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秋萍专利>正文

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35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尾端连接设有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体顶端设有一充气件,充气件上沿充气件周面设有若干空心筛孔,空心筛孔端部分别与引流管体连接,充气件一端连接设有充气管道,充气管道紧贴引流管体延伸并在尾端连接设有充气口,充气口内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充气件通过充气后形球结构,通过充气件上设置的若干筛孔,能在引流管引流时防止炎症组织及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达到充分引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161753.X,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夹,包括塑料管帽及塑料细管,所述塑料管帽的顶端设孔;所述塑料细管对折后两端合并一起从塑料管帽底部穿过塑料管帽顶端所设孔,并打结固定;所述塑料细管对折处套入引流管。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581610.0,公开了一种引流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引流管包括主管和两根分支管;其中,所述两根分支管一端与所述主管一端连通。传统的腹腔引流管多为单管体,在进行引流操作时,容易被炎症组织及坏死组织堵塞,造成不能引流通畅,不能更好的将腹腔内引流液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尾端连接设有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体顶端设有一充气件,充气件上沿充气件周面设有若干空心筛孔,空心筛孔端部分别与引流管体连接,充气件一端连接设有充气管道,充气管道抵贴引流管体延伸并在尾端连接设有充气口,充气口内设有单向阀。进一步的,充气件充气后呈球形状。进一步的,引流管、充气件及充气管道材质为透明硅胶。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充气件通过充气后形成球形结构,通过充气件上设置的若干筛孔,能在引流管引流时防止炎症组织及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达到充分引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的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引流管体1尾端连接设有负压吸引装置(图中未示出),引流管体1顶端设有一充气件2,充气件2上沿充气件2周面设有若干空心筛孔21,空心筛孔21端部分别与引流管体1连接,充气件2一端连接设有充气管道22,充气管道22抵贴引流管体1延伸并在充气管道22尾端连接设有充气口23,充气口23内设有单向阀(图中未示出)。进一步的,充气件2充气后呈球形状。进一步的,引流管1、充气件2及充气管道22材质为透明硅胶。以上,本实用新结构简单,将引流管1插入需要进行引流的腹腔位置处,通过充气口23进行充气,充气件2通过充气后膨胀形成球形结构,此时在启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引流,由于充气件2上设置有若干空心筛孔21,能在引流管1引流时防止炎症组织及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1,达到充分引流的效果,引流完成后,通过充气口23将单向阀打开,充气件2内的气体随即排出,随后将引流管1抽离。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尾端连接设有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顶端设有一充气件,充气件上沿充气件周面设有若干空心筛孔,空心筛孔端部分别与引流管体连接,充气件一端连接设有充气管道,充气管道抵贴引流管体延伸并在尾端连接设有充气口,充气口内设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尾端连接设有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顶端设有一充气件,充气件上沿充气件周面设有若干空心筛孔,空心筛孔端部分别与引流管体连接,充气件一端连接设有充气管道,充气管道抵贴引流管体延伸并在尾端连接设有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秋萍郑富强朱燕莉姚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甘秋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