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第三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及第四场效应管,第一输入信号端连接第二芯片输入端,第二输入信号端和第三输入信号端连接第一芯片输入端,第一芯片输出端连接第二芯片输入端,第一输入信号端、第二输入信号端和第三输入信号端还连接第三芯片输入端,第二芯片输出端通过第一场效应管输出控制信号,第三芯片通过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及第四场效应管输出另一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集成度高,多路控制信号切换控制,控制信号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灯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远光灯是为了让驾驶员在夜间高速行驶时看清远方路况,但是在会车时如果不及时切换到提到近光,其强烈的光线会使对面车辆无法看清路面,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国内统计,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与远光灯有关的事故占到交通事故的三到四成左右,且有上升趋势。目前,现有汽车远近光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来汽车供电系统提供的控制电路输出信号有限,且稳定性较差。因此,人们希望将汽车远近光灯控制电路进行改善,使其能够更稳定控制汽车远近光灯,且对汽车远近灯的任意切换,稳定性更好,安全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集成度高,能实现车灯方便切换,且输出电压稳定。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6、第二芯片U23、第三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2,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入端脚9和脚10,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出端脚8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4连接电源电压3.3V端,其第二芯片U23脚7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3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3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3、脚1和脚6,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5、脚7及脚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1、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3通过第二电阻R27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2连接第一输出端DRV1,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3通过第三电阻R28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2连接第二输出端DRV2,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3通过第四电阻R29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2连接第三输出端DRV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U26为二输入或门集成芯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芯片U23为三态缓冲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芯片U28为缓冲器,且型号为74HC3G34DP-Q10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型号均为2N7002。实施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集成度高,多路控制信号切换控制,控制信号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图1中第二芯片U23的引脚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6、第二芯片U23、第三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2,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入端脚9和脚10,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出端脚8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4连接电源电压3.3V端,其第二芯片U23脚7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3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3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3、脚1和脚6,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5、脚7及脚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1、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3通过第二电阻R27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2连接第一输出端DRV1,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3通过第三电阻R28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2连接第二输出端DRV2,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3通过第四电阻R29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2连接第三输出端DRV3。根据一具体的实施例,该第一芯片U26为二输入或门集成芯片。根据一具体的实施例,该第二芯片U23为三态缓冲器。根据一具体的实施例,该第三芯片U28为缓冲器,且型号为74HC3G34DP-Q100。根据一具体的实施例,该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型号均为2N7002。进一步说明:1、当第一输入信号端S-A为高电平,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为低电平时,通过第二芯片U23,第一场效应管T16使DRV4进入工作状态的控制;2、当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信号为低电平,第一芯片U26的脚8输出为低电平,第二芯片U23的脚1使能,第二芯片U23的脚3(1Y)输出高电平,第一场效应管T16导通,实现R23对第四输出端DRV4的分压切换;3、第一输入信号端S-A高电平使第二场效应管T12导通,第一输出端DRV1回路进入工作状态;4、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为低电平,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截止,第二输出端DRV2和第三输出端DRV3无输出信号。实施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集成度高,多路控制信号切换控制,控制信号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6)、第二芯片(U23)、第三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2,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入端脚9和脚10,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出端脚8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4连接电源电压3.3V端,其第二芯片(U23)脚7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3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3)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3、脚1和脚6,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5、脚7及脚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1、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3通过第二电阻(R27)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2连接第一输出端(DRV1),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3通过第三电阻(R28)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2连接第二输出端(DRV2),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3通过第四电阻(R29)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T13)的脚2连接第三输出端(DRV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6)、第二芯片(U23)、第三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6)、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2,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入端脚9和脚10,所述第一芯片(U26)的输出端脚8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14连接电源电压3.3V端,其第二芯片(U23)脚7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3)的脚3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3)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6)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3、脚1和脚6,所述第三芯片(U28)的脚5、脚7及脚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1、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润雄,管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