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1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所述后副车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动力总成;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悬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时,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分别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本申请的后副车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较强且刚度满足要求,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操稳和NVH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具有该后副车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后副车架是乘用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在支撑车身和装配底盘零部件(如车轮、悬挂、动力总成等)中起着骨架和结构加强的作用,同时肩负着保证汽车安全、操稳和舒适性等性能的作用。增程汽车后副车架与传统汽车后副车架有着较大的区别,增程汽车后副车架除了具有传统汽车后副车架的功能和性能特征外,还需要考虑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变速器、控制系统等)的安装和布置,因此增程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空间需求较大,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更高。但是,现有的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在开发设计时,各关键连接位置结构设计不合理,连接不牢靠,容易导致整体结构较弱和刚度不足,进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操稳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汽车安全、操稳及NVH等性能的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增程汽车包括动力总成,所述后副车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动力总成;第一悬置,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第二悬置,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悬置相对设置;第三悬置,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时,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分别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悬置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优选地,所述第一悬置包括第一安装支脚和第二安装支脚,所述第一安装支脚和所述第二安装支脚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优选地,所述第二悬置包括固定架和安装套管,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安装套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为圆管梁,并且该圆管梁的中部设置为扁平状。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均位于XZ平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为圆管梁,并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中部均设置有弯曲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为方梁。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横梁并与所述第二横梁焊接固定。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动力总成和上述的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后副车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用于容纳动力总成,第一悬置设置于支架本体的一侧,第二悬置设置于支架本体的另一侧,与第一悬置相对设置,第三悬置设置于支架本体的一端;在动力总成安装于后副车架时,动力总成位于容纳腔内,并且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与动力总成分别相连。本申请后副车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较强且刚度满足要求,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操稳和NVH等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后副车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后副车架的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安装有动力总成的后副车架的立体图。附图标识:1、支架本体;10、容纳腔;11、第一横梁;111、第一平面;112、第二平面;12、第二横梁;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13、第一纵梁;14、第二纵梁;2、第一悬置;21、第一安装支脚;22、第二安装支脚;3、第二悬置;31、固定架;32、安装套管;4、第三悬置;5、动力总成;6、搭接组件;61、第一搭接板;62、第二搭接板;63、第三搭接板;64、第四搭接板;7、第一减振器安装支架;8、第二减振器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后副车架包括支架本体1、第一悬置2、第二悬置3和第三悬置4,支架本体1具有容纳腔10,用于容纳动力总成5,第一悬置2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一侧,第二悬置3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另一侧,并与第一悬置2相对设置,第三悬置4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一端。在动力总成5安装于后副车架时,动力总成5位于容纳腔10内,第一悬置2、第二悬置3和第三悬置4分别与动力总成5连接。本申请的后副车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较强且刚度满足要求,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操稳和NVH等性能,且通过第一悬置2、第二悬置3和第三悬置4使动力总成5固定于支架本体1的容纳腔10内,进而使动力总成5产生的载荷在后副车架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保证了悬置解耦率,使悬置解耦率在主方向上能够达到80%以上。具体地,支架本体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一纵梁13和第二纵梁14。组装时,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相对设置,第一纵梁13和第二纵梁14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纵梁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纵梁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悬置2设置于第一纵梁13,第二悬置3设置于第二纵梁14,第三悬置4设置于第二横梁12。进一步地,第一横梁11为圆管梁,并且第一横梁11的中部具有第一平面111和第二平面112,第一平面111和第二平面112均位于XZ平面上,并且第一平面111和第二平面112相对设置,使得第一横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增程汽车包括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n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动力总成;/n第一悬置,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n第二悬置,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悬置相对设置;/n第三悬置,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n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时,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分别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增程汽车包括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动力总成;
第一悬置,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第二悬置,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悬置相对设置;
第三悬置,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
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时,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分别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悬置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置包括第一安装支脚和第二安装支脚,所述第一安装支脚和所述第二安装支脚相对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超宏李小荣吴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