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萃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350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萃取系统,其包括:第一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二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二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三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四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三进液口和第四进液口;第一进液口用于向第一萃取塔输送待萃取物;第二进液口与第四排液口连接,用于接收第二萃取塔排出的萃取剂;第二排液口用于排出第一萃取塔内的萃取剂;第一排液口与第三进液口连接,用于将待萃取物输送至第二萃取塔;第四进液口用于向第二萃取塔添加萃取剂;第三排液口用于排出经第二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萃取系统的萃取效果较好,且萃取剂用量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萃取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环己酮生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萃取系统。
技术介绍
环己酮的主要生产工艺为环己烷氧化法,环己烷氧化、分解后经烷塔蒸馏得到的粗醇酮中己醛含量较高,需送往低压皂化工序在碱性条件下去除己醛,经皂化后的粗醇酮中会夹带一定量的碱性金属离子(如钠离子)。如果不将碱性金属离子去除,在下一工序中会造成醇酮缩合,副产物增加,醇酮收率下降,而且碱性金属离子长期积累会造成精馏塔再沸器结垢,能耗增加。现有技术中利用萃取系统对粗醇酮进行萃取,将碱性金属离子萃取到水中,实现降低粗醇酮中碱性金属离子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萃取系统萃取效果较差,导致粗醇酮中碱性金属离子含量仍然较高。在高温下容易造成醇酮缩合,再沸器列管结垢,降低醇酮收率,影响环己酮生产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水量较少且萃取效果较好的萃取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萃取系统,其包括:第一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二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下方;第二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三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四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三进液口和第四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位于所述第四进液口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第一萃取塔输送待萃取物;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四排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萃取塔排出的萃取剂;所述第二排液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萃取塔内的萃取剂;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接,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输送至所述第二萃取塔;所述第四进液口用于向所述第二萃取塔添加萃取剂;所述第三排液口用于排出经所述第二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萃取塔内间隔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增大待萃取物和萃取剂接触面积的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料层为散堆填料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萃取塔内设有用于增大待萃取物和萃取剂接触面积的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三进液口和所述第四进液口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料层包括高效填料层和位于所述高效填料层下方的散堆填料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填料层为碳纤维填料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萃取塔内设有聚结器,所述聚结器位于所述第三进液口和所述第三排液口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萃取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接的第一分散装置和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接的第二分散装置;和/或所述第二萃取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接的第三分散装置和与所述第四进液口连接的第四分散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萃取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萃取塔上的液位检测仪、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四排液口之间的第一电控阀及与所述液位检测仪和所述第一电控阀连接的控制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萃取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接的流量计和第二电控阀,以及与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的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萃取系统,通过两级萃取能够有效的萃取出待萃取物中的杂质,萃取效果较好,并且将第二萃取塔排出的萃取剂输送至第一萃取塔重复利用,萃取剂用量较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萃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萃取塔;11-第一进液口;12-第二进液口;13-第一排液口;14-第二排液口;15-第一填料层;16-第一分散装置;17-第二分散装置;20-第二萃取塔;21-第三进液口;22-第四进液口;23-第三排液口;24-第四排液口;25-第二填料层;26-聚结器;27-第三分散装置;28-第四分散装置;31-第一电控阀;32-第二电控阀;33-第三电控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萃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萃取系统包括:第一萃取塔10和第二萃取塔20,第一萃取塔10具有位于其顶端的第一排液口13、位于其底端的第二排液口14、位于其侧方的第一进液口11和第二进液口12,第一进液口11位于第二进液口12的下方;第二萃取塔20具其有位于顶端的第三排液口23、位于其底端的第四排液口24、位于其侧方的第三进液口21和第四进液口22,第三进液口21位于第四进液口22的下方;其中,第一进液口11用于从外部向第一萃取塔10输送待萃取物;第二进液口12与第四排液口24连接,用于接收第二萃取塔20排出的萃取剂;第二排液口14用于排出第一萃取塔10内的萃取剂;第一排液口13与第三进液口21连接,用于将经过第一萃取塔10萃取后的待萃取物输送至第二萃取塔20;第四进液口22用于向第二萃取塔20添加萃取剂;第三排液口23用于排出经第二萃取塔20萃取后的待萃取物。采用上述结构的萃取系统,待萃取物从第一进液口11进入第一萃取塔10,经第一萃取塔10萃取后进入第二萃取塔20,经第二萃取塔20萃取后从第三排液口23排出,经过两级萃取能够有效的萃取出待萃取物中的杂质,萃取效果较好,另外,萃取剂从第二萃取塔20上的第四进液口22进入第二萃取塔20,对经过一级萃取后的待萃取物进行二级萃取,之后输送至第一萃取塔10对待萃取物进行一级萃取,这样,既能够满足一级萃取和二级萃取对萃取剂中杂质含量的要求,而且一份萃取剂重复利用,萃取剂用量较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萃取系统可以用于萃取多种待萃取物,待萃取物不同所选用的萃取剂也可能不同。以该待萃取物为采用环己烷氧化法制备环己酮工艺中,经皂化后产生的粗醇酮为例,粗醇酮中的杂质主要为碱性金属离子,如钠离子,萃取剂可选择水。皂化后产生的粗醇酮可从第一进液口11进入第一萃取塔10,水通过第二萃取塔20上的第四进液口22流入第二萃取塔20,第二萃取塔20排出的水经第二进液口12进入到第一萃取塔10,第一进液口11位于第二进液口12的下方,在粗醇酮上浮过程中,水不断下降,这样水和粗醇酮能够充分接触,以初步萃取出粗醇酮中含有的碱性金属离子。经一级萃取后的粗醇酮仍然含有微量的碱性金属离子,从第一排液口13排出后从第三进液口21进入到第二萃取塔20,与较为洁净的水接触进行二级萃取,能够有效的降低粗醇酮中的碱性金属离子含量。并且由于二级萃取排出的水,作为一级萃取的萃取剂重复利用,能够有效降低用水量(即降低萃取剂的用量)。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在第一萃取塔10内设置第一分散装置16和第二分散装置17,第一分散装置16与第一进液口11连接,第二分散装置17与第二进液口12连接。这样,待萃取物和萃取剂进入到第一萃取塔10后能够被快速分散开,能够使待萃取物和萃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二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下方;/n第二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三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四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三进液口和第四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位于所述第四进液口的下方;/n其中,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第一萃取塔输送待萃取物;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四排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萃取塔排出的萃取剂;所述第二排液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萃取塔内的萃取剂;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接,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输送至所述第二萃取塔;所述第四进液口用于向所述第二萃取塔添加萃取剂;所述第三排液口用于排出经所述第二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二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下方;
第二萃取塔,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三排液口、位于底端的第四排液口、位于侧方的第三进液口和第四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位于所述第四进液口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第一萃取塔输送待萃取物;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四排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萃取塔排出的萃取剂;所述第二排液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萃取塔内的萃取剂;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接,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输送至所述第二萃取塔;所述第四进液口用于向所述第二萃取塔添加萃取剂;所述第三排液口用于排出经所述第二萃取塔萃取后的待萃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萃取塔内间隔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增大待萃取物和萃取剂接触面积的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为散堆填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萃取塔内设有用于增大待萃取物和萃取剂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冬永孔利丰王仕超常仕雷穆志刚田玉飞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