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4982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浇口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上,取代矩形截面的浇口,浇口的截面为单侧弧形,所述的单侧弧形为,一侧为直线,另一侧为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曲线组成的长条形状。使宽处的熔融胶料能快速充填型腔和保压补料,而窄处的熔融胶料流速加快,在摩擦热能的作用下防止冷料产生,进而有效避免气纹、喷痕和缩印等注塑缺陷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浇口结构。
技术介绍
浇口是注塑模具浇注系统的关键部位,是熔融塑胶经由主、分流道注入型腔形成塑件产品的进料口。浇口的位置、形状、尺寸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塑件产品的品质、注塑效果和效率,尤其对于高外观品质要求的电镀类塑件产品,实践发现:传统矩形截面的浇口结构时常造成塑件表面产生气痕、喷痕、缩印等注塑缺陷或浇口修剪缺陷,在电镀处理后,这些细微的表面缺陷被“放大”,使电镀类塑件产品的不良率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塑件产品的制造成本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的浇口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浇口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上,取代矩形截面的浇口,所述的浇口是指注塑时进胶流道与成型腔相接的位置,所述浇口的截面为单侧弧形,所述的单侧弧形为,一侧为直线,另一侧为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曲线组成的长条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侧弧形的的长度在12.0~15.0mm。中间最宽处在1.4~1.8mm。两头窄处宽度在0.8~1.2mm。进一步的,注塑模具是电镀类塑件产品的注塑模具。使用一种适用于电镀件产品的浇口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其原理是:浇口截面从矩形优化为单侧弧形,利用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结构特征,使宽处的熔融胶料能快速充填型腔和保压补料,而窄处的熔融胶料流速加快,在摩擦热能的作用下防止冷料产生,进而有效避免气纹、喷痕和缩印等注塑缺陷的产生。单侧弧形截面浇口的长度在12.0~15.0mm,中间最宽处在1.4~1.8mm,两头窄处宽度在0.8~1.2mm。这的优选结构经过实验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所述的浇口的截面图,图1的A-A截面。图3是浇口位置示意图其中1是塑料产品,2是浇口,3是进胶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方案进行说明。一种浇口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上,取代矩形截面的浇口,所述的浇口是指注塑时进胶流道与成型腔相接的位置,所述浇口的截面为单侧弧形,所述的单侧弧形为,一侧为直线,另一侧为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曲线组成的长条形状。所述的单侧弧形的的长度在12.0~15.0mm。中间最宽处在1.4~1.8mm。两头窄处宽度在0.8~1.2mm。注塑模具是电镀类塑件产品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熔融的塑料从浇口进入模具,制作塑料件,而这种单弧度的浇口通道,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结构特征,使宽处的熔融胶料能快速充填型腔和保压补料,而窄处的熔融胶料流速加快,在摩擦热能的作用下防止冷料产生,进而有效避免气纹、喷痕和缩印等注塑缺陷的产生。其它条件不变,按照本技术所称的浇口生产的塑料件,和使用普通矩形浇口生产的塑料件,分别进行电镀工艺处理,矩形截面的浇口的产品表面存在气痕、喷痕、缩印等注塑缺陷或浇口修剪缺陷,而使用新浇口设计的塑料件电镀后表面光泽度很好,没有痕迹瑕疵。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为本技术的解释,对其进行等效置换,仍受被专利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口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上,取代矩形截面的浇口,所述的浇口是指注塑时进胶流道与成型腔相接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的截面为单侧弧形,所述的单侧弧形为,一侧为直线,另一侧为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曲线组成的长条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口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上,取代矩形截面的浇口,所述的浇口是指注塑时进胶流道与成型腔相接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的截面为单侧弧形,所述的单侧弧形为,一侧为直线,另一侧为中间宽、两头窄、弧面过渡的曲线组成的长条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侧弧形的长度为12.0~15.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波徐庆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精慧思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