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59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镜组件,包括镜筒与镜体,镜筒内壁向内突出有环形突起,镜体设于镜筒内并置于环形突起上,镜体与环形突起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镜体的侧边缘与镜筒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镜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具有有效的空气流通通道,可显著提高透镜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组件
本技术属于灯具
,具体为一种透镜组件。
技术介绍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镜头是由几片透镜组成的,有塑胶透镜和玻璃透镜两种,玻璃透镜比塑胶贵。通常摄像头用的镜头构造有:1P、2P、1G1P、1G2P、2G2P、4G等,透镜越多,成本越高。因此一个品质好的摄像头应该是采用玻璃镜头的,其成像效果要比塑胶镜头好,在天文、军事、交通、医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透镜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电子设备的运行以及光照的照射,其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目前,现有的透镜与镜筒之间连接方式大多采取密封式连接,透镜与镜筒之间粘接或者通过其他密封件进行连接,导致透镜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尤其是在作为强光设备照射使用时,高温会对透镜整体以及其他电子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透镜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散热效果,获得更好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件,通过透镜的镜体与镜筒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增加透镜整体自然散热的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镜组件,包括镜筒与镜体,镜筒内壁向内突出有环形突起,镜体设于镜筒内并置于环形突起上,镜体与环形突起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镜体的侧边缘与镜筒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形成透镜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可有效提高透镜的散热效果,且结构简单、利于加工制造、加工成本低。优选地,环形突起与镜体的接触面沿周向设有呈波浪状的凹槽以形成第一间隙。优选地,凹槽内壁由镜筒的外部向中心处倾斜。优选地,镜体与环形突起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突出部,突出部与环形突起接触将镜体与环形突起分隔以形成第一间隙。优选地,环形突起上设有与突出部相对应的凹陷部,且凹陷部的深度小于突出部的深度。优选地,镜体的周向尺寸小于镜筒内壁的周向尺寸,以形成第二间隙。优选地,镜体的边缘向外突出有抵接部,抵接部的外边缘与镜筒的内壁接触。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使得透镜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利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通过突出部与凹陷的配合,使得在组装透镜过程中,镜体放置到环形突起上之后,突出部放入凹陷内之后,能够对镜体进行有效固定,方便组装的同时提高了透镜安装之后的稳定性。通过在镜体便于设置抵接部,使得镜体放入镜筒之后,抵接部与镜筒内壁抵接,使得镜体的稳定性更高,透镜整体的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镜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抵接部的示意图。图中,镜筒1、镜体2、环形突起3、第一间隙4、第二间隙5、凹槽6、突出部7、凹陷部8、抵接部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透镜组件,包括镜筒1与镜体2,镜筒1内壁向内突出有环形突起3,镜体2设于镜筒1内并置于环形突起3上,镜体2与环形突起3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4,第一间隙4用于外界气流经过,镜体2的侧边缘与镜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通过第一间隙4的气流经过第二间隙5进入镜筒1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间隙4与第二间隙5形成透镜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可有效提高透镜的散热效果,且结构简单、利于加工制造、加工成本低。如图2所示,环形突起3与镜体2的接触面沿周向设有呈波浪状的凹槽6以形成第一间隙4。进一步的,凹槽6内壁由镜筒1的外部向中心处倾斜,使得凹槽6位于外部环境的一侧开口尺寸较大,且气流通过较大开口的一侧进入镜筒1内时,由于凹槽6的空间逐渐变小,因此,具有一定的加速效果,可提高气流进入镜筒1内的动能,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也可利用气流的加速效果对凹槽6内的灰尘进行冲击,防止凹槽6受到灰尘堵塞。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二中,镜体2与环形突起3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突出部7,突出部7与环形突起3接触将镜体2与环形突起3分隔以形成第一间隙4。基于上述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三中,环形突起3上设有与突出部7相对应的凹陷部8,且凹陷部8的深度小于突出部7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镜体2的周向尺寸小于镜筒1内壁的周向尺寸,以形成第二间隙5。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四中,镜体2的边缘向外突出有抵接部9,抵接部9的外边缘与镜筒1的内壁接触,使得保持第二间隙5存在的同时,镜体2与镜筒1内壁良好接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与镜体(2),所述镜筒(1)内壁向内突出有环形突起(3),所述镜体(2)设于所述镜筒(1)内并置于所述环形突起(3)上,所述镜体(2)与所述环形突起(3)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4),所述镜体(2)的侧边缘与所述镜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与镜体(2),所述镜筒(1)内壁向内突出有环形突起(3),所述镜体(2)设于所述镜筒(1)内并置于所述环形突起(3)上,所述镜体(2)与所述环形突起(3)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4),所述镜体(2)的侧边缘与所述镜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突起(3)与所述镜体(2)的接触面沿周向设有呈波浪状的凹槽(6)以形成第一间隙(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内壁由所述镜筒(1)的外部向中心处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祖强熊大章
申请(专利权)人:箔晶智能照明广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