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490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包括球形粒体,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聚碳酸酯层、铝层、无机硅胶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有机硅胶芯体,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该硅胶粒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铝层以及在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设置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使得该硅胶粒具有较高光亮度,也使得利用该硅胶粒制造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光亮度,提高了硅胶产品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提高了硅胶粒的质感和手感;由于设置了聚碳酸酯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提高了硅胶粒的弹性;由于设置了无机硅胶层,提高了硅胶粒的机械强度,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
本技术涉及化学原料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
技术介绍
硅胶粒是一种用于生产硅胶制品的化学原料。现有的硅胶粒通常为一个由有机硅胶制成的实心球形粒体,这种结构的硅胶粒亮度低,导致生产出来的硅胶产品的亮度也低,这些硅胶产品的品质较差,经济效益低,存在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了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该硅胶粒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铝层以及在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设置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使得该硅胶粒具有较高光亮度,也使得利用该硅胶粒制造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光亮度,提高了硅胶产品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提高了硅胶粒的质感和手感;由于设置了聚碳酸酯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提高了硅胶粒的弹性;由于设置了无机硅胶层,提高了硅胶粒的机械强度,实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包括球形粒体,所述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聚碳酸酯层、铝层、无机硅胶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有机硅胶芯体,所述手感油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0.03-0.04毫米,所述铝层的厚度为0.02-0.03毫米,所述无机硅胶层的厚度为0.4-0.5毫米,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呈球形,所述有机硅胶芯体的直径为1-1.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其中,所述球形粒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整个球形粒体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2-0.3毫米。其中,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碳酸钙颗粒。其中,所述手感油层与所述聚碳酸酯层之间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其中,所述抗氧化层为抗氧剂1010层。其中,所述手感油层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水杨酸苯酯颗粒。其中,所述手感油层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荧光颗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包括球形粒体,所述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聚碳酸酯层、铝层、无机硅胶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有机硅胶芯体,所述手感油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0.03-0.04毫米,所述铝层的厚度为0.02-0.03毫米,所述无机硅胶层的厚度为0.4-0.5毫米,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呈球形,所述有机硅胶芯体的直径为1-1.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该硅胶粒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铝层以及在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设置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使得该硅胶粒具有较高光亮度,也使得利用该硅胶粒制造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光亮度,提高了硅胶产品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提高了硅胶粒的质感和手感;由于设置了聚碳酸酯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提高了硅胶粒的弹性;由于设置了无机硅胶层,提高了硅胶粒的机械强度,实用性高。附图说明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包括球形粒体,所述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1、聚碳酸酯层2、铝层3、无机硅胶层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和有机硅胶芯体6,所述手感油层1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所述聚碳酸酯层2的厚度为0.03-0.04毫米,所述铝层3的厚度为0.02-0.03毫米,所述无机硅胶层4的厚度为0.4-0.5毫米,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的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6呈球形,所述有机硅胶芯体6的直径为1-1.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6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其中,手感油层1、聚碳酸酯层2、铝层3、无机硅胶层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和有机硅胶芯体6可以通过本
常规的成型方式依次成型连接,即先成型好有机硅胶芯体6,再在有机硅胶芯体6外表面成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再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外表面成型无机硅胶层4,再在无机硅胶层4外表面成型铝层3,再在铝层3外表面成型聚碳酸酯层2,最后在聚碳酸酯层2外表面成型手感油层1。该硅胶粒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1、铝层3以及在有机硅胶芯体6内均匀设置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使得该硅胶粒具有较高光亮度,也使得利用该硅胶粒制造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光亮度,提高了硅胶产品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由于设置了手感油层1,提高了硅胶粒的质感和手感;由于设置了聚碳酸酯层2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5,提高了硅胶粒的弹性;由于设置了无机硅胶层4,提高了硅胶粒的机械强度,实用性高。本实施例的球形粒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整个球形粒体的通道;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2-0.3毫米。该设置结构简单,使得硅胶粒加入融化器中的时候,融化器中的高温液体或者气体能够进入该通道内,从而增加硅胶粒的受热面积,缩短硅胶粒的融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的有机硅胶芯体6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碳酸钙颗粒,该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成型,能够增加硅胶粒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手感油层1与所述聚碳酸酯层2之间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抗氧化层为抗氧剂1010层。该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成型,能够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延长硅胶粒的存放时间,防止其被空气氧化。本实施例的手感油层1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水杨酸苯酯颗粒,水杨酸苯酯是一种良好的紫外线吸收剂。该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使得本硅胶粒具备良好的紫外线抵抗性能,实用性好。本实施例的手感油层1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荧光颗粒。该设置结构简单,使得该硅胶粒能够发出荧光,增强了利用该硅胶粒制成的产品的使用乐趣,提高了经济效益。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粒体,所述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聚碳酸酯层、铝层、无机硅胶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有机硅胶芯体,所述手感油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0.03-0.04毫米,所述铝层的厚度为0.02-0.03毫米,所述无机硅胶层的厚度为0.4-0.5毫米,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呈球形,所述有机硅胶芯体的直径为1-1.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所述球形粒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整个球形粒体的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2-0.3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碳酸钙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亮度硅胶粒,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粒体,所述球形粒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手感油层、聚碳酸酯层、铝层、无机硅胶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有机硅胶芯体,所述手感油层的厚度为0.01-0.02毫米,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0.03-0.04毫米,所述铝层的厚度为0.02-0.03毫米,所述无机硅胶层的厚度为0.4-0.5毫米,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呈球形,所述有机硅胶芯体的直径为1-1.2毫米,所述有机硅胶芯体内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聚乙烯蜡颗粒;所述球形粒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整个球形粒体的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安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