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32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套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手套箱总成包括盖板,形成为弧形,其内端面设有内斗,所述内斗具有第一储物腔;固设于所述第一储物腔顶端的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内具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内放置有供氧装置。通过在盖板内设置内斗,内斗设有第一储物腔,通过在第一储物腔顶部设置储物盒,内形成有放置供氧装置的第二储物腔,通过在第二储物腔内放置供氧装置,使得在高原行驶时能够及时从储物盒内取出供氧装置进行补氧,满足汽车在高原路况下行驶车内人员缺氧无法及时补充氧气的需求,保证乘客身体安全,同时较少占用车内储物空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套箱总成和具有该手套箱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成熟的车型中,大多数采用独立的可翻转开关的手套箱作为最主要的储物空间。现有的手套箱总成主要安装在汽车仪表板上,其主要包括手套箱箱体和手套箱外框,通常设置在汽车的副驾驶一侧;多数车辆的手套箱通常采用一个储物盒,用于存放物品;功能性较少,主要用于放置一些证件、文件等物品;对于车辆行驶在高原地带时,由于现有的手套箱空间较小,无法放置现有市场上的氧气瓶,因此,驾驶员为了以防高原驾驶时产生缺氧,通常选择在后备箱放置氧气瓶,造成车内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无法立即进行氧气补充,造成补氧不及时,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套箱总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手套箱总成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包括:盖板,形成为弧形,其内端面设有内斗,所述内斗具有第一储物腔;固设于所述第一储物腔顶端的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内具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内放置有供氧装置;所述盖板可翻转地设在所述储物盒的开口外侧且具有在朝向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封闭所述储物盒的闭合状态和朝向远离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打开所述储物盒的开启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的横截面呈U型,且所述储物盒包括呈J型状的相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的顶端间隙配合在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弧形部,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弧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共同构成容纳所述供氧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供氧装置固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上端。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平板部,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行间隔的第一平板部,第一平板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二储物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板部朝向所述第一储物腔的端面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储物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底壁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弧形部内壁凸出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弧形部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抵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壁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部的一端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平板部垂直并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竖直部,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第一竖直部与仪表板骨架固接。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箱总成,所述盖板的下端铰接于仪表板骨架上,所述储物盒固定在所述仪表板骨架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通过在盖板内设置内斗,内斗设有第一储物腔,通过在第一储物腔顶部设置储物盒,内形成有放置供氧装置的第二储物腔,通过在第二储物腔内放置供氧装置,使得在高原行驶时能够及时从储物盒内取出供氧装置进行补氧,满足汽车在高原路况下行驶车内人员缺氧无法及时补充氧气的需求,保证乘客身体安全,同时较少占用车内储物空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手套箱总成100;盖板10;内斗11;第一储物腔12;储物盒20;第一平板部21;第一弧形部22;第一竖直部23;第二平板部24;第一加强板241;第二弧形部25;第二加强板251;第二储物腔26;容纳空间27;供氧装置30;仪表板骨架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100包括盖板10、内斗11和储物盒2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盖板10形成为弧形状,盖板10内侧面下端设有内斗11,内斗11呈顶部开口的框状结构,内斗11具有第一储物腔12;储物盒20固设在内斗11顶端,储物盒20内具有第二储物腔26,第一储物腔12和第二储物腔26之间相互隔离,形成两个独立的储物空间,储物盒20内底端形成有放置供氧装置30的容纳空间27;盖板10可翻转的盖设于储物盒20的开口外侧也即如图1所示的左侧,盖板10具有在朝向储物盒20的开口方向也即如图1所示的由左向右的方向翻转并封闭储物盒20的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朝向远离储物盒20的开口方向也即如图1所示的由右向左的方向翻转并打开储物盒20的开口的开启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储物腔12的中心线与第二储物腔26的中心线不处于同一水平线,如图1所示处于相互垂直的状态,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关闭状态下,第一储物腔12的中心线呈竖直状态,第二储物腔26的中心线呈水平状态,也即内斗11的开口呈竖直状态,储物盒20的开口呈水平状态且朝向盖板10也即左侧。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套箱总成100主要由盖板10、内斗11和储物盒20三部分组成,盖板10呈弧形状,内斗11设置在盖板10的内端面下端,内斗11具有第一储物腔12,盖板10可翻转的设置在仪表板骨架40上;储物盒20固设在内斗11顶部且内具有第二储物腔26,第二储物腔26内放置有供氧装置30,储物盒20固设在仪表板骨架40上,盖板10朝向储物盒20开口方向翻转并将储物盒20的开口关闭,朝向远离储物盒20的开口方向翻转并将储物盒20的开口打开。对于内斗11的结构,与盖板10的内端面围合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框状结构,可以与盖板10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其他本领域常用的固定方式比如卡接固定或者紧固件等可拆卸式固定方式固定在盖板10的内端面,至于具体固定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形成为弧形,其内端面设有内斗,所述内斗具有第一储物腔;/n固设于所述第一储物腔顶端的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内具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内放置有供氧装置;/n所述盖板可翻转地设在所述储物盒的开口外侧且具有在朝向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封闭所述储物盒的闭合状态和朝向远离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打开所述储物盒的开启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形成为弧形,其内端面设有内斗,所述内斗具有第一储物腔;
固设于所述第一储物腔顶端的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内具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内放置有供氧装置;
所述盖板可翻转地设在所述储物盒的开口外侧且具有在朝向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封闭所述储物盒的闭合状态和朝向远离所述储物盒的开口方向翻转以打开所述储物盒的开启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的横截面呈U型,且所述储物盒包括呈J型状的相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的顶端间隙配合在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弧形部,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弧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套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共同构成容纳所述供氧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娟耿辉斌赵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