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强专利>正文

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以及缝合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660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以及缝合线,其中缝合线植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后端布置有第一推拉件,第二本体的后端布置有套管部,第一推拉件穿过套管部,第一本体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植入针,第二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植入针对应的植入避让槽,第二本体中设置有退线部,第二本体布置有用于移动退线部的第二推拉件,第二推拉件穿过套管部,植入针设置退线槽,退线槽沿植入针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缝合线植入装置能有效地实施在内窥镜下将缝合线植入目标黏膜组织,通过退线部能实现将缝合线从植入针推出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以及缝合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以及缝合线。
技术介绍
随着内窥镜技术发展,内镜微创手术能治疗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比如:消化道早癌切除、瘘口封闭、粘膜缺损修补及止血。在内窥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创面闭合内镜配件是不可少的手术工具。目前,常用的配件有内镜夹、尼龙绳及消化道闭合装置OTSC(overthescopeclosure)吻合夹。这些工具存在局限性,内镜夹对大尺寸的创面闭合困难,闭合的强度有限,及对于腹腔内手术,内镜夹不能被吸收,会长期留置人体内;尼龙绳联合内镜夹荷包缝合,操作不灵活及耗时,尤其对于困难的操作部位;OTSC属于进口器械,使用费用高,在使用时需要安装,不能直接通过内镜工作孔道使用,不方便,及吻合夹尺寸较大,且会较长时间留置人体。区别于以上的方法,通过缝合线的缝合方法能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然而,为了实现缝合线缝合,软式内窥镜下缝合线植入装置是很缺乏的,因此,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研发有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有效植入缝合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以及缝合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所述植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的后端布置有第一推拉件,所述第二本体的后端布置有套管部,所述第一推拉件穿过所述套管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植入针,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植入针对应的植入避让槽,所述第二本体中设置有退线部,所述第二本体布置有用于移动所述退线部的第二推拉件,所述第二推拉件穿过所述套管部,所述植入针设置退线槽,所述退线槽沿所述植入针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的后部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有可供所述第一本体后部转动时进出的后部开槽。所述第二本体的前部有沿长轴方向设置的抵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抵挡件之间有间隙,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抵挡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前部的外层壁构成滑动卡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中设置有滑动件,所述退线部和所述第二推拉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沿着所述滑动卡槽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的朝向植入针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植入针针尖抵住的收纳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沿所述滑动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靠近所述滑动件前端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端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本体对应的第三避让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挡件的朝向植入针的一侧设置有可供所述植入针针尖抵住的收纳部,所述抵挡件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导向部,可供所述退线部通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为沿所述抵挡件长度方向的第二导向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导向部为沿所述抵挡件长度方向的导向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尖部,所述植入针从两个所述支撑尖部之间穿过,所述支撑尖部的朝向与所述植入针穿过组织的方向相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线槽靠近所述植入针针尖的一端从所述植入针的侧壁或前端延伸设置有敞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线部的顶部设置有钩部,所述退线部及钩部能够穿过退线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线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置有限位凸出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针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前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套有弹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针连接有通电导丝,所述通电导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植入针,另一端连接手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针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植入针的其内腔可以容纳带有限位部的缝合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线。缝合线包括线本体、前限位部、后限位部与固定限位部,所述前限位部和所述后限位部可沿着线本体移动,所述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供牵拉的圈型结构,所述固定限位部位于所述线本体的另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植入针及退线部的结构设置,植入装置能有效地实施在软式内窥镜下将缝合线植入目标黏膜组织,为进一步的缝合提供有力的支撑。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图1为缝合线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为缝合线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3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闭合时的结构图;图4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打开时的结构图;图5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打开时的结构图;图6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穿刺组织后的结构图;图7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退出植入避让槽时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A区域的局部视图;图9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在植入针后端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10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11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12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在植入针后端设置有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13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中植入针装有缝合线实施例一时的结构图;图14为第二本体的结构图;图15为第二本体的结构图;图16为图15中C区域的局部视视图;图17为第一本体的结构图;图18为手柄的结构图;图19为手柄的结构分解图;图20为缝合线实施例一植入两处目标黏膜组织后的状态图;图21为缝合线实施例一植入一处目标黏膜组织后的状态图;图22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闭合时的结构图;图23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打开时的结构图;图24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打开时的结构图;图25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植入针穿刺组织后的结构图;图26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退出植入避让槽时的结构图;图27为图26中B区域的局部视图;图28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29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30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未设置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31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的结构图,图中结构植入针后端设置有供扭簧通过的第二避让槽;图32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中植入针装有缝合线实施例二时的结构图;图33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图34为植入装置实实施例一及施例二中滑动件的结构图;图35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滑动件的结构图;图36为缝合线实施例二连续植入多个目标黏膜组织后的状态图;图37为植入装置实施例三闭合时的结构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201)和第二本体(202),所述第一本体(20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202),所述第一本体(201)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20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201)的后端布置有第一推拉件(203),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后端布置有套管部(204),所述第一推拉件(203)穿过所述套管部(204),所述第一本体(201)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植入针(206),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植入针(206)对应的植入避让槽(207),所述第二本体(202)中设置有退线部(208),所述第二本体(202)布置有用于移动所述退线部(208)的第二推拉件(205),所述第二推拉件(205)穿过所述套管部(204),所述植入针(206)设置退线槽(209),所述退线槽(209)沿所述植入针(206)的长度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201)和第二本体(202),所述第一本体(20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202),所述第一本体(201)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20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201)的后端布置有第一推拉件(203),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后端布置有套管部(204),所述第一推拉件(203)穿过所述套管部(204),所述第一本体(201)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植入针(206),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植入针(206)对应的植入避让槽(207),所述第二本体(202)中设置有退线部(208),所述第二本体(202)布置有用于移动所述退线部(208)的第二推拉件(205),所述第二推拉件(205)穿过所述套管部(204),所述植入针(206)设置退线槽(209),所述退线槽(209)沿所述植入针(206)的长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后部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有可供所述第一本体(201)后部转动时进出的后部开槽(210),所述第二本体(202)的前部有沿第二本体(202)长度方向设置的抵挡件(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1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抵挡件(211)之间有间隙,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第二本体(202)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抵挡件(211)与所述第二本体(202)前部的外层壁构成滑动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02)中设置有滑动件(212),所述退线部(208)和所述第二推拉件(205)设置在所述滑动件(212)上,所述滑动件(212)可沿着所述滑动卡槽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12)的朝向植入针(206)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植入针(206)针尖抵住的收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沿所述滑动件(212)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槽(213),所述第一导向槽(213)靠近所述滑动件(212)前端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端壁(2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12)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本体(201)后部对应的第三避让槽(2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11)的朝向植入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