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65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推移机构以及承接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下料段;承接机构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料段的两侧;推移机构设置在下料段的上方,并可沿垂直于输送机构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推移机构的下端面与下料段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工件的厚度;推移机构的两侧用于推动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下料装置能够实现法兰端板工件的自动高效快速下料,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法兰端板是管桩的重要零部件,通常呈环形,主要用于管桩的连接。目前端板的坯料主要采用热轧和热弯工艺进行生产,在加工过程中钢坯经热弯机挤压缠绕,形成弹簧状端板卷,端板卷进行切割加工,得到单个端板坯料,端板坯料的切口需要焊接,并且需要对端板旋压校平,才能形成平整的环形盘。目前,在上述工序中,端板坯料或端板的输送和下料通常需要工人借助机器等进行操作,无法自动进行,且一次只能下料一个工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下料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高效快速下料的自动压板机构。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推移机构以及承接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下料段;承接机构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料段的两侧;推移机构设置在下料段的上方,并可沿垂直于输送机构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推移机构的下端面与下料段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工件的厚度;推移机构的两侧用于推动工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承接机构包括框架、升降平台和升降驱动件,升降平台与框架连接,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升降平台相对于框架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升降驱动件包括油缸缸体和推杆,油缸缸体固定在框架上,推杆从油缸缸体伸出并可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推杆末端与升降平台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推移机构包括推动块和滑动块,推动块与滑动块连接;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导向件,导向件在输送机构的上方跨过输送机构;滑动块与导向件连接,且滑动块可沿导向件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推动块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推动槽,推动槽从推动块的外侧向推动块的中间凹陷;推动槽在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工件在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滑动块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推动块两端,推动块通过连接块与滑动块连接;支架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支架连接一个滑动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块连接在推动块的中间,连接块与推动块之间还连接有肋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滑动块包括沿横向延伸的主体,主体具有与导向件可移动地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点;推移机构由伸缩式驱动件驱动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当推动块将工件移动到承接机构的工件放置区域时,推动块与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输送区域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输送机构包括辊道架以及设置在辊道架上的辊筒,下料段设置在输送机构输送方向的末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能够横向移动的推动机构进行下料,推动机构设置在下料段的上方,同时下料段两侧设有承接机构,推动机构沿横向移动,推动机构两侧分别能够将工件移动到第一承接机构或第二承接机构。随着输送机构持续将工件输送到下料段,推动机构沿横向来回往复移动,能够将工件连续地移动到第一承接机构和第二承接机构,实现了法兰端板工件的自动高效快速下料,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下料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的承接机构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在接收到工件后可以下降一个工件的厚度,使得工件的接收平面下移至与下料段齐平的位置,避免了接收平面与下料段之间的高度落差,使得推动机构能够顺利将下料段的下一个工件推移到升降平台上的工件接收平面。可见,本技术能够提高工件下料稳定性,能够实现工件的堆叠放置。3.本技术的推移机构的推动块一侧可以包括多个推动槽,多个推动槽能够同时将多个工件推动到第一承接机构或第二承接机构,可以在一个承接机构上形成多叠工件,进一步提高了下料效率,节省下料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承接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推移机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推移机构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推移机构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的推移机构的主视图。图7是图3中A-A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00、推移机构200以及承接机构300。输送机构100包括下料段110,下料段110设置在输送机构100的输送方向的末端。输送机构100主要由辊道架120以及设置在辊道架120上的辊筒130构成。承接机构2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料段110的两侧。推移机构200设置在下料段110的上方,并可沿垂直于输送机构100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推移机构100的下端面与下料段11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工件400的厚度,使得推移机构100能够推动下料段110上的工件。在本实施例中,推移机构100的下端面是指推动块210最底端的端面,下料段110的上端面是指辊筒130最顶端形成的端面。推移机构100的两侧用于推动工件400向承接机构200移动。如图2所示,承接机构300包括框架310、升降平台320和升降驱动件330,升降平台320与框架310连接,升降驱动件330用于驱动升降平台320相对于框架310沿竖直方向移动。升降驱动件330包括油缸缸体331和推杆332,油缸缸体331固定在框架310的上端,推杆332从油缸缸体331向下伸出,推杆332可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推杆332末端与升降平台320连接,从而带动升降平台320沿竖直方向移动。如图3至7所示,推移机构200包括推动块210、滑动块220以及连接块230。滑动块22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推动块210两端,推动块210通过连接块230与滑动块220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架500,支架50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导向件510。一个滑动块220与一个导向件510连接,且滑动块220可沿导向件510移动。滑动块22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主体221,主体221具有与导向件510可移动地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点222,使得推移机构200的移动更加稳定。推移机构200由伸缩式驱动件驱动移动。如图3至7所示,推动块210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推动槽211,推动槽211从推动块210的外侧向推动块210的中间凹陷。在本实施例中,推动块210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两个推动槽211。推动槽211用于在横移时限定工件400的位置,避免横移时工件400向推动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移动。推动槽211在输送机构200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工件400在输送机构200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每个推动槽211能够推动一个工件400,避免工件400重叠。当推动块210将工件400移动到承接机构300的工件放置区域340(如图1承接机构300的虚线所示)时,推动块210与输送机构100上的工件输送区域140(如图1输送机构100的虚线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00)、推移机构(200)以及承接机构(300),所述输送机构(100)包括下料段(110),其特征在于:/n所述承接机构(3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段(110)的两侧;/n所述推移机构(200)设置在所述下料段(110)的上方,并可沿垂直于所述输送机构(100)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所述推移机构(200)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料段(11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工件(400)的厚度;所述推移机构(200)的两侧用于推动所述工件(4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00)、推移机构(200)以及承接机构(300),所述输送机构(100)包括下料段(1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机构(3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段(110)的两侧;
所述推移机构(200)设置在所述下料段(110)的上方,并可沿垂直于所述输送机构(100)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所述推移机构(200)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料段(11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工件(400)的厚度;所述推移机构(200)的两侧用于推动所述工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机构(300)包括框架(310)、升降平台(320)和升降驱动件(330),所述升降平台(320)与所述框架(310)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330)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320)相对于所述框架(310)沿竖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330)包括油缸缸体(331)和推杆(332),所述油缸缸体(331)固定在所述框架(310)上,所述推杆(332)从所述油缸缸体(331)伸出并可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所述推杆(332)末端与所述升降平台(3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移机构(200)包括推动块(210)和滑动块(220),所述推动块(210)与所述滑动块(220)连接;
所述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支架(500),所述支架(500)包括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导向件(510),所述导向件(510)在所述输送机构(100)的上方跨过所述输送机构(100);所述滑动块(220)与所述导向件(510)连接,且所述滑动块(220)可沿所述导向件(510)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科杨向东胡泳涛尹定红樊金标赵波卢文德刘烨龚继林梁志昌张燕航刘洁文春鱼曾德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六六六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