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晋起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1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调节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板部件以及一对铰接部件,所述主板部件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顶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二,且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条型槽,所述顶板设于底板上方,所述顶板底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完成后,将伸缩杆一与伸缩杆二的固定板分别在两个U型铰接条上拆下,将调节单元放置在底板的条型凹槽内部,然后将顶板向下拉动,使得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翻转,直至顶板与底板接触,这时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呈水平状态,减小了支撑架的占用空间,便于使用者移动搬运支撑架,有利于建筑施工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另外,我国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层建筑以及各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再加上近年来全球各地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例如地震、泥石流等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更是对我国建筑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各大施工单位以及国家检测部门对建筑用相关器材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筑用支撑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现有的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存在着不便于收纳的问题,在使用后,不便于使用者收纳整理支撑架,增加了支撑架的占用空间,不便于使用者移动搬运支撑架,不利于建筑施工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调节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板部件以及一对铰接部件,所述主板部件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顶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二,且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条型槽,所述顶板设于底板上方,所述顶板底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一,一对铰接部件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两端,所述铰接部件包括U型铰接条,所述U型铰接条内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二和铰接板一,且铰接板二远离U型铰接条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一铰接,所述铰接板一远离U型铰接条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二铰接;所述调节单元设于两个所述U型铰接条之间的中部,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套筒、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所述套筒两端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远离套筒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对应所述U型铰接条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筒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一,且套筒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二,所述螺纹孔二与螺纹孔一螺纹相反。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一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孔一相互匹配的外螺纹一,且伸缩杆二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孔二相互匹配的外螺纹二。优选的,所述套筒外侧的中间位置处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端皆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U型铰接条一侧中部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两个螺纹孔三。3.有益效果本技术一对铰接部件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两端,铰接部件包括U型铰接条,U型铰接条内侧的两端分别铰接铰接板二和铰接板一,且铰接板二远离U型铰接条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一铰接,铰接板一远离U型铰接条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二铰接,且调节单元设于两个U型铰接条之间的中部,调节单元包括套筒、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套筒两端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远离套筒的一端皆设置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对应所述U型铰接条连接,应用时,将顶板向上拉出,使得顶板与底板分离,由于其铰接处通过阻尼转轴连接,使得顶部与底板分开时顶板能保持在原有位置处,将伸缩杆一与伸缩杆二的固定板分别于两个U型铰接条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然后转到套筒外侧的固定杆使得套筒转动,由于套筒一端的内部设置螺纹孔一,且套筒另一端的内部设置螺纹孔二,螺纹孔二与螺纹孔一螺纹相反,进而使得伸缩杆一与伸缩杆二相向移动,使得调节单元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慢慢变为竖直状态,实现对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且调节时由于伸缩杆一与伸缩杆二移动量相等,所以在调节其高度时,顶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使用完成后,将伸缩杆一与伸缩杆二的固定板分别在两个U型铰接条上拆下,将调节单元放置在底板的条型凹槽内部,然后将顶板向下拉动,使得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翻转,直至顶板与底板接触,这时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呈水平状态,减小了支撑架的占用空间,便于使用者移动搬运支撑架,有利于建筑施工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铰接板一,3-U型铰接条,4-铰接板二,5-伸缩杆二,51-外螺纹二,6-套筒,61-螺纹孔一,62-螺纹孔二,63-固定杆,7-伸缩杆一,71-外螺纹一,8-顶板,9-固定块一,10-固定板,11-条型槽,12-固定块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调节单元,主体单元包括主板部件以及一对铰接部件,主板部件包括底板1和顶板8,底板1顶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二12,且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条型槽11,顶板8设于底板1上方,顶板8底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一9,一对铰接部件设于顶板8和底板1之间的两端,铰接部件包括U型铰接条3,U型铰接条3内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二4和铰接板一2,且铰接板二4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一9铰接,铰接板一2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二12铰接;调节单元设于两个U型铰接条3之间的中部,调节单元包括套筒6、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套筒6外侧的中间位置处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固定杆63,套筒6两端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套筒6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一61,且套筒6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二62,螺纹孔二62与螺纹孔一61螺纹相反,伸缩杆一7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孔一61相互匹配的外螺纹一71,且伸缩杆二5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孔二62相互匹配的外螺纹二51,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远离套筒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通过螺栓与对应U型铰接条3连接,固定板10的两端皆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101,U型铰接条3一侧中部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两个螺纹孔三,所述铰接板二4和铰接板一2的铰接处皆采用阻尼转轴铰接。工作原理:应用时,将顶板8向上拉出,使得顶板8与底板1分离,由于其铰接处通过阻尼转轴连接,使得顶板8与底板1分开时,顶板8保持在原有位置处,将伸缩杆一7与伸缩杆二5的固定板10分别于两个U型铰接条3中部通过螺栓连接(如图1),然后转到套筒6外侧的固定杆63使得套筒6转动,由于套筒6一端的内部设置螺纹孔一61,且套筒6另一端的内部设置螺纹孔二62,螺纹孔二62与螺纹孔一61螺纹相反,进而使得伸缩杆一7与伸缩杆二5相向移动,使得调节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调节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板部件以及一对铰接部件,所述主板部件包括底板(1)和顶板(8),所述底板(1)顶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二(12),且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条型槽(11),所述顶板(8)设于底板(1)上方,所述顶板(8)底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一(9),一对铰接部件设于顶板(8)和底板(1)之间的两端,所述铰接部件包括U型铰接条(3),所述U型铰接条(3)内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二(4)和铰接板一(2),且铰接板二(4)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一(9)铰接,所述铰接板一(2)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二(12)铰接;/n所述调节单元设于两个所述U型铰接条(3)之间的中部,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套筒(6)、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所述套筒(6)两端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所述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远离套筒(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通过螺栓与对应所述U型铰接条(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调节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板部件以及一对铰接部件,所述主板部件包括底板(1)和顶板(8),所述底板(1)顶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二(12),且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条型槽(11),所述顶板(8)设于底板(1)上方,所述顶板(8)底部两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块一(9),一对铰接部件设于顶板(8)和底板(1)之间的两端,所述铰接部件包括U型铰接条(3),所述U型铰接条(3)内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铰接板二(4)和铰接板一(2),且铰接板二(4)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一(9)铰接,所述铰接板一(2)远离U型铰接条(3)的一端延伸与两个固定块二(12)铰接;
所述调节单元设于两个所述U型铰接条(3)之间的中部,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套筒(6)、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所述套筒(6)两端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所述伸缩杆一(7)和伸缩杆二(5)远离套筒(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晋起
申请(专利权)人:侯晋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