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4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包括:夹具,其与自行车的座杆连接;助力器主体,其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助力器主体包括设置有蓄电池的第一安装位、设置有动力模块的第二安装位,所述蓄电池具有多个接口,所述动力模块通过接头与所述蓄电池的其中一个接口电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为电机模块或发电机模块;滚轮,其中心固定有与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的滚轮轴,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所述轮胎的表面接触;摆臂,其设置成第一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轴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增加了助力器的功能和续航能力,便于安装,利于长途骑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
自行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通过脚踏板旋转带动链条传动车轮旋转,从而实现自行车的行进。使用者长时间骑车可能引起腿部肌肉酸胀等疲劳症状,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使自行车自主稳定行进的新机构,以缓解使用者长时间骑车产生的疲劳。现有市场中的有很多自行车助力器,但是大部分助力器的功能单一、结构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安装复杂、功能单一、电量不稳定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包括:夹具,其与自行车的座杆连接;助力器主体,其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助力器主体包括设置有蓄电池的第一安装位、设置有动力模块的第二安装位,所述蓄电池具有多个接口,所述动力模块通过接头与所述蓄电池的其中一个接口电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为电机模块或发电机模块;滚轮,其中心固定有与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的滚轮轴,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所述轮胎的表面接触;摆臂,其设置成第一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轴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优选的,在靠近所述助力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具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的形状由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一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耳部构成,其中,所述助力器主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成与所述两个第一耳部相卡接,并沿着所述第一耳部的表面移动。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磁性相吸的第一磁体。优选的,所述动力模块的一侧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的形状由第二凸起和从所述第二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耳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内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造成与所述两个第二耳部相卡接,并沿着所述第二耳部的表面移动。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磁性相吸的第二磁体。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助力器主体外部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一侧为多边形实心轴,所述主轴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的一侧为具有多边形孔的空心轴,所述多边形孔与所述动力模块的多边形传动轴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摆臂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联动机构靠近所述壳体的端盖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具有预定角度,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之间设置有弹性金属片。优选的,所述第一端为小带轮,所述第二端为大带轮。优选的,所述助力器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减轻骑车人的运动负担,提高使用者的骑行速度,延长骑行距离。本技术通过设置动力模块和蓄电池,从而具有自行发电功能,能为自身及其他电子配件提供可靠的电量,并配有显示屏显示电量、时间以及天气温度,安装方便、功能多样、模块化、续航能力强、适合长途骑行。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的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的联动机构的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中动力模块拆卸后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如下:1-摆臂盖,2-Ⅰ轴承,3-大带轮,4-传动带,5-Ⅱ轴承,6-小带轮,7-摆臂机壳,8-Ⅰ螺钉,9-弹性金属片,10-端盖,11-Ⅲ轴承,12-主轴,13-Ⅳ轴承,14-显示屏,15-助力器主体,16-Ⅰ螺母,17-副夹具,18-主夹具,19-螺栓,20-蓄电池,21-Ⅱ螺钉,22-电池盖板,24-滚轮轴,25-滚轮,26-Ⅱ螺母,27-接头,28-动力模块,29-夹具,30-摆臂,31-联动机构,32-第一限位机构,33-第二限位机构,34-连接部,35-固定部,36-梁,37-通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用自行车助力器,主要包括:夹具29、助力器主体15、蓄电池20、动力模块28、滚轮25、摆臂30。夹具29由两个主夹具18和一个副夹具17构成。两个主夹具18的一侧通过副夹具17固定连接,副夹具17限定了两个主夹具18的宽度。两个主夹具18的另一侧是开合的,并分别设置有连接孔。螺栓19和Ⅰ螺母16通过两个主夹具18的连接孔调整两个主夹具18一侧的开合度,从而使得夹具29能够固定地套在自行车的座杆上。结合图1和图4所示,助力器主体15与所述夹具29可拆卸连接。因此,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夹具29固定与座杆,当有需要时再将助力器本体于夹具29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助力器主体15固定在副夹具17的一侧。在靠近所述助力器主体15的一侧,所述夹具29具有连接部34。所述连接部34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34的形状由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一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耳部构成。其中,所述助力器主体15具有与所述连接部34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成与所述两个第一耳部相卡接,并沿着所述第一耳部的表面移动。所述连接部34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磁性相吸的第一磁体。因此,助力器主体15能够通过第一凹槽滑入并固定于连接部34。如图1、4、5所示,所述助力器主体15包括设置有蓄电池20的第一安装位、设置有动力模块28的第二安装位。所述蓄电池20具有多个接口,所述动力模块28通过接头27与所述蓄电池20的其中一个接口电连接。蓄电池20的接口还可以通过接线给其他电子设备充电。其中,接口可以为USB接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位在第二安装位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和第二安装位相互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第一安装位的上下都设置有梁36,以用于蓄电池20插入后的定位。并且在蓄电池20插入后,第一安装位还将电池盖板22通过Ⅱ螺钉21固定在蓄电池20的插入口,以避免蓄电池20滑出。电池盖板22上开有用于露出蓄电池20接口的孔。第二安装位的上下也都设置有梁36,以用于动力模块28插入后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块28的一侧具有固定部35,所述固定部3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35的形状由第二凸起和从所述第二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耳部构成。因此,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内侧具有与固定部35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造成与所述两个第二耳部相卡接,并沿着所述第二耳部的表面移动。所述固定部35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磁性相吸的第二磁体。因此,动力模块28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具,其与自行车的座杆连接;/n助力器主体,其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助力器主体包括设置有蓄电池的第一安装位、设置有动力模块的第二安装位,所述蓄电池具有多个接口,所述动力模块通过接头与所述蓄电池的其中一个接口电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为电机模块或发电机模块;/n滚轮,其中心固定有与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的滚轮轴,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所述轮胎的表面接触;/n摆臂,其设置成第一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轴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其与自行车的座杆连接;
助力器主体,其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助力器主体包括设置有蓄电池的第一安装位、设置有动力模块的第二安装位,所述蓄电池具有多个接口,所述动力模块通过接头与所述蓄电池的其中一个接口电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为电机模块或发电机模块;
滚轮,其中心固定有与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的滚轮轴,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所述轮胎的表面接触;
摆臂,其设置成第一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轴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助力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具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的形状由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一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耳部构成,其中,所述助力器主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成与所述两个第一耳部相卡接,并沿着所述第一耳部的表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磁性相吸的第一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用自行车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一侧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的形状由第二凸起和从所述第二凸起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耳部构成,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琦何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