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36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包括径向右油道、轴向右油道、轴向左油道、低压油腔、径向左油道、高压油腔、进油口、出油口、右下单向回止阀、右上单向回止阀、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下吸腔体、油阀壳、中心油阀、油阀缸、左下单向回止阀、左上单向回止阀、第一泵端体、第二泵端体、油阀芯。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中心油阀、油阀芯、油阀缸和油阀壳,使得在自由活塞往复机构不同的运动状态中按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外力的状态下,能够位移到不同的位置,控制由活塞往复机构的运动方向,且左活塞和右活塞中间从端部开空心孔,端部用冷焊技术重新焊接端平,可减少自由活塞往复机构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
本实用涉及液压增压器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液压系统增压获得高压流体,最常用的是利用液压系统驱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作用曲轴连杆使柱塞往复运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运动机械部件多,易损坏,维护成本高,现急需一种能够实现自我润滑、磨损率低方便维护的液压增压器能够接入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包括径向右油道、轴向右油道、轴向左油道、低压油腔、径向左油道、高压油腔、进油口、出油口、右上单向回止阀、右下单向回止阀、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下吸腔体、油阀壳、中心油阀、油阀缸、左下单向回止阀、左上单向回止阀、第一泵端体、第二泵端体、油阀芯、上排腔体、左活塞、左上单向回止阀、组合密封圈、右活塞、第二泵端体、第一内六角堵头、压力表、出水口、第一内六角螺栓、第二内六角堵头、第三内六角堵头、第二内六角螺栓、泄露观察孔、进水口、PT口油阀、第三内六角螺栓、第四内六角堵头、第四内六角螺栓和自由活塞往复机构,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包括中心油阀、油阀芯、油阀缸和油阀壳,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活塞和右活塞,所述油阀芯设置在中心油阀的中部,所述油阀缸和油阀壳的中部设置有给合密封圈,所述油阀壳的中部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阀壳与中心油阀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的顶端两端设置有右上单向回止阀和左上单向回止阀,所述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分别通过右上单向回止阀和左上单向回止阀上排腔体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的底端两端设置有右下单向回止阀和左下单向回止阀与下吸腔体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与第二泵端体通过八颗第四内六角螺栓连接固定,所述上排腔体与下吸腔体与第二泵端体与第一泵端体通过八颗第一内六角螺栓和八颗第二内六角螺栓固定,通过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左活塞和右活塞能够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中按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外力的状态下,位移到不同的位置,控制由活塞往复机构的运动方向,通过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左活塞和右活塞能够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中按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外力的状态下,位移到不同的位置,控制由活塞往复机构的运动方向,单向回止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芯和复位弹簧,中心油阀在油阀缸和油阀壳的组合机构内腔内作来回往复运动,油阀壳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与中心油阀,径向右油道、轴向右油道、轴向左油道和径向左油道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与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活塞中设置有组合密封圈和耐磨环,所述组合密封圈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连接上排腔体和下吸腔体,并与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左活塞和右活塞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油阀芯由油阀体和油阀盖组成,所述油阀芯上的油阀体和油阀盖两者直角定位配合,所述油阀芯上的油阀体和油阀盖螺纹连接,通过直角定位配合直径比螺纹直径略大,形成定位肩,减少螺纹连接部位的受力。进一步地,所述左活塞和右活塞的直径为10-200mm,所述左活塞和右活塞的中部开有空心孔,所述左活塞和右活塞的外径与中心油阀最大外径之间的大小比例为0.1-15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种技术通过设置有中心油阀、油阀芯、油阀缸和油阀壳,使得在自由活塞往复机构不同的运动状态中按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外力的状态下,能够位移到不同的位置,控制由活塞往复机构的运动方向,且左活塞和右活塞中间从端部开空心孔,端部用冷焊技术重新焊接端平,可减少自由活塞往复机构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液压增压器的效率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2):该种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泵端体、第二泵端体、组合密封圈、左活塞和右活塞,能够有效通过四道组合密封圈密封住中心油阀处的液压油、第一泵端体和第二泵端体中被增压的流体介质,且由于组合密封圈中部设置有通孔,方便观察到两侧介质密封的效果和泄漏的情况;(3):该种技术通过设置有油阀芯,通过螺纹连接的油阀体和油阀盖且两者之间为直角定位配合,可以保证油阀芯的平滑运动,由于直角定位配合直径比螺纹直径略大,形成定位肩,减少螺纹连接部位的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向左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