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09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设于地基与承重柱之间,所述防震装置包括外承柱、主承柱、滑块、橡胶垫和若干个腰型支撑件,所述外承柱为桶形结构,且所述主承柱设置在外承柱内部,所述主承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橡胶垫,所述腰型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外承柱与主承柱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外承柱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主承柱高于外承柱的高度,且与承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防震效果好,有效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设有腰型支撑件、滑块和橡胶垫相结合的结构,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破坏力进行遏制,使得在地震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建筑进行最大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现代化包括建筑的现代化,高楼林立,此起彼伏,但是由于防震技术远没有达到水泥钢筋承受抗震的范围,因此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地震的破坏力主要来自于水平方向上,如果水平方向上的破坏力得到遏制,防震效果将是十分明显,但目前防震装置始终不理想,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震装置,其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防震效果好,有效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设于地基与承重柱之间,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防震装置包括外承柱、主承柱、滑块、橡胶垫和若干个腰型支撑件,所述外承柱为桶形结构,且所述主承柱设置在外承柱内部,所述主承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橡胶垫,所述腰型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外承柱与主承柱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外承柱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主承柱高于外承柱的高度,且与承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承柱的底部镶嵌设置在地基内。其中,所述承重柱的底部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镶嵌设置在主承柱上,且凸起与主承柱之间设置缓冲层。其中,所述主承柱的顶部与凸起的底部具有间隙。其中,所述腰型支撑件为弹性支撑件,且若干腰型支撑件以主承柱圆周的至少四等分线上分布。优选的,所述腰型支撑件上下等距分布。其中,所述腰型支撑件内部设置若干个弹簧。其中,所述橡胶垫的外侧与外承柱内壁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防震效果好,有效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设有腰型支撑件、滑块和橡胶垫相结合的结构,能对水平方向上的破坏力进行遏制,使减震效果更佳,在地震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建筑进行最大的保护,有效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2、承重柱;21、凸起;22、缓冲层;3、防震装置;31、外承柱;32、主承柱;33、滑块;34、橡胶垫;35、腰型支撑件;4、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建筑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3设于地基1与承重柱2之间,所述防震装置3包括外承柱31、主承柱32、滑块33、橡胶垫34和若干个腰型支撑件35,所述外承柱31为桶形结构,且主承柱32设置在外承柱31内部,所述主承柱32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33,所述滑块33的底部固定设置橡胶垫34,所述腰型支撑件35固定设置在外承柱31与主承柱32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外承柱31固定在地基1上,所述主承柱32高于外承柱31的高度,且与承重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在防震过程中,所述腰型支撑件35能够缓解来自水平方向的破坏力,同时主承柱32下端的橡胶垫34会随着承重柱2一起移动,滑块33会产生位移,进行一些缓冲,使得在地震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承重柱2进行最大的保护,通过腰型支撑件35、滑块33和橡胶垫34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减震效果更佳。所述外承柱31的底部镶嵌设置在地基1内。所述承重柱2的底部具有一凸起21,所述凸起21镶嵌设置在主承柱32上,且凸起与主承柱32之间设置缓冲层22。缓冲层22能够对外承柱31的下压进行缓冲,减少一定的压力。缓冲层22为弹性材质,如橡胶垫。所述主承柱32的顶部与凸起21的底部具有间隙4。间隙4能够在承重柱2发生倾斜时,具有一定的间隙用作缓冲,避免将外承柱31直接压住产生变形,再配合缓冲层22效果更好。所述腰型支撑件35为弹性支撑件,且若干腰型支撑件以主承柱圆周的至少四等分线上分布。腰型支撑件35是具有弹性的金属,具有记忆恢复功能,当发生变形时,腰型支撑件35会通过弹力恢复到原始安装状态。所述腰型支撑件35上下等距分布,使得腰型支撑件35能够对主承柱32进行全方面支撑,发挥最大作用。所述腰型支撑件35内部设置若干个弹簧,可增加腰型支撑件35的弹性和支撑力,确保腰型支撑件35不易变形。所述橡胶垫34的外侧与外承柱内壁间隙配合,确保橡胶垫34留有可移动的空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防震过程中,腰型支撑件35能够缓解来自水平方向的破坏力,同时主承柱32下端的橡胶垫34会随着承重柱2一起移动,滑块33会产生位移,进行一些缓冲,使得在地震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承重柱2进行最大的保护,通过腰型支撑件35、滑块33和橡胶垫34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减震效果更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设于地基与承重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装置包括外承柱、主承柱、滑块、橡胶垫和若干个腰型支撑件,所述外承柱为桶形结构,且所述主承柱设置在外承柱内部,所述主承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橡胶垫,所述腰型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外承柱与主承柱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外承柱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主承柱高于外承柱的高度,且与承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设于地基与承重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装置包括外承柱、主承柱、滑块、橡胶垫和若干个腰型支撑件,所述外承柱为桶形结构,且所述主承柱设置在外承柱内部,所述主承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橡胶垫,所述腰型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外承柱与主承柱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外承柱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主承柱高于外承柱的高度,且与承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柱的底部镶嵌设置在地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的底部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镶嵌设置在主承柱上,且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锦华吴享林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