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049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该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主体、隔板与通风组件,隔板设置在主体的内部,隔板将主体分割为隔层腔与主体腔;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主体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出风口的下方;通风组件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隔层腔内壁上,风扇用于对准进风口进行吹风;地暖层设置在主体腔的底部,地暖层用于通热水后对主体腔升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风扇转动时使主体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地下室内潮湿,地暖层对地下室升温,可以有效的减少主体腔内潮湿空气,而且加速潮湿空气从主体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当今人们对地下室越来越看重,有的人将地下室改造成地下室影院或者娱乐场所。目前常见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主体,主体为长方体,主体均为混凝土制成。主体内部可以摆放家具。但是上述地下室容易受潮,受潮后的家具容易发霉,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对地下室建筑结构进行防潮除湿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主体、隔板与通风组件,隔板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隔板的高度方向与主体的高度方向一致,隔板将主体分割为隔层腔与主体腔;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主体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出风口的下方;通风组件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隔层腔内壁上,风扇用于对准进风口吹风;地暖层设置在主体的底部,地暖层用于通热水后对主体腔升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主体分为两个腔,可以有效的把风扇与主体腔隔开,减小部分风扇转动时的噪音。而且风扇转动时使主体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地下室内潮湿。另外由于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地暖层,所以在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可以热水进入地暖层,使地暖层对地下室升温,可以有效的减少主体腔内潮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隔板与主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与主体固定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隔板相对主体脱离所产生的危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隔板表面设置有吸音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孔可以将风扇的声音减小,使主体腔内的噪声降低,降低噪音污染,更加的绿色环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风口处设置有检修盖板,检修盖板可相对于进风口开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盖板可以方便使用者对隔层板内的风扇进行维修,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出风口外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雨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腔内的潮湿的气体通过出风口吹出主体腔,然后沿着出风管排入外部,另外为了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入出风管,可以在出风管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雨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体腔的侧壁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除湿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可以容纳除湿包,除湿包可以吸收主体腔内的水蒸气,防止主体腔内过度潮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容纳槽设置有盖子,盖子可相对于容纳槽开口处开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子可以相对于容纳槽开口闭合,这样可以在平时不需要更换除湿包时将容纳槽关闭,增加主体的美观程度。而在需要更换除湿包时,可以对除湿包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盖子与容纳槽开口处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子通过与容纳槽开口处铰接,以实现相对于容纳槽开合,这种连接方式在盖子开合时更加易开、方便。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风扇转动时使主体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地下室内潮湿,地暖层对地下室升温,可以有效的减少主体腔内潮湿空气,而且加速潮湿空气从主体排出。2.主体侧壁可以安装有除湿包,可以有效的吸收主体腔内的水蒸气,而且除湿包失效后可以继续换新的,更换除湿包也较为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提供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提供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省去主体的一个侧壁)。附图标记:1、主体;11、出风口;12、主体腔;13、隔层腔;14、容纳槽;15、盖子;16、滤网;2、隔板;21、进风口;22、盖板;3、通风组件;31、风扇;32、出风管;33、雨帽;4、地暖层;5、除湿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主体1、隔板2与通风组件3,主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主体1可以由混凝土与钢筋搭建制成,隔板2为一长方体板状物,隔板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若干的吸音孔,隔板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而且隔板2的高度方向与主体1的高度方向一致,隔板2将主体1分割为隔层腔13与主体1腔,主体1腔的宽度大于隔层腔13的宽度。隔板2可以与主体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与主体1通过水泥连接。隔板2上设置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为圆形口,进风口21连通隔层腔13与主体1腔,进风口21可以设置在隔板2的下部分。主体1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进风口21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下方。通风组件3包括风扇31,风扇31设置在隔层腔13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1通过螺栓与隔层腔13的内壁固定连接。风扇31用于对准进风口21进行吹风。这样在风扇31进行转动时,风从进风口21进入的空气从出风口11吹出主体1腔,在此过程中,主体1腔内部的全部空气都流通。地暖层4设置在主体1腔的底部,地暖层4用于通热水后对主体1腔升温。地暖层4内可以用螺丝安装有呈“回”形的水管,水管用于流通热水。水管的上方先铺设一层防水层,如塑料膜,然后再在水管上方涂抹水泥,以形成地暖层4的上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隔板2将主体1分为两个腔,可以有效的把风扇31与主体1腔隔开、减小风扇31转动时的部分噪音。而且风扇31转动时使主体1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地下室内潮湿。另外由于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地暖层4,所以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可以使热水进入地暖层4,使地暖层4对地下室升温,可以有效的减少主体1腔内潮湿气体。参照图2,隔板2还可以设置有检修盖板22,检修盖板22可相对于隔板2开合。检修盖板22的材质与隔板2的材质相同,且盖板22表面设置有吸音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1设置在检修盖板22上,这样可以方便检修风扇31,而且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进风口21以拉动检修盖板22。另外,如图1与图2所示,通风组件3还包括出风管32,出风口11处设置有出风管32,出风管32与出风口11处通过螺丝连接,出风管32远离出风口11的一端伸出地面外,出风管32远离出风口11的一端设置有雨帽33,雨帽33与出风管32可以为焊接。雨帽33可以有效的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入出风管32。另外为了防止有部分固体颗粒从出风口11进入主体1内部,出风口11处可以安装有滤网16,滤网16与出风口11处通过螺丝连接。参照图2,为了增加除湿的效果,主体1腔的侧壁可以设置有容纳槽14,容纳槽14可以为长方形容纳槽14,而且优选的,容纳槽14可以开设在主体1下部,地下室的墙角的位置,容纳槽14用于容纳除湿包5,除湿包5可以为无纺布包,布包内填充有除湿剂。除湿包5可以更换,当除湿包5失效时,可以更换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隔板(2)与通风组件(3),隔板(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且隔板(2)的高度方向与主体(1)的高度方向一致,隔板(2)将主体(1)分割为隔层腔(13)与主体(1)腔;/n隔板(2)上设置有进风口(21),主体(1)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n进风口(21)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下方;/n通风组件(3)包括风扇(31),风扇(31)设置在隔层腔(13)内壁上,风扇(31)用于对准进风口(21)吹风;/n地暖层(4)设置在主体(1)腔的底部,地暖层(4)用于通热水后对主体(1)腔升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隔板(2)与通风组件(3),隔板(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且隔板(2)的高度方向与主体(1)的高度方向一致,隔板(2)将主体(1)分割为隔层腔(13)与主体(1)腔;
隔板(2)上设置有进风口(21),主体(1)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
进风口(21)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下方;
通风组件(3)包括风扇(31),风扇(31)设置在隔层腔(13)内壁上,风扇(31)用于对准进风口(21)吹风;
地暖层(4)设置在主体(1)腔的底部,地暖层(4)用于通热水后对主体(1)腔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2)与主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2)表面设置有吸音孔。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煌周姣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