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致变色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250395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致变色器件,所述导电基体包括透明导电基材、至少一个导电部以及包覆所述导电部的绝缘部;所述透明导电基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底层;所述导电部设置于透明导电层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电致变色电极进行改进,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印刷导电材料,使透明导电基底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从而使应用所述导电基体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过程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成熟工艺的印刷方法设置导电材料,降低了所述制备方法的操作难度,且由印刷方法设置的导电材料的厚度较薄,导电材料能够更好地与电极印刷区域贴合,使导电基体具有一定的可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致变色器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
,涉及一种导电基体,尤其涉及一种导电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实质是一种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外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可发生色彩变化的材料即为电致变色材料,其本质是材料的化学结构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材料吸收光谱的变化。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致变色材料必须具备颜色变化的可逆性、颜色变化的方便性和灵敏性、颜色深度的可控性、颜色记忆性、驱动电压低、多色性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材料已基本具备上述性质,电致变色材料的特点和优势促使各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研制和开发。目前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需要为透明材料,从而可以显示变色材料层的颜色变化。但是现有的透明材料的电阻通常较高,电子在导电层的传输阻力较大,这就导致导电层的不同部位的得失电子的速度不一,靠近外接导线的区域先变色,远离外接导线的区域后变色,视觉上的体验就是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慢,而且变色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致变色器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透明导电基底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部,使透明导电基底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从而使应用所述导电基体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过程快速均匀。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基体,包括透明导电基材,包括透明导电基材、至少一个导电部以及包覆所述导电部的绝缘部。所述透明导电基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底层。所述导电部设置于透明导电层的表面。现有技术中的透明导电基材的厚度较薄,但电阻率较高,导电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应用透明导电基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一性差。为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透明导电基材的透明导电层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导电部,从而提高了透明导电基材的电子传导速度,使透明导电基材内的电压分布均匀,克服了应用透明导电基材的电致变色器件时变色速度慢,且变色不均一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在导电部的外侧包覆绝缘层,从而降低导电部在使用过程中的短路风险,而且可以保护导电部不受外部环境或材料的侵蚀,大大提高由该导电基体制备的下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透明基底的材料为玻璃和/或柔性基底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柔性基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PET与环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PET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或PET、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氟掺杂氧化锡(FTO)、纳米银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0.1nm-10μm;例如可以是0.1nm、0.5nm、1nm、5nm、10nm、100nm、500nm、1μm、3μm、5μm、7μm或1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1nm-1μm。优选地,当所述透明基底层的材料为柔性基底材料时,所述透明基底层的厚度为20μm-500μm,例如可以是2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350μm、400μm、450μm或50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当所述透明基底层的材料为玻璃时,不对所述透明基底层的厚度做过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合理地选择。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基材的透光率≥70%,例如可以是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或9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形状包括规则形状和/或不规则形状,优选为等宽的规则形状。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宽度为0.02-20mm;例如可以是0.02mm、0.1mm、0.2mm、1mm、2mm、3mm、4mm、5mm、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或2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专利技术不对导电部的长度做具体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透明导电基材的大小进行合理地选择,以使导电材料能够方便地与外部导线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厚度为1-200μm,例如可以是1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或20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10-60μm。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材料包括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碳浆、纳米银导电油墨、铜箔、铜丝或导电胶膜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导电银浆与导电铜浆的组合,导电铜浆与导电碳浆的组合,导电碳浆与纳米银导电油墨的组合,纳米银导电油墨与导电胶膜的组合,铜箔与铜丝的组合、导电银浆、导电铜浆与导电碳浆的组合,导电银浆、导电碳浆与纳米银导电油墨的组合,导电铜浆、导电碳浆与导电胶膜的组合或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碳浆、纳米银导电油墨、铜丝、铜箔与导电胶膜的组合,优选为导电银浆。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部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半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电阻率比透明导电基材低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透明导电基材的电阻率和尺寸的不同,对导电部的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电阻率为1×10-6-1×10-3Ω·cm,例如可以是1×10-6Ω·cm、5×10-6Ω·cm、1×10-5Ω·cm、5×10-5Ω·cm、1×10-4Ω·cm、5×10-4Ω·cm或1×10-3Ω·c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当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部在透明导电基材表面的中部主体区域时,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部的材料优选为透明导电材料;当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部在透明导电基材表面的边缘区域时,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也可以为不透明导电材料。由于不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较透明导电材料低,使用不透明导电材料时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透明导电基材的电阻,并且不会对透明导电基材主体区域的透过率及表面结构存在较大影响。优选地,所述绝缘部的厚度为10nm-2mm,例如可以是10nm、50nm、100nm、500nm、1μm、10μm、100μm、500μm、1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导电基材、至少一个导电部以及包覆所述导电部的绝缘部;/n所述透明导电基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底层;/n所述导电部设置于透明导电层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03 CN 20201000682831.一种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导电基材、至少一个导电部以及包覆所述导电部的绝缘部;
所述透明导电基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底层;
所述导电部设置于透明导电层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层的材料包括玻璃和/或柔性基底材料;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铝锌、氟掺杂氧化锡、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0.1nm-10μm,优选为1nm-1μm;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底材料的厚度为20μm-500μm;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基材的透光率≥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的形状包括规则形状和/或不规则形状,优选为等宽的规则形状;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宽度为0.02-20mm;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厚度为1-200μm,优选为10-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的材料包括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碳浆、纳米银导电油墨、铜箔、铜丝或导电胶膜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电阻率为1×10-6-1×10-3Ω·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的厚度为10nm-2m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基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宇何嘉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