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3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固定效果好的特点,而且灌输造影剂和对结肠充气两个步骤可同时进行,既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造影效果,使得诊断更准确,让患者得到更有效地治疗。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五管道和封盖,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封盖底部与第一开口连接,封盖上还设有小孔,所述第五管道穿过第一管道侧管壁进入第一管道内部,在第一管道内部的第五管道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管道的第二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大医院,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造影检查时,一般都是通过灌肠器将硫酸钡等造影剂从患者肛门灌入到患者结肠,使患者在接受结肠X射线检查时,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其结肠的形态,医生能更容易对患者结肠的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治疗。而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充气装置向患者结肠内灌入气体,对患者结肠进行扩张,使患者结肠内壁粘膜等组织能更好的被前期所灌入的硫酸钡充盈,使得所灌入的硫酸钡等造影剂能均匀分布,便于后续的检查显影。传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是使用灌肠器将硫酸钡等造影剂从患者肛门灌入患者结肠后,再断开相应灌肠器上的输出管,然后再将相应充气装置的出气管连接肛门端的肛管对患者的结肠灌气。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在断开相应灌肠器的输出管时,存在硫酸钡等造影剂甚至粪便从插入患者肛门的肛管溢出及导致相应肛管的脱落的可能,造成硫酸钡灌入效果差、硫酸钡流失及导致污染患者衣物和诊断床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整个灌钡和灌气的过程中,均需医生亲自操作,不便于观察结肠充盈的情况,往往需医生反复进出检查室数次透视下观察肠管充盈情况,使得检查耗时长,增加患者接受X线曝光剂量。此外,由于肠管扩张不充分,造影检查不易做到准确确定病变部位,透视下导丝、支架通过病变部位耗时、困难,导致手术风险、难度增加,成功率降低。另有一种方法是使用自动灌肠机遥控灌肠,此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成本高,并也有缺陷和风险。尤其是当遥控器的电池电量不足或遥控按键失灵时,灌肠机则无法停止工作,会对患者的肠管造成损害。此外,对灌肠机进行清洗、维护以及卫生、消毒等工作也是一项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固定效果好的特点,而且灌输造影剂和对结肠充气两个步骤可同时进行,既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造影效果,使得诊断更准确,让患者得到更有效地治疗。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五管道和封盖,第一管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封盖底部与第一开口连接,封盖上还设有小孔,第五管道穿过第一管道侧管壁进入第一管道内部,在第一管道内部的第五管道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管道的第二开口。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管道内部的第五管道的开口端处还设有单向阀。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管道靠近第一开口处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第一管道连接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安装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个管口连接封盖的小孔,另一个管口朝向第一管道的第二开口。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包括第三管道入口、第三引流管道和第三管道出口,第三管道入口穿过第一管道侧管壁进入到第一管道内部,第三管道入口末端连接第三引流管道一端,第三引流管道另一端连接第三管道出口一端,第三管道出口另一端连接第一气囊的第一气孔。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包括第四管道入口、第四引流管道和第四管道出口,第四管道入口穿过第一管道侧管壁进入到第一管道内部,第四管道入口末端连接第四引流管道一端,第四引流管道另一端连接第四管道出口一端,第四管道出口另一端连接第二气囊的第二气孔。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六管道,第六管道穿过第一管道侧管壁进入第一管道内部,在第一管道内部的第六管道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管道的第二开口。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六管道的管道入口设有排气用的单向阀。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上安装有插管,插管为漏斗状,插管的大开口端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开口。根据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内靠近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弹簧一端与承接板靠近第一开口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封盖靠近第一开口的一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将造影剂的灌输和结肠充气在一个装置上实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使诊断效率更高,该装置结构简单,整个操作过程更是方便快捷,实用性强,效果更好。b)在直肠中插入第一管道,通过封盖上的小孔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在注入造影剂的同时利用第五管道对患者的结肠充气,使造影剂分布更均匀,流动更快。c)第一管道内部的第五管道开口端设有单向阀,一方面使气体只进不出,另一方面防止造影剂通过第五管道流出。d)第一管道靠近第一开口处的管壁上安装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对气囊充气后对第一管道有固定作用,防止该装置不稳或者掉出。e)封盖的小孔上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通向第一管道内部,用于将造影剂输送到直肠中。f)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管道,通过对第三管道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g)第一管道上还安装有第四管道,通过第四管道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h)第六管道的管道入口设有排气用的单向阀,在患者体内气体过多时进行排气,防止患者受伤。i)第一管道上安装有插管,方便第一管道进入患者肝门,减少患者的痛苦。j)在第一管道内部靠近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承接板,该承接板靠近第一开口的一面上安装有多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封盖靠近第一开口上的一面,这样设置能够固定封盖与第一管道的第一开口端的连接,防止气体和造影剂从第一管道内流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图1的俯视图。图6是图1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8是图3中A-A的剖面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00)、第五管道(501)和封盖(102),所述第一管道(10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封盖(102)底部与第一开口连接,封盖(102)上还设有小孔,所述第五管道(501)穿过第一管道(100)侧管壁进入第一管道(100)内部,在第一管道(100)内部的第五管道(501)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管道(100)的第二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00)、第五管道(501)和封盖(102),所述第一管道(10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封盖(102)底部与第一开口连接,封盖(102)上还设有小孔,所述第五管道(501)穿过第一管道(100)侧管壁进入第一管道(100)内部,在第一管道(100)内部的第五管道(501)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管道(100)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00)内部的第五管道(501)的开口端处还设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00)靠近第一开口处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气囊(701)和第二气囊(702),所述第一气囊(701)和第二气囊(702)与第一管道(100)连接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00)上安装有第二管道(200),所述第二管道(200)的一个管口连接封盖(102)的小孔,另一个管口朝向第一管道(100)的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结肠充气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00)上安装有第三管道(300),第三管道(300)包括第三管道入口(301)、第三引流管道(302)和第三管道出口(303),第三管道入口(301)穿过第一管道(100)侧管壁进入到第一管道(100)内部,第三管道入口(301)末端连接第三引流管道(302)一端,第三引流管道(302)另一端连接第三管道出口(303)一端,第三管道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李曦熊飞保卫东何春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