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00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属于电机领域。该线性马达通过在方形振子的中心处设置圆形孔,并在其内对应设置同为圆环结构的磁钢、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使得方形结构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添加金属导磁材质的阻尼片,来为动子组件提供电磁阻尼,从而消除当前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磁性流体阻尼所存在的问题。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
技术介绍
线性振动元件在动子振动时需要一定的阻尼来限制动子的运动振幅,如果没有阻尼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振幅过大的动子会加大其外侧弹簧的压缩量,使得弹簧应力上升,容易引发弹簧变形或弹簧断裂风险,从而导致产品失效;(2)振幅过大的动子组件会与中框本体的内壁面产生撞击而发出杂音,影响体验效果;(3)停止速度慢,当马达停止通电后,动子组件在惯性的带动下不能快速停止,影响触觉体验。目前常规产品的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的阻尼方式是在动子组件与上盖板的间隙处添加磁性流体,磁性流体有一定的磁性和粘度,能在动子运动时能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但是磁性流体有以下几个致命的问题:(1)磁性流体温度敏感性极强,它在常温时起到的阻尼效果和在高低温环境下起到阻尼效果差异非常大。高温时,磁性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下降,温度每升高10℃~15℃,磁性流体的粘度要下降一倍,这会导致阻尼效果失效,进而引发弹簧变形、断裂或噪音等问题,影响使用体验;低温时,磁性流体的粘度又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上升,温度每降低10℃~15℃,磁性流体的粘度要升高一倍,急剧上升的阻尼会使马达因阻尼过大而无法振动,从而失去振动体验;(2)磁性流体添加过程技术难度大,添加量的一致性不好把握,需要重复的添加或吸取,使得产品一致性差;(3)磁性流体为液态,产品在经过各种跌落等破坏性试验后会出现流失或减少的现象,进而降低阻尼效果,影响产品品质;(4)磁性流体价格昂贵,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以解决当前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磁性流体阻尼导致的不足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包括下机壳组件、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的动子组件、以及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并将动子组件罩扣在内的上机壳;下机壳组件主要有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组成;其中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动子组件主要由振子、磁钢、垫片以及弹簧组成;其中振子为方形块且其中心处设有圆形通孔Ⅰ,磁钢为圆环体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振子的圆形通孔Ⅰ内,垫片固设在振子与磁钢的下端面处;垫片上具有圆形通孔Ⅱ;弹簧套装在线圈外且其上下两端对应顶压在垫片的下端面与柔性电路板的上端面上;带有导磁片与阻尼片的安装轴穿过垫片上的圆形通孔Ⅱ并伸入进磁钢的环孔内;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上机壳是与振子相匹配的方形壳。进一步,下机壳本体上设有轴孔,安装轴穿过轴孔并与下机壳本体相固连。进一步,安装轴铆接固定在下机壳本体的轴孔上,柔性电路板粘结在下机壳本体上,线圈通过胶水粘结在安装轴与柔性电路板上,导磁片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安装轴与线圈上方,阻尼片通过胶水粘结在轴与导磁片上方。进一步,垫片激光焊接在振子上;磁钢通过胶水与振子及垫片粘结固定;弹簧通过激光焊接在垫片上。进一步,弹簧为塔式弹簧。进一步,塔式弹簧是在矩形平面料板上经过二次冲压并向料板一侧凸起的塔型结构。进一步,安装轴为圆轴,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均为圆环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阻尼片为金属导磁材质,稳定性强,不会存在磁性流体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常温、高温、低温性能一致,产品稳定性好;(2)阻尼片为金属材质,可加工性强,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加工精度可得到保障,产品一致性高;(3)阻尼片通过胶水与导磁片以及安装轴相固定,强度有保障,在经过各种跌落等破坏性试验后产品不变化,产品可靠性强;(4)导磁片和阻尼片均为通用材料制成,价格低,可有效的节约成本;(5)采用导磁片加铜质阻尼片的方案可有效收敛磁力线,提高磁钢利用率,提升产品性能,并能减少漏磁量,从而降低与其他部件的磁干扰;(6)振子为方形结构,而其中心处有具有圆形孔,与同为圆环结构的磁钢、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对应配合,使得方形结构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在有效的空间内,马达性能能做的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该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该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的剖面图。附图标记:上机壳1、动子组件2、下机壳组件3;弹簧21、垫片22、振子23、磁钢24、圆形通孔Ⅱ2201、圆形通孔Ⅰ2301、环孔2401;下机壳本体31、柔性电路板32、安装轴33、线圈34、导磁片35、阻尼片36、轴孔31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为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包括下机壳组件3、设置在下机壳组件3上方的动子组件2、以及设置在下机壳组件3上方并将动子组件2罩扣在内的上机壳1。下机壳组件3主要有下机壳本体31、柔性电路板(FPC)32、线圈34、导磁片35以及阻尼片36组成;其中下机壳本体31上固设有安装轴33,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33上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包括下机壳组件、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的动子组件、以及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并将动子组件罩扣在内的上机壳;其特征在于:/n下机壳组件主要有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组成;其中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n动子组件主要由振子、磁钢、垫片以及弹簧组成;其中振子为方形块且其中心处设有圆形通孔Ⅰ,磁钢为圆环体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振子的圆形通孔Ⅰ内,垫片固设在振子与磁钢的下端面处;垫片上具有圆形通孔Ⅱ;弹簧套装在线圈外且其上下两端对应顶压在垫片的下端面与柔性电路板的上端面上;带有导磁片与阻尼片的安装轴穿过垫片上的圆形通孔Ⅱ并伸入进磁钢的环孔内;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上机壳是与振子相匹配的方形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包括下机壳组件、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的动子组件、以及设置在下机壳组件上方并将动子组件罩扣在内的上机壳;其特征在于:
下机壳组件主要有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组成;其中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
动子组件主要由振子、磁钢、垫片以及弹簧组成;其中振子为方形块且其中心处设有圆形通孔Ⅰ,磁钢为圆环体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振子的圆形通孔Ⅰ内,垫片固设在振子与磁钢的下端面处;垫片上具有圆形通孔Ⅱ;弹簧套装在线圈外且其上下两端对应顶压在垫片的下端面与柔性电路板的上端面上;带有导磁片与阻尼片的安装轴穿过垫片上的圆形通孔Ⅱ并伸入进磁钢的环孔内;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上机壳是与振子相匹配的方形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阻尼上下振动的方形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下机壳本体上设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灵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