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777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0
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过滤材料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一混合层,还包括通过热压贴附在第一混合层上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的过滤材料,还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二混合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夹设在第一混合层与第二混合层之间。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卷制成形的第一混合层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步骤二,将卷制成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混合层的一端表面;步骤三,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过滤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283963A于2017年10月24日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材料和竹原纤维的空气过滤布,该空气过滤布包括HEPA层、石墨烯基聚氨酯纤维层、竹原纤维层,该HEPA层下方设置石墨烯基聚氨酯纤维层,石墨烯基聚氨酯纤维层下方设置竹原纤维层,该竹原纤维层采用竹原纤维压制而成;该石墨烯基聚氨酯纤维层为石墨烯/纳晶纤维素/聚苯胺/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纤维维编织而成。这种空气过滤布制作成本偏高,且过滤效果不够理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的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过滤材料,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一混合层,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通过热压贴附在第一混合层上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进一步,所述的过滤材料,还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二混合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夹设在第一混合层与第二混合层之间。进一步,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微米。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层的厚度和第二混合层的厚度分别为0.35cm~0.52cm。进一步,一种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卷制成形的第一混合层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步骤二,将卷制成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混合层的一端表面;步骤三,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的表面。进一步,所述的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贴附有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第一混合层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将第二混合层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其中,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位于第一混合层与第二混合层之间;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的表面与第二混合层的表面之间。进一步,一种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卷制成形的第一混合层的一端和第二混合层的一端分别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第一混合层的一端与第二混合层的一端压接在一起;步骤二,将卷制成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一端插入第一混合层的一端与第二混合层的一端之间,且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混合层的一端或第二混合层的一端表面;步骤三,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的表面与第二混合层的表面之间。进一步,所述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分别的工作温度为90℃~150℃。进一步,所述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的压力3.8kg~5.2kg。本专利技术中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是一种柔韧而富有弹性的微孔材料,孔率高,孔径分布均匀,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截面是具有网状的微孔结构,其微纤维之间形成孔隙,微纤维排列方向与拉伸方向基本平行;纤维束的连接处即为结点,它是由许多微纤维纠缠相连形成;在微孔的三维结构上有网状连通、孔镶套、孔道弯曲等非常复杂的变化,可能有多个微孔组成一个通道,也有可能一个微孔与多个通道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通过热压紧密贴附在第一混合层表面,而第一混合层是通过将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因此,本过滤材料既拥有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透气不透水的特性,还具有竹原纤维的高吸附性以及高吸水性的能力,经过多次的反复测试,本产品具有高过滤性,对PM2.5以及VOC气体的有效过滤率达到了100%,因此,本产品可以广泛适用于亚高效或高效空气过滤器。由于本产品还具有高吸附性以及高吸水性的能力,故本产品还可以适用于纸尿裤、卫生巾以及尿不湿等产品中,从而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过滤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混合层,2为聚四氟乙烯膜层,3为第二混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本过滤材料,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一混合层1,还包括通过热压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上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微米。所述第一混合层1的厚度为0.35cm~0.52cm。一种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卷制成形的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步骤二,将卷制成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表面;步骤三,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的表面。所述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分别的工作温度为90℃~150℃。所述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的压力3.8kg~5.2kg。由于第一混合层1是将经过梳理后的竹原纤维在铺网过程中与4080颗粒料或纤维料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层状物,当第一混合层1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共同被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时,在热压机的压力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与竹原纤维热压紧贴在一起。并且,与竹原纤维粘接在一起的且位于混合层表面的部分4080颗粒料或纤维料被再次融化,从而将聚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与4080、竹原纤维紧密的粘接在一起。由于第一混合层1中的竹原纤维为多层结构,在多层的竹原纤维之间也有通过之前的热压融化后与相邻的竹原纤维粘接在一起的4080颗粒料或纤维料,这些4080颗粒料或纤维料在后续的热压融化后有可能提升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与4080、竹原纤维紧密的粘接性能。由于热压几乎没有破坏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微孔结构,故而最终得到的产品依旧保留有透气不透水、以及高吸水、高吸附的能力。第二实施例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贴附有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将第二混合层3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其中,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位于第一混合层1与第二混合层3之间;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的表面与第二混合层3的表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合层1和第二混合层3,第一混合层1与第二混合层3分别都具有高吸水、高吸附的能力;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点,因此,本产品可以用在过滤保湿的场所中。这种制作方法是分两步获得最终产品。下面将介绍直接一步就获得产品的制作方法。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材料,还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材料,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一混合层(1),其特征是还包括通过热压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上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材料,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一混合层(1),其特征是还包括通过热压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上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材料,其特征是还包括竹原纤维与4080混和后并经热压成形后得到的第二混合层(3),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夹设在第一混合层(1)与第二混合层(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微米;所述第一混合层(1)的厚度和第二混合层(3)的厚度分别为0.35cm~0.52cm。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卷制成形的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
步骤二,将卷制成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表面;
步骤三,启动热压机,随着上辊筒与下辊筒的转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紧密的贴附在第一混合层(1)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贴附有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的第一混合层(1)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将第二混合层(3)的一端送入热压机的上辊筒与下辊筒之间,其中,聚四氟乙烯微孔膜(2)位于第一混合层(1)与第二混合层(3)之间;启动热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勿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奥创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