向右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A、径向右油道;B、轴向右油道;C、轴向左油道;D、低压油腔;E、径向左油道;G、高压油腔;P、进油口;T、出油口;1、右下单向回止阀;2、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3、下吸腔体;4、油阀壳;5、中心油阀;6、油阀缸;7、左下单向回止阀;8、右上单向回止阀;9、第一泵端体;10、油阀芯;13、上排腔体;14、左活塞;15、左上单向回止阀;16、组合密封圈;17、右活塞;18、第二泵端体;21、第一内六角堵头;22、压力表;23、出水口;25、第一内六角螺栓;26、第二内六角堵头;27、第三内六角堵头;28、第二内六角螺栓;29、泄露观察孔;30、进水口;31、PT口油阀;32、第三内六角螺栓;33、第四内六角堵头;34、第四内六角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包括径向右油道A、轴向右油道B、轴向左油道C、低压油腔D、径向左油道E、高压油腔G、进油口P、出油口T、右下单向回止阀1、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2、下吸腔体3、油阀壳4、中心油阀5、油阀缸6、左下单向回止阀7、右上单向回止阀8、第一泵端体9、油阀芯10、上排腔体13、左活塞14、左上单向回止阀15、组合密封圈16、右活塞17、第二泵端体18、第一内六角堵头21、压力表22、出水口23、第一内六角螺栓25、第二内六角堵头26、第三内六角堵头27、第二内六角螺栓28、泄露观察孔29、进水口30、PT口油阀31、第三内六角螺栓32、第四内六角堵头33、第四内六角螺栓34和自由活塞往复机构,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包括中心油阀5、油阀芯10、油阀缸6和油阀壳4,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活塞14和右活塞17,所述油阀芯10设置在中心油阀5的中部,所述油阀缸6和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给合密封圈,所述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进油口P和出油口T,所述油阀壳4与中心油阀5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的顶端两端设置有右上单向回止阀8和左上单向回止阀15,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分别通过右上单向回止阀8和左上单向回止阀15和上排腔体13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的底端两端设置有右下单向回止阀1和左下单向回止阀7与下吸腔体3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与第二泵端体18通过八颗第四内六角螺栓34连接固定,所述上排腔体13与下吸腔体3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包括径向右油道(A)、轴向右油道(B)、轴向左油道(C)、低压油腔(D)、径向左油道(E)、高压油腔(G)、进油口(P)、出油口(T)、右下单向回止阀(1)、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2)、下吸腔体(3)、油阀壳(4)、中心油阀(5)、油阀缸(6)、左下单向回止阀(7)、右上单向回止阀(8)、第一泵端体(9)、油阀芯(10)、上排腔体(13)、左活塞(14)、左上单向回止阀(15)、组合密封圈(16)、右活塞(17)、第二泵端体(18)、第一内六角堵头(21)、压力表(22)、出水口(23)、第一内六角螺栓(25)、第二内六角堵头(26)、第三内六角堵头(27)、第二内六角螺栓(28)、泄露观察孔(29)、进水口(30)、PT口油阀(31)、第三内六角螺栓(32)、第四内六角堵头(33)、第四内六角螺栓(34)和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包括中心油阀(5)、油阀芯(10)、油阀缸(6)和油阀壳(4),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活塞(14)和右活塞(17),所述油阀芯(10)设置在中心油阀(5)的中部,所述油阀缸(6)和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给合密封圈,所述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进油口(P)和出油口(T),所述油阀壳(4)与中心油阀(5)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的顶端两端设置有右上单向回止阀(8)和左上单向回止阀(15),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分别通过右上单向回止阀(8)和左上单向回止阀(15)上排腔体(13)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的底端两端设置有右下单向回止阀(1)和左下单向回止阀(7)与下吸腔体(3)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与第二泵端体(18)通过八颗第四内六角螺栓(34)连接固定,所述上排腔体(13)与下吸腔体(3)与第二泵端体(18)与第一泵端体(9)通过八颗第一内六角螺栓(25)和八颗第二内六角螺栓(28)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液压增压器,包括径向右油道(A)、轴向右油道(B)、轴向左油道(C)、低压油腔(D)、径向左油道(E)、高压油腔(G)、进油口(P)、出油口(T)、右下单向回止阀(1)、方形硬质耐水密封圈(2)、下吸腔体(3)、油阀壳(4)、中心油阀(5)、油阀缸(6)、左下单向回止阀(7)、右上单向回止阀(8)、第一泵端体(9)、油阀芯(10)、上排腔体(13)、左活塞(14)、左上单向回止阀(15)、组合密封圈(16)、右活塞(17)、第二泵端体(18)、第一内六角堵头(21)、压力表(22)、出水口(23)、第一内六角螺栓(25)、第二内六角堵头(26)、第三内六角堵头(27)、第二内六角螺栓(28)、泄露观察孔(29)、进水口(30)、PT口油阀(31)、第三内六角螺栓(32)、第四内六角堵头(33)、第四内六角螺栓(34)和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包括中心油阀(5)、油阀芯(10)、油阀缸(6)和油阀壳(4),所述自由活塞往复机构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活塞(14)和右活塞(17),所述油阀芯(10)设置在中心油阀(5)的中部,所述油阀缸(6)和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给合密封圈,所述油阀壳(4)的中部设置有进油口(P)和出油口(T),所述油阀壳(4)与中心油阀(5)相通,所述第一泵端体(9)和第二泵端体(18)的顶端两端设置有右上单向回止阀(8)和左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泵无锡流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