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车体部件领域,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及车辆,其中,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纵梁,所述前横梁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减速器支架,所述减速器支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所述后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后横梁的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朝向两个所述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副车架,通过在前横梁上设置两个安装外管并在后横梁的设置一个安装外管,可以通过三个安装外管来支撑减速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缓解对后副车架刚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副车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并且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作为悬挂与车身结构之间的过渡结构,实现对振动、碰撞等作用的缓冲,可以隔离驱动单元的震动和噪音。副车架上可以安装减速器,例如后副车架上可以安装四驱车辆的后部减速器,实现减速器与车身结构间的缓冲过渡。然而,现有的后副车辆安装减速器后,整体结构的布置并不合理,特别是整体刚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副车架,以解决后副车架结构不合理、刚度不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中,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纵梁,所述前横梁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减速器支架,所述减速器支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所述后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后横梁的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朝向两个所述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支架包括第一钣金件,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上形成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和所述前横梁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组成为半盒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包括焊接连接的两个第二钣金件,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组成向下开放的槽形结构,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包括设置在所述槽形结构的下部开口处的多个第二加强板。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的两端搭接于所述纵梁,位于所述后横梁两端的所述第二加强板搭接于所述纵梁。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端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衬套外管。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与所述前横梁的连接处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控制臂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后副车架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后副车架,通过在前横梁上设置两个安装外管并在后横梁的设置一个安装外管,可以通过三个安装外管来支撑减速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缓解对后副车架刚度的影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后副车架。所述车辆与上述后副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副车架连接有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副车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副车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副车架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减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横梁,2-后横梁,3-减速器支架,4-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6-第二加强板,7-纵梁,8-衬套外管,9-定位孔,10-控制臂支架,11-第一钣金件,12-第一加强板,13-减速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其中,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以及两个纵梁7,所述前横梁1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减速器支架3,所述减速器支架3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所述后横梁2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后横梁2的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朝向两个所述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之间。如图1-图3所示,前横梁1、后横梁2及两个纵梁7围成大致为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其中,前横梁1上设置有两个减速支架3及位于其上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后横梁2上设置有一个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大致位于后横梁2的中部并贯穿后横梁2,并且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朝向两个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之间,减速器13可以通过三个安装外管而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的前横梁1和后横梁2,即减速器13可以将其部分结构分别插入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和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以实现所述后副车架对减速器13的支撑。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前横梁1上设置两个安装外管并在后横梁2的设置一个安装外管,可以通过三个安装外管来支撑减速器13,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缓解对后副车架刚度的影响。其中,所述减速器支架3包括第一钣金件11,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11上形成有加强筋。减速器支架3可以大致由第一钣金件11组成,第一钣金件11可以根据需要钣金加工为所需要的形状,以便于安装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例如,形成大致垂直于前后方向的面板,以支撑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该面板上可以形成加强筋以提高强度。第一钣金件11可以焊接连接于前横梁1。另外,所述减速器支架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件11和所述前横梁1的第一加强板12,所述第一钣金件11与所述第一加强板12组成为半盒体结构。第一加强板12可以提供第一钣金件11与前横梁1的连接强度,并且参考图5所示,第一钣金件11与第一加强板12组成为半盒状结构,可以提高减速器支架3的整体强度,提高抗变形能力。可选择的,所述后横梁2包括焊接连接的两个第二钣金件,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组成向下开放的槽形结构,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后横梁2可以至少由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组成,两个第二钣金件可以形成向下开放的槽形结构,该槽形结构可以包括顶板部及两个侧板部,所述第二钣金件形成一个侧板部及部分的顶板部,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穿过两个侧板部,即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并且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与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焊接连接。另外,所述后横梁2包括设置在所述槽形结构的下部开口处的多个第二加强板6。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6可以大致与以上所述的顶部板平行,并且第二加强板6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下边缘,从而部分地封闭所述槽形结构的下部开口,以提高后横梁2的整体强度,提高抗碰撞性能。第二加强板6可以沿着后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2的两端搭接于所述纵梁7,位于所述后横梁2两端的所述第二加强板6搭接于所述纵梁7。也就是说,第二钣金件的两端搭接于纵梁7,并且两端的第二加强板6也搭接于纵梁7。后横梁2的后表面设置有稳定杆的安装位,安装位处的表面向外凸起,以便于保持平面度。并且在靠近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的位置设置有排气吊钩。其中,所述纵梁7的端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衬套外管8。参考图2-图4,纵梁7的两端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以及两个纵梁(7),所述前横梁(1)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减速器支架(3),所述减速器支架(3)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所述后横梁(2)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后横梁(2)的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朝向两个所述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以及两个纵梁(7),所述前横梁(1)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减速器支架(3),所述减速器支架(3)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所述后横梁(2)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后横梁(2)的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所述后部减速器安装外管(5)朝向两个所述前部减速器安装外管(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支架(3)包括第一钣金件(11),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11)上形成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支架(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件(11)和所述前横梁(1)的第一加强板(12),所述第一钣金件(11)与所述第一加强板(12)组成为半盒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2)包括焊接连接的两个第二钣金件,两个所述第二钣金件组成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龙赵一狄董立冬张仕兵孙玉徐波张晨光牛海超梁瑞徐宝婷姚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