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7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缓冲装置,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一脚撑,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另一端边缘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用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
技术介绍
车门是汽车重要的一个总成,车门内板又是这个总成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一个部件,车门内板上布置有诸多附件安装点,比如玻璃升降器、扬声器,玻璃导轨支架、车门铰链、车门铰链加强板以及限位器等,同时车门内板对整个车门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车门内板良好设计对于满足各个附件的安装点刚度及车门整体强度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安装点刚度不足,容易导致安装结构不够牢固,可能引起共振问题,影响客户直观感受,而车门的整体强度不足,则容易导致车门在实际使用中变形过大,造成车门和车身闭合不严,影响密封性,从而出现NVH相关问题及产品耐久问题。但是车门内板限于重量要求及内部空间布置,同时兼顾以上各个相关性能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其他结构加强件来传递载荷及为相关安装点刚度提供支撑作用,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前车门内饰板支架”,其公告号CN107618453A,包括一条形安装板,在条形安装板的中间沿条形走向一体制有加强条形槽,在条形安装板的中部与条形槽垂直方向制有圆滑弧形折弯,在条形安装板的一端端部一体制有弯折安装板,弯折安装板上制有安装孔,在弯折处制有加强滑槽。该设计中的支架板件基本沿车门内板的板面贴设,当车门内板发生沿板面垂直方向的形变时,支架无法提供刚性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架无法在车门内板发生沿板面垂直方向的形变时提供刚性支撑,导致车门内板发生形变影响其开合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能够在不大幅度增加支架板件厚度的前提下,为车门提供支撑,避免车门内板发生形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缓冲装置,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一脚撑,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另一端边缘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所述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上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孔,第三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二脚撑,第二板件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铰链加强板进行连接的上撑板,第二板件上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杆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板件、第三板件上的两个滑槽,所述缓冲杆与两个滑槽之间分别滑动连接。支架本体的作用是通过三块板件所组成的刚性结构对车门内板进行结构加强,由于支架本体的板件与车门内板所在平面垂直,因此支架本体增加了车门内板沿与板面垂直方向的结构刚性,对车门内板其支撑作用,当车门内板受到沿板面垂直方向的外力作用时,支架本体通过自身的结构对其予以支撑。同时支架本体分担铰链处的载荷,通过支架本体与车门内板的连接,将车门上各部件的重量均匀分散至车门内板各部分,以避免车门内板的载荷集中于铰链处。支架本体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车门内板附件的安装点,通过支架本体的结构刚度为车门内板上的附件提供满足其刚度要求的安装点,并减少了车门总成零件数,降低物料和工艺成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上撑板与车门铰链加强板搭接,第一脚撑以及第二脚撑分别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由于车门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承担整个车门重量的铰链,因此支架本体扩展了车门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之间连接面积,降低了车门内板与车门铰链加强板连接处的单位载荷,同时结构加强支架的上撑板和两个脚撑的设计对车门下垂工况提供了新的传力路径,避免了应力集中带来的车门下垂。通过支架本体的结构刚性,对车门内板进行结构刚性的提升,同时由于支架本体与车门内板之间的接触面较大,能够将支架本体上连接的各个部件的重量均匀分摊至车门内板,改善了车门内板的受力状况。缓冲装置进一步增强了支架本体对车门内板强度的影响,通过缓冲装置,能够在车门内板受到外力冲击时,吸收冲击能量,从而避免外力冲击造成支架本体以及车门内板发生形变甚至破裂,影响支架本体的基本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杆的杆身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与缓冲杆铰接,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槽固定连接。缓冲杆的作用是支撑支架本体,当支架本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时,通过缓冲杆两端的弹簧压缩,将外力能量吸收,从而避免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非弹性形变甚至断裂。滑块位于滑槽内,能够在滑槽滑动,由于缓冲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滑块,每个滑块都位于相应的滑槽内,与滑块铰接的缓冲杆受到第一板件以及第三板件的约束,由于缓冲杆相对于第一板件以及第三板件倾斜放置,因此当支架本体受到外力作用,第一板件与第三板件受到挤压作用相互靠近时,缓冲杆将第一板件与第三板件相互靠近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杆身两端处的滑块沿滑槽方向的运动,最终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外力的能量吸收,避免支架本体的进一步形变甚至断裂。由于缓冲杆的倾斜放置,当支架本体以及缓冲杆无法承受外力冲击时,支架本体断裂,此时缓冲杆会受到第一板件与第三板件挤压而完全与两个板件贴靠在一起,避免了缓冲杆沿着与车门内板垂直的方向刺入车架内,从而造成对车内成员的伤害。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架本体为一块完整的金属板件,通过钣金工艺弯折形成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同时弯折形成第一脚撑、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第二脚撑以及上撑板,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两块板件接缝处的结构强度弱化。作为优选,所述上撑板与车门铰链加强板焊接连接,第一脚撑以及第二脚撑分别与车门内板焊接连接。上撑板和车门铰链加强板及车门内板通过三层点焊连接,而第一脚撑、第二脚撑则与车门内板通过点焊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内壁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截面呈梯形,所述滑块对应位置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卡槽结构适配。卡槽结构与凸起结构配合的作用是避免滑块受到外力作用而从滑槽内脱出。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结构与滑块为一体成型结构。凸起结构与滑块为一体切削形成,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杆为锻造钢材料制成。缓冲杆在支架本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自身受到剪应力作用,为保证缓冲杆本身的结构强度,采用锻造钢切削而成。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支架本体的结构刚性,对车门内板进行结构刚性的提升,同时由于支架本体与车门内板之间的接触面较大,能够将支架本体上连接的各个部件的重量均匀分摊至车门内板,改善了车门内板的受力状况;(2)当支架本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时,通过缓冲杆两端的弹簧压缩,将外力能量吸收,从而避免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非弹性形变甚至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滑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滑块处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图。图中:1、第一板件2、第二板件3、第三板件4、第一脚撑5、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6、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一脚撑,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另一端边缘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所述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上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孔,第三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二脚撑,第二板件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铰链加强板进行连接的上撑板,第二板件上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杆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板件、第三板件上的两个滑槽,所述缓冲杆与两个滑槽之间分别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一脚撑,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另一端边缘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所述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板上设有玻璃前导轨连接支架安装孔,第三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进行连接的第二脚撑,第二板件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车门铰链加强板进行连接的上撑板,第二板件上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杆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板件、第三板件上的两个滑槽,所述缓冲杆与两个滑槽之间分别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加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杆的杆身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与缓冲杆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晓文李正杰王昌胜魏金辉黄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