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炉及其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69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炉及其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所述托轮支撑装置设置在炉管与托轮之间,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弹性支座、托轮支架,所述托轮支架为L型,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底板通过弹性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炉管外周,所述立板安装在所述托轮的侧面上;所述回转炉包括托轮和托轮支撑装置,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托轮的两侧,每一侧的托轮支撑装置均以炉管和托轮的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在托轮侧面的圆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托轮装置保证托轮与轮带、托轮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使托轮与轮带间受力均匀,使回转炉内支撑荷载分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炉及其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炉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炉及其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炉是熟料煅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强大的热工负荷及连续生产的工作制度,对设备质量、操作方法要求十分严格,其运行工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工艺线能否正常运行。理论上回转窑筒体以3%~4%的斜度安置在托轮上,托轮的中心线都平行于筒体的中心线。实际上回转炉可能会因为基础沉陷不均,筒体弯曲变形,设备磨损,设备外型尺寸制造误差等因素,导致托轮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不平行,造成托轮与轮带间受力极不均匀以及轮带和托轮边缘接触,最终导致烧瓦或托轮轮带表面出现点蚀甚至剥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就必须人为的对托轮中心线进行反复的调整。调整繁琐工作量大。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托轮的支撑装置,使得窑在工况变化的情况下托轮支撑能够自适应这些变化保持托轮与轮带的接触良好,从而避免由于窑的工况变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转炉及其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托轮装置保证托轮与轮带、托轮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使托轮与轮带间受力均匀,使回转炉内支撑荷载分配均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支撑装置设置在炉管与托轮之间,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弹性支座、托轮支架,所述托轮支架为L型,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底板通过弹性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炉管外周,所述立板安装在所述托轮的侧面上。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与炉管的连接面为与炉管弧度匹配的圆弧面,所述底板与弹性支座的连接面为平面。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立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立板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在托轮上。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弹性支座包括分别与底座和托轮支架连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为一端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支撑套的开口一端朝下压板设置,所述支撑套开口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支撑所述支撑套,使支撑套与下压板之间有一定距离。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弹性支座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下压板和支撑套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下压板和支撑套,用于限制支撑套朝下压板上方运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下压板左右两侧的限位挡板和设置在限位挡板上的压板,压板一端固定设置在限位挡板上,另一端分别朝限位挡板内侧设置,在限位挡板内侧形成限位凸台,所述支撑套在开口端一侧设置有凸出支撑套外壁的限位凸缘,限位凸缘位于压板和下压板之间,与限位凸台配合设置。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空气弹簧或弹性橡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炉,包括托轮和上述托轮支撑装置,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托轮的两侧,每一侧的托轮支撑装置均以炉管和托轮的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在托轮侧面的圆面上。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托轮两侧的托轮支撑装置通过球铰拉杆连接。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托轮下方两侧设置有辅助托轮,所述辅助托轮与所述托轮通过链轮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托轮支撑装置设置在原有的炉管和托轮之间,通过设置弹性支座用于将托轮弹性支撑,从而保证在托轮与轮带、托轮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使托轮与轮带间受力均匀,可有效的解决由于托轮和轮带不平行造成的托轮与轮带间受力极不均匀以及链轮和托轮边缘接触的问题。延长了支撑处轮带和托轮等部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炉在托轮两侧均设置上述托轮支撑装置,并且将每一侧的托轮支撑装置均以炉管和托轮的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在托轮侧面的圆面上,形成了环绕在托轮侧面的多个托轮支撑装置,在托轮转动的过程中无论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弹性支座进行弹性支撑,保持托轮在长期转动的过程中,回转炉支撑载荷分配均匀不发生偏离,防止烧瓦或托轮轮带表面出现点蚀甚至剥落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托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炉托轮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托轮支撑装置;11、底座;12、弹性支座;121、上压板;122、下压板;123、支撑套;124、弹性体;125、限位挡板;126、压板;127、限位凸台;128、限位凸缘;13、托轮支架;2、炉管;3、托轮;4、辅助托轮;5、球铰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托轮支撑装置1设置在炉管2与托轮3之间,所述托轮支撑装置1包括底座11、弹性支座12、托轮支架13,所述托轮支架13为L型,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底板通过弹性支架12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底座11固定在炉管2外周,所述底座11焊接在炉管2上,所述立板和托轮3侧面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立板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在托轮3上,本实施中,在原有的炉管2和托轮3之间设置托轮支撑装置1,通过托轮支撑装置1内部的弹性支座12保持对托轮3和套设在托轮3外侧轮带的弹性支撑,从而保证在托轮3与轮带、托轮3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使托轮3与轮带间受力均匀,可有效的解决由于托轮3和轮带不平行造成的托轮3与轮带间受力极不均匀以及链轮和托轮边缘接触的问题,延长了支撑处轮带和托轮3等部件的使用寿命。由于炉管2是管状结构,不方便在炉管2外壁直接设置弹性支座12,本实施例采用底座11进行过渡连接,具体地,设置所述底座11与炉管2的连接面为与炉管2弧度匹配的圆弧面,所述底板11与弹性支座12的连接面为平面,这样既实现了炉管2与底座11的连接,又提供了弹性支座12的放置空间。参照图3所示,所述弹性支座12包括分别与底座11和托轮支架13连接的上压板121和下压板122,所述上压板121和下压板122之间设置有支撑套123,所述支撑套123为一端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支撑套123的开口一端朝下压板设置,所述支撑套123开口内设置有弹性体124,所述弹性体124支撑所述支撑套123,使支撑套123与下压板122之间有一定距离,本实施例中预留的距离即为调整托轮3的中心线偏移的距离。为了防止弹性体124在回弹的过程中将支撑套123弹出,所述弹性支座12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下压板122和支撑套123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下压板122和支撑套123,用于限制支撑套123朝下压板122上方运动。具体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下压板122左右两侧的限位挡板125和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支撑装置设置在炉管与托轮之间,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弹性支座、托轮支架,所述托轮支架为L型,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底板通过弹性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炉管外周,所述立板安装在所述托轮的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支撑装置设置在炉管与托轮之间,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弹性支座、托轮支架,所述托轮支架为L型,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底板通过弹性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炉管外周,所述立板安装在所述托轮的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炉管的连接面为与炉管弧度匹配的圆弧面,所述底板与弹性支座的连接面为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立板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在托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座包括分别与底座和托轮支架连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为一端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支撑套的开口一端朝下压板设置,所述支撑套开口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支撑所述支撑套,使支撑套与下压板之间有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的托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座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下压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治椿仲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乔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