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69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下盖,中筒体和上盖;所述下盖、中筒体以及上盖三者通过螺栓并密封圈组装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立式腔体结构的气液分离腔机构,其中在上盖的内腔顶面焊接有圆形板结构的顶封板;所述上盖的顶面中间位置向下贯穿有一根管状的进气管,且此进气管继续向下穿过上述的顶封板继续向下穿出,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在上盖的顶面左右两侧的出管孔处采用密封配合的方式均还向下穿装有左右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出现了左右两分支管道,两分支管道可以连接于两台压缩机上,既达到保护压机的目的,也可以保证压缩机维修时,系统可以利用另一台通气的压缩机继续进气运行,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器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器是制冷机组的重要配件,位于制冷设备所配有的小型压缩机的吸气端,起到分离进入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主要包括进气管、上筒体、下筒体(三段式:上端盖、中筒体、下端盖)、出气管、滤网和安装板等,它们多为单管进气,单管外排的工作模式,因此他们多单独配套于一台压缩机上使用,当这台压缩机或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道一旦出现故障而维修时,就会导致整个应用此气液分离器的系统性的瘫痪,而影响实际工作。这一结构样式的气液分离器如中国专利号CN201410721134.2中公开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结构描述为:它由气液分离器筒体和筒体底座组成,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上盖,其下端设有气液分离器下盖,所述气液分离器下盖与筒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中部设置为储液段,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盖上设有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下盖上设有液体出口,所述储液段上设有丝网,能将气体与液体尽可能分离。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以解决现有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对比文件中气液分离器,主要包括进气管、上筒体、下筒体(三段式:上端盖、中筒体、下端盖)、出气管、滤网和安装板等,它们多为单管进气,单管外排的工作模式,因此他们多单独配套于一台压缩机上使用,当这台压缩机或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道一旦出现故障而维修时,就会导致整个应用此气液分离器的系统性的瘫痪,而影响实际工作的问题。本技术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下盖,中筒体和上盖;所述下盖、中筒体以及上盖三者通过螺栓并密封圈组装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立式腔体结构的气液分离腔机构,其中在上盖的内腔顶面焊接有圆形板结构的顶封板;所述上盖的顶面中间位置向下贯穿有一根管状的进气管,且此进气管继续向下穿过上述的顶封板继续向下穿出,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在上盖的顶面左右两侧的出管孔处采用密封配合的方式均还向下穿装有左右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为左右两侧,它们呈左右对称的方式位于中间那根进气管的两侧,且它们均为平行于进气管两侧的垂直状管件。进一步的:两根上述所出气管的管路上均还按水平状态样式安装有一处过滤器,且两处过滤器均安装于出气管的管路内侧处,并且距离下盖的内腔底面十厘米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继续向下穿过底侧下盖上所贯穿的两根密封套,且还在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的底端头均还通过橡胶堵塞的方式安装有一处排液管法兰连接座,排液管法兰连接座与外部现有的空压机油箱实现管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其原有单排气管管口的设置,设计成双管口模式,可以使得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过气液分离再次向外排出时,出现了左右两分支管道,两分支管道可以连接于两台压缩机上,既达到保护压机的目的,也可以保证压缩机维修时,系统可以利用另一台通气的压缩机继续进气运行,不受影响。2、两排气管不像传统的弯曲度样式的排气管件,而直接采用左右两分支式的直管,节约容器内部空间,并且它们上面均安装有一处过滤器,这两处过滤器均位于两排气管距离底部下盖腔顶部十厘米高度的位置,进入腔内的气体经过滤器过滤后,杂质与液态物质拦截于腔中,而气体则于它们的质量轻便的原因,通过两侧的排气管向上排出,一定时间后可打开排气管底部外接管上的阀门,可以使气体中或上道设备中吸入的冷凝式气体内所拦截的液态物质向外部排出,实现气液分离,由于是双管排气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由图1引出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由图2引出的旋转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下盖;2、中筒体;3、上盖;4、进气管;5、出气管;6、排液管法兰连接座;7、密封套;8、过滤器;9、出管孔;10、顶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下盖1,中筒体2和上盖3;下盖1、中筒体2以及上盖3三者通过螺栓并密封圈组装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立式腔体结构的气液分离腔机构,其中在上盖3的内腔顶面焊接有圆形板结构的顶封板10;上盖3的顶面中间位置向下贯穿有一根管状的进气管4,且此进气管4继续向下穿过上述的顶封板10继续向下穿出,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在上盖3的顶面左右两侧的出管孔9处采用密封配合的方式均还向下穿装有左右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5。其中:出气管5为左右两侧,它们呈左右对称的方式位于中间那根进气管4的两侧,且它们均为平行于进气管4两侧的垂直状管件,由此可以看出,本气液分离器装置中的出气管5代替了现有的传统式的弯曲度样式的排气管件,而直接采用左右两分支式的直管,节约容器内部空间,提高了排气速,并且左右两出气管5的设置,可以看作是本装置的排气机构具有双工位结构,优于现有技术。其中:两根上述所出气管5的管路上均还按水平状态样式安装有一处过滤器8,且两处过滤器8均安装于出气管5的管路内侧处,并且距离下盖1的内腔底面十厘米距离,进入腔内的气体经过滤器8过滤后,杂质与液态物质拦截于腔中,而气体则于它们的质量轻便的原因,通过两侧的排气管向上排出。其中:出气管5继续向下穿过底侧下盖1上所贯穿的两根密封套7,且还在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5的底端头均还通过橡胶堵塞的方式安装有一处排液管法兰连接座6,排液管法兰连接座6与外部现有的空压机油箱实现管道连接,由此可以看出,一定时间后可打开出气管5底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下盖(1),中筒体(2)和上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中筒体(2)以及上盖(3)三者通过螺栓并密封圈组装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立式腔体结构的气液分离腔机构,其中在上盖(3)的内腔顶面焊接有圆形板结构的顶封板(10);所述上盖(3)的顶面中间位置向下贯穿有一根管状的进气管(4),且此进气管(4)继续向下穿过上述的顶封板(10)继续向下穿出,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在上盖(3)的顶面左右两侧的出管孔(9)处采用密封配合的方式均还向下穿装有左右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下盖(1),中筒体(2)和上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中筒体(2)以及上盖(3)三者通过螺栓并密封圈组装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立式腔体结构的气液分离腔机构,其中在上盖(3)的内腔顶面焊接有圆形板结构的顶封板(10);所述上盖(3)的顶面中间位置向下贯穿有一根管状的进气管(4),且此进气管(4)继续向下穿过上述的顶封板(10)继续向下穿出,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在上盖(3)的顶面左右两侧的出管孔(9)处采用密封配合的方式均还向下穿装有左右两根管状结构的出气管(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5)为左右两侧,它们呈左右对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王振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贝拉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