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03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该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吊耳,且提升架的顶部位于吊耳的两侧对称插接有两个注料斗,所述提升架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注料导管,且提升架的底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两个所述注料导管的顶部均延伸至提升架的内部并与两个注料斗的底部管道的端部分别套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螺杆拆卸,而后将注料导管由提升架的底部抽出即可,达到注料导管快速拆卸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该施工结构的占据空间,有利于其携带和搬运,操作简便,使用便捷,实用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连续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和挡水结构。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现有的施工结构不能快速拆装,占据空间大,不便于搬运和携带,影响施工结构的使用,另外,在起吊过程中,吊钩容易发生滑动,影响施工结构起吊过程中的稳定性,导致起吊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快速拆装,占据空间大,不便于搬运和携带,另外,在起吊过程中,吊钩容易发生滑动,稳定性差,且起吊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吊耳,且提升架的顶部位于吊耳的两侧对称插接有两个注料斗,所述提升架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注料导管,且提升架的底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两个所述注料导管的顶部均延伸至提升架的内部并与两个注料斗的底部管道的端部分别套接固定,且两个注料导管的顶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板,同时位于两个所述注料导管两侧的固定板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腔槽的内壁顶部相接触,所述提升架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注料斗的两侧均对称插接有贯穿提升架和固定板并延伸至腔槽内部的螺杆。优选的,所述吊耳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槽,且吊耳的内部顶端还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弧形槽相匹配的锁环,所述锁环相对于阻尼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内部还留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卡设有锁紧弹簧,且锁紧弹簧的两端均通过移动板连接有可延伸至定位块外部的锁紧块,所述吊耳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块相匹配的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相匹配的锁紧槽。优选的,所述注料导管内部的顶端还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呈“匸”字型结构,并与注料斗的底部管道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定位块远离锁环的一端相对的角均以圆弧倒角过渡,形成表壁圆滑的圆弧端。优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内壁还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截面形状与弧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螺杆拆卸,而后将注料导管由提升架的底部抽出即可,达到注料导管快速拆卸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该施工结构的占据空间,有利于其携带和搬运,当使用时,工人只需将注料导管由提升架的底部插进,同时固定板跟随注料导管插进腔槽中,而后将螺杆拧紧即可实现注料导管的紧固,操作简便,使用便捷,实用性更佳。(2)本技术通过锁环、锁紧块、锁紧槽和锁紧弹簧的设置,能够实现将吊钩进行限位,有效的避免了起吊过程中吊钩发生滑动,大大地提高了该施工结构起吊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起吊效率;另外,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设置,可实现锁环的快速定位,以便于吊钩的限位,进一步便于该施工结构的起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图中:1-提升架;2-腔槽;3-固定板;4-螺杆;5-注料斗;6-吊耳;7-注料导管;8-弧形槽;9-锁环;10-定位块;11-橡胶垫;12-定位槽;13-锁紧槽;14-锁紧块;15-锁紧弹簧;16-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包括提升架1,提升架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吊耳6,且提升架1的顶部位于吊耳6的两侧对称插接有两个注料斗5,提升架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注料导管7,且提升架1的底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2,两个注料导管7的顶部均延伸至提升架1的内部并与两个注料斗5的底部管道的端部分别套接固定,且两个注料导管7的顶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板3,同时位于两个注料导管7两侧的固定板3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腔槽2的内壁顶部相接触,提升架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注料斗5的两侧均对称插接有贯穿提升架1和固定板3并延伸至腔槽2内部的螺杆4,当该施工结构携带时,工人可将螺杆4拆卸,而后将注料导管7由提升架1的底部抽出即可,达到注料导管7快速拆卸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该施工结构的占据空间,有利于其携带和搬运。进一步的,吊耳6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槽8,且吊耳6的内部顶端还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弧形槽8相匹配的锁环9,锁环9相对于阻尼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定位块10,且定位块10的内部还留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卡设有锁紧弹簧15,且锁紧弹簧15的两端均通过移动板连接有可延伸至定位块10外部的锁紧块14,吊耳6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块10相匹配的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14相匹配的锁紧槽13,在起吊过程中,可将吊机的吊钩勾住吊耳6上的弧形槽8,而后工人再将锁环9通过阻尼转轴转动盖合于弧线槽8的底部,并使锁环9一端的定位块10插进定位槽12中,直至锁紧块14与锁紧槽13相对应,此时,锁紧块14在锁紧弹簧15的作用下卡进锁紧槽13中,以将定位块10卡接于定位槽12中,使得锁环9紧固,以将吊机的吊钩进行限位,避免吊机起吊时,吊钩发生滑动。具体地,注料导管7内部的顶端还开设有限位槽16,且限位槽16呈“匸”字型结构,并与注料斗5的底部管道相匹配,使得注料导管7和注料斗5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以便于混凝土浆的注入。值得说明的是,定位块10远离锁环9的一端相对的角均以圆弧倒角过渡,形成表壁圆滑的圆弧端,以便于定位块10快速插进定位槽12中。进一步的,弧形槽8的内壁还粘接有橡胶垫11,且橡胶垫11的截面形状与弧形槽8的截面形状相匹配,能够增加弧形槽8内壁的摩擦力,使得吊钩与弧形槽8接触时不易滑动,有利于提高提升架1起吊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人可先将锁环9通过阻尼转轴转动打开,再将吊机的吊钩勾住吊耳6上的弧形槽8,而后工人再将锁环9通过阻尼转轴转动盖合于弧线槽8的底部,并使锁环9一端的定位块10插进定位槽12中,直至锁紧块14与锁紧槽13相对应,此时,锁紧块14在锁紧弹簧15的作用下卡进锁紧槽13中,以将定位块10卡接于定位槽12中,使得锁环9紧固,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架(1),所述提升架(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吊耳(6),且提升架(1)的顶部位于吊耳(6)的两侧对称插接有两个注料斗(5),所述提升架(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注料导管(7),且提升架(1)的底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2),两个所述注料导管(7)的顶部均延伸至提升架(1)的内部并与两个注料斗(5)的底部管道的端部分别套接固定,且两个注料导管(7)的顶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板(3),同时位于两个所述注料导管(7)两侧的固定板(3)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腔槽(2)的内壁顶部相接触,所述提升架(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注料斗(5)的两侧均对称插接有贯穿提升架(1)和固定板(3)并延伸至腔槽(2)内部的螺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架(1),所述提升架(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吊耳(6),且提升架(1)的顶部位于吊耳(6)的两侧对称插接有两个注料斗(5),所述提升架(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注料导管(7),且提升架(1)的底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腔槽(2),两个所述注料导管(7)的顶部均延伸至提升架(1)的内部并与两个注料斗(5)的底部管道的端部分别套接固定,且两个注料导管(7)的顶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板(3),同时位于两个所述注料导管(7)两侧的固定板(3)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腔槽(2)的内壁顶部相接触,所述提升架(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注料斗(5)的两侧均对称插接有贯穿提升架(1)和固定板(3)并延伸至腔槽(2)内部的螺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6)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槽(8),且吊耳(6)的内部顶端还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弧形槽(8)相匹配的锁环(9),所述锁环(9)相对于阻尼转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雄寇福富朱棣刘期能黄敏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盛隆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