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条帽及辐条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42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辐条帽,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一端端头开有螺纹盲孔,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且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处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二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安装状态下,所述杆体穿过安装孔而伸出,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紧贴以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上以实现密封。上述辐条帽的第一密封圈与安装孔的孔壁紧贴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被杆头压紧贴合于安装孔的外沿,相较于传统辐条帽的结构,其密封性能更优,使用寿命更长,且更易加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条帽及辐条轮
本技术涉及辐条轮
,尤其涉及一种辐条帽及辐条轮。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和自行车中,经常使用辐条轮。辐条轮主要包括轮毂、轮辋及连接轮毂、轮辋的辐条,其通过轮辋和辐条变形由此能够吸收冲击并且还能够实现轻型化,如遇障碍可以自行调整。真空轮胎因其具有爆胎性低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市场上用于真空轮胎的辐条轮,其直接在轮辋上打安装孔,然后通过辐条帽来密封安装辐条以达到无内胎化。申请号为20178004084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内胎式辐条轮的接头,包括形成在杆上的第一和第二肩部,杆具有轴向盲孔,轴向盲孔在杆的一端处具有内螺纹,第一肩部在轴向孔的开口的远端处,第二肩部在开口附近的杆的区域中。用于密封环的第一凹部在杆上形成,第一凹部在第一肩部之后,并且用于第二密封环的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形成在杆上的第一凹部和第二肩部之间。上述结构的辐条帽虽然能够满足密封要求,但其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若密封环与凹部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其密封性能难以符合要求,而若密封环与凹部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小,密封环受挤压后容易损坏,进而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辐条帽及辐条轮,以解决现有辐条帽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高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辐条帽,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一端端头开有螺纹盲孔,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且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处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二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安装状态下,所述杆体穿过安装孔而伸出,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紧贴以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上以实现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环形凹槽为1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开有安装槽口,所述第二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口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头在远离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内六角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一端端头处设置有导向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头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环形凹槽为2个,所述的2个环形凹槽在所述杆体上间隔分布。一种辐条轮,包括轮辋、轮毂及若干根辐条,所述辐条的一端连接在轮毂上,且所述辐条的另一端通过辐条帽固定于所述轮辋上,所述辐条帽为如上所述的辐条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轮辋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由轮辋外侧至轮辋内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及安装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杆头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上述辐条帽的第一密封圈与安装孔的孔壁紧贴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被杆头压紧贴合于安装孔的外沿,相较于传统辐条帽的结构,其密封性能更优,使用寿命更长,且更易加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辐条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辐条帽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图1为一种辐条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辐条帽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辐条帽,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的下端端头开有螺纹盲孔2,所述杆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1个环形凹槽8,且所述杆体1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8处套接有第一密封圈3,所述杆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杆头4,所述杆头4在其上端端面上开设有便于旋拧的内六角孔,且所述杆头4在其下端端面上开有安装槽口9,所述安装槽口9内容置有第二密封圈5,所述杆体1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与所述第二密封圈5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所述第一密封圈3、所述第二密封圈5为一体结构;安装状态下,所述杆体1穿过安装孔而伸出,所述第一密封圈3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紧贴以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5紧贴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上以实现密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8为1个,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环形凹槽8亦可以为2个或3个或更多,且多个环形凹槽8间隔分布,环形凹槽8数量越多,所设置的第一密封圈3数量越多,密封性越好,但其成本较高,因此,由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其紧贴于安装孔的外沿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已然能保证密封性能,由此,本实施例是结合密封性能及成本之后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杆体1伸入安装孔内,所述杆体1的下端端头处设置有导向部7。为了便于生产制造,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与所述杆头4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辐条轮,包括轮辋10、轮毂及若干根辐条,所述辐条的一端连接在轮毂上,且所述辐条的另一端通过辐条帽固定于所述轮辋10上,所述辐条帽为如上所述的辐条帽,具体的,所述轮辋10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由轮辋外侧至轮辋内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及安装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杆头4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密封圈5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辐条帽的杆体1依次穿过第一孔、第二孔、安装孔后伸出,辐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1的螺纹盲孔2内。上述辐条帽的第一密封圈3与安装孔的孔壁紧贴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5被杆头4压紧贴合于安装孔的外沿,相较于传统辐条帽的结构,其密封性能更优,使用寿命更长,且更易加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条帽,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一端端头开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且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处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二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安装状态下,所述杆体穿过安装孔而伸出,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紧贴以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上以实现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条帽,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一端端头开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且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处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杆体在其轴向方向的第二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安装状态下,所述杆体穿过安装孔而伸出,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紧贴以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紧贴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上以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为1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辐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头在邻近所述杆体一端的端面上开有安装槽口,所述第二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辐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凯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