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小洁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43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节地基:两个滑底柱均可以在两个空心底杆上前后滑动,进而可以调节两个空心底杆的前后位置,适应滑底柱上侧放置的不同尺寸的装配式建筑;S2:设置地面:根据需要在两个承托杆的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方框和方形网,四个插螺钉分别插在四个圆筒上,进而将方框和方形网固定;S3:设置地面墙面:圆盘上的四个方形柱可以根据需要插在方形网上的不同的位置,一个墙体板需要在形网上设置两个墙体边座,墙体边座可以在竖轴上转动调节方向,进而控制墙体板的方向,墙体板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公开的CN201720029292.0一种建筑支撑装置,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升降板、阻尼箱、支撑板和支撑平台,所述支撑立柱底端固定在基座上,支撑立柱顶端连接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中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柱,导向柱顶端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与支撑平台之间安装有液压油缸,所述升降板上端安装有阻尼箱,所述一种建筑支撑装置,结构稳固,支撑效果好,导向柱沿导向槽内壁纵向的相对滑动,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保证升降板的纵向滑动不发生偏移;增加了升降板纵向滑动的稳定性,便于对升降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支撑板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撑,使用灵活性好;下挤压板挤压阻尼体,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满足建筑物的抗震性要求。但是该专利无法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可调节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横梁、空心底杆、滑底柱、连接柱、固定轴、固定套、实心柱、支撑块和铰接杆,所述空心底杆左右设置有两个,两个空心底杆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滑底柱前后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底柱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同一个滑底柱上的两个固定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空心底杆上,两个滑底柱上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四个连接柱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四个铰接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固定轴上,两个空心底杆的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实心柱,四个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四个实心柱的外端,四个实心柱的外端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螺纹柱、螺母、定位插槽和长杆,两个空心底杆外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长杆左右设置有两个,位于左侧的长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两个螺纹柱上,位于右侧的长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两个螺纹柱上,四个螺纹柱的外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长杆的相对面上均从前至后设置有多个定位插槽,四个固定套分别插在其中四个定位插槽内。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承托杆、方框和方形网,方框内固定连接有方形网,位于前端的两个连接柱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杆,位于后端的两个连接柱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杆,方框放置在两个承托杆之间。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双折板、插螺钉和圆筒,方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筒,两个空心底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双折板,两个双折板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两个插螺钉,四个插螺钉的内端分别插在四个圆筒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圆盘、方形柱、挡套、紧固螺钉I、竖轴、墙体边座、墙体插槽和墙体板,圆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方形柱,四个方形柱形成十字形缝隙,四个方形柱形成的十字形缝隙插在方形网上的十字相交位置,四个方形柱的下部滑动连接有挡套,挡套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I,圆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轴,竖轴上转动连接有墙体边座,墙体边座的一侧设置有墙体插槽,墙体板的一侧插在墙体插槽内。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凸板、压螺钉、补距板、凸圆柱和圆形插孔,墙体插槽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有补距板,补距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凸圆柱,墙体边座上固定连接有凸板,凸板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压螺钉,压螺钉压在补距板上,墙体板中部设置有圆形插孔,凸圆柱插在圆形插孔内。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门形插件、上圆杆、下圆杆、下夹板、挡螺钉、铰接座和紧固螺钉II,门形插件插在墙体板的上部,上圆杆的上端铰接连接在门形插件上,门形插件的下端与下圆杆滑动连接,下圆杆的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II,紧固螺钉II顶在上圆杆上,下圆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上,铰接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下夹板,两个下夹板插在方形网上,两个下夹板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挡螺钉,挡螺钉位于方形网的下侧。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节地基:两个滑底柱均可以在两个空心底杆上前后滑动,进而可以调节两个空心底杆的前后位置,适应滑底柱上侧放置的不同尺寸的装配式建筑;S2:设置地面:根据需要在两个承托杆的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方框和方形网,四个插螺钉分别插在四个圆筒上,进而将方框和方形网固定;S3:设置地面墙面:圆盘上的四个方形柱可以根据需要插在方形网上的不同的位置,一个墙体板需要在形网上设置两个墙体边座,墙体边座可以在竖轴上转动调节方向,进而控制墙体板的方向,墙体板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长度;S4:墙面加固支撑:两个下夹板插在方形网上的不同位置,上圆杆和下圆杆对墙体板进行支撑,上圆杆和下圆杆之间可以相对滑动调节长度,适应不同的支撑需要。