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900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用于解决雷达导引头检测海面目标时,截获到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问题。该方法采用变重频结合多圈扫描的方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次扫描检测。相邻两次扫描的雷达脉冲重复周期相差2us,根据扫描时间和导弹惯导信息,将两次扫描分别检测到的目标信息(目标弹目距离和目标角度信息)推算到第二次扫描结束时刻,再对两次的目标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符合比较条件的目标说明是距离折叠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导引头对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导引头对真实目标的截获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雷达导引头对海面目标检测时,较容易出现距离折叠干扰现象,如视距外大型船只、海上钻井平台、岛岸大型建筑等。距离折叠指雷达所检测的目标角度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当目标位于雷达最大不模糊距离之外时容易发生这一现象(参见《雷达原理》第6章测距范围)。如图1所示为海面目标,图2为某雷达导引头对海面目标的多次检测结果,目标位置距离雷达3.4km,在6次捕捉试验中就有1次捕获错误,该错误目标经确认是岛岸大型建筑,是典型的距离折叠干扰。通常雷达会采用重频参差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参见《雷达原理》第6章判距离模糊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实现过程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海面距离折叠干扰导致雷达导引头误捕获目标的问题,根据距离折叠的产生原理,提出一种易于工程实现的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技术方案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雷达导引头自检正常,接收导弹指令正常,设置雷达导引头的两种脉冲重复周期分别为100us和102us;步骤2:根据导弹指令,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0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1、目标2和目标3,这里的目标1,2,3可能是真实目标引起回波,也可能是距离折叠干扰回波处理后被系统误认为目标回波。分别记录该三个目标的弹目距离、方位角、俯仰角、时间信息以及惯导数据;步骤3: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2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二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4、目标5和目标6,记录检测到的所有目标的弹目距离、方位角、俯仰角、时间信息以及惯导数据;步骤4:选定第二次扫描检测结束时刻为T1,利用导弹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导弹姿态信息将前两次扫描所有目标的弹目距离和角度修正到T1时刻;步骤5:第二次检测目标4~6与第一次检测目标1~3逐个进行比较,若同时满足:1)距离相差等于300米;2)方位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3)俯仰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则视为距离折叠干扰,剔除该目标。所述的惯导数据包括体偏航角、俯仰角、滚转角。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用于解决雷达导引头检测海面目标时,截获到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问题。该方法采用变重频结合多圈扫描的方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次扫描检测。相邻两次扫描的雷达脉冲重复周期相差2us,根据扫描时间和导弹惯导信息,将两次扫描分别检测到的目标信息(目标弹目距离和目标角度信息)推算到第二次扫描结束时刻,再对两次的目标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符合比较条件的目标说明是距离折叠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导引头对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导引头对真实目标的截获性能。附图说明图1雷达导引头对目标检测结果图2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折叠干扰方法流程图图3实施本专利技术后检测结果图4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折叠干扰方法实例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对于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如下:雷达导引头开机进入搜索状态,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次扫描检测,设置固定的两种脉冲重复周期,每次扫描时切换一次脉冲重复频率,对相邻两次结果的距离信息进行比较计算,仅保留比较计算结果符合准则的回波信息。由于检测过程中导弹一直在飞行而且弹体存在姿态扰动,同一个目标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和角度信息有较大差别,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计算,所以需要将所有目标的距离、角度需要修正到同一时刻相同基准(对弹体在两次检测期间姿态角运动进行补偿)下才能进行比较计算。第一次扫描检测时,设置雷达导引头工作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0us,记录检测到每个目标的信息,包括距离、角度、系统时间、惯导数据等信息。然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检测时,设置雷达导引头工作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2us,同样记录检测到目标的信息,包括距离、角度、系统时间、惯导数据等信息。选定第二次扫描检测结束时刻为T1,利用目标对应的系统时间、飞行速度,可以将所有目标的距离和角度推算到T1时刻(计算方法见国防工业出版社《火力控制原理》第3章第1节坐标系及其转换)。所有目标的距离和角度经过上述经过推算后,可以进行比较计算。用第二次扫描所得目标与第一次扫描所得目标逐个进行比较,如果同时满足条件:1)目标方位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2)目标俯仰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3)目标弹目距离相差等于300米。则视为距离折叠干扰目标,剔除该干扰信息。采用本专利技术对海面目标进行多次检测试验,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图(a)显示折叠目标经两次扫描后所检测的距离相差300米,图(b)显示一共进行18次搜索捕捉试验,全部正确捕获目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导引头对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了导引头对真实目标的截获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步骤1:雷达导引头自检正常,接收导弹指令正常,设置雷达导引头的两种脉冲重复周期分别为100us和102us;/n步骤2:根据导弹指令,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0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1、目标2和目标3,这里的目标1,2,3可能是真实目标引起回波,也可能是距离折叠干扰回波处理后被系统误认为目标回波。分别记录该三个目标的弹目距离、方位角、俯仰角、时间信息以及惯导数据;/n步骤3: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2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二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4、目标5和目标6,记录检测到的所有目标的弹目距离、方位角、俯仰角、时间信息以及惯导数据;/n步骤4:选定第二次扫描检测结束时刻为T1,利用导弹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导弹姿态信息将前两次扫描所有目标的弹目距离和角度修正到T1时刻;/n步骤5:第二次检测目标4~6与第一次检测目标1~3逐个进行比较,若同时满足:1)距离相差等于300米;2)方位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3)俯仰角相差小于等于1.5度,则视为距离折叠干扰,剔除该目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导引头抑制海面距离折叠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雷达导引头自检正常,接收导弹指令正常,设置雷达导引头的两种脉冲重复周期分别为100us和102us;
步骤2:根据导弹指令,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0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1、目标2和目标3,这里的目标1,2,3可能是真实目标引起回波,也可能是距离折叠干扰回波处理后被系统误认为目标回波。分别记录该三个目标的弹目距离、方位角、俯仰角、时间信息以及惯导数据;
步骤3:设置雷达导引头的脉冲重复周期为102us,对目标区域进行第二次扫描检测,检测到的目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强付新军张江华桑多鹏尚煜李甲林刘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