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适应滑底柱上侧放置的不同尺寸的装配式建筑;控制墙体板的方向,墙体板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长度;两个下夹板插在方形网上的不同位置,上圆杆和下圆杆对墙体板进行支撑,上圆杆和下圆杆之间可以相对滑动调节长度,适应不同的支撑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滑底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圆盘和补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墙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门形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横梁1;空心底杆101;螺纹柱102;螺母103;定位插槽104;长杆105;双折板106;插螺钉107;滑底柱2;承托杆201;连接柱202;固定轴203;固定套204;实心柱205;支撑块206;铰接杆207;方框3;圆筒301;方形网302;圆盘4;方形柱401;挡套402;紧固螺钉I403;竖轴404;凸板405;压螺钉406;墙体边座407;墙体插槽408;补距板5;凸圆柱501;墙体板6;圆形插孔601;门形插件7;上圆杆701;下圆杆702;下夹板703;挡螺钉704;铰接座705;紧固螺钉II706。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横梁(1)、空心底杆(101)、滑底柱(2)、连接柱(202)、固定轴(203)、固定套(204)、实心柱(205)、支撑块(206)和铰接杆(207),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底杆(101)左右设置有两个,两个空心底杆(101)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1),滑底柱(2)前后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底柱(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04),同一个滑底柱(2)上的两个固定套(204)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空心底杆(101)上,两个滑底柱(2)上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2),四个连接柱(20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3),四个铰接杆(207)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固定轴(203)上,两个空心底杆(101)的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实心柱(205),四个铰接杆(20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四个实心柱(205)的外端,四个实心柱(205)的外端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6)。/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横梁(1)、空心底杆(101)、滑底柱(2)、连接柱(202)、固定轴(203)、固定套(204)、实心柱(205)、支撑块(206)和铰接杆(207),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底杆(101)左右设置有两个,两个空心底杆(101)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1),滑底柱(2)前后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底柱(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04),同一个滑底柱(2)上的两个固定套(204)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空心底杆(101)上,两个滑底柱(2)上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2),四个连接柱(20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3),四个铰接杆(207)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固定轴(203)上,两个空心底杆(101)的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实心柱(205),四个铰接杆(20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四个实心柱(205)的外端,四个实心柱(205)的外端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螺纹柱(102)、螺母(103)、定位插槽(104)和长杆(105),两个空心底杆(101)外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02),长杆(105)左右设置有两个,位于左侧的长杆(105)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两个螺纹柱(102)上,位于右侧的长杆(105)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两个螺纹柱(102)上,四个螺纹柱(102)的外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103),两个长杆(105)的相对面上均从前至后设置有多个定位插槽(104),四个固定套(204)分别插在其中四个定位插槽(10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承托杆(201)、方框(3)和方形网(302),方框(3)内固定连接有方形网(302),位于前端的两个连接柱(202)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杆(201),位于后端的两个连接柱(202)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杆(201),方框(3)放置在两个承托杆(2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双折板(106)、插螺钉(107)和圆筒(301),方框(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筒(301),两个空心底杆(101)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双折板(106),两个双折板(106)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两个插螺钉(107),四个插螺钉(107)的内端分别插在四个圆筒(3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可调节支撑装置还包括圆盘(4)、方形柱(401)、挡套(402)、紧固螺钉I(403)、竖轴(404)、墙体边座(407)、墙体插槽(408)和墙体板(6),圆盘(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方形柱(401),四个方形柱(401)形成十字形缝隙,四个方形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洁
申请(专利权)人:孙小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