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35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下部的灌注桩、中部的冠梁、贯穿整个挡墙结构的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次受力H型钢处在两根主受力H型钢之间,混凝土预制板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钢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H型钢与灌注桩基础组合作用,保证挡墙满足抗滑和抗倾要求。该组合结构可减少灌注桩的工程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挡墙上部为装配式结构,提高了建筑速度,也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挡墙高度。与传统的桩板墙方案相比,该挡墙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施工简便、耐久性好、节能环保、减少建筑垃圾以及节约造价等显著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挡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水利工程、航运工程、道桥工程、建筑工程等土木工程中,挡墙应用广泛,型式也很多,有悬臂式墙、扶壁式墙、衡重式墙和板桩墙等。其中板桩墙是用于抵抗侧向土压力的直立板条状构件形成的挡土结构物,通常用于基坑围护,边坡防护以及临时围堰和地下结构的修建。板桩墙可分为钢板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两种类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结构工程量较大,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成本很高。采用何种桩基挡墙结构可降低工程成本与施工难度,成为设计工程师的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桩基挡墙结构,主要适用于土木工程
,能减小工程量,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灌注桩、中部的冠梁、贯穿整个挡墙结构的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次受力H型钢处在两根主受力H型钢之间,混凝土预制板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挡墙小角度倾向挡土侧,偏转角度为5~10°,偏转后可提高挡墙的抗倾覆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灌注桩间隔布置在基础钻孔内,直径为0.6~1.0m。进一步地:所述冠梁连接所有下部的灌注桩,冠梁增强了挡墙支护体系的刚度及整体性。进一步地:所述主受力H型钢从挡墙的上部穿过冠梁后预埋入下部的灌注桩内,其预埋深度不小于钢材总长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次受力H型钢从挡墙的上部预埋入两根灌注桩之间的冠梁中。进一步地:预制板的宽度与厚度根据灌注桩的间距与H型钢的尺寸决定,单块预制板的高度取值范围为20cm~50cm。进一步地:所述桩基挡墙结构还设置墙后反滤体、排水碎石料、集水花管和排水实管,所述的墙后反滤体采用细卵石,排水碎石料为粗卵石;排水碎石料布置在墙后反滤体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花管布置于反滤体内,排水实管贯穿最底部混凝土预制板后与集水花管连接,所述花管与实管采用Ф75~150的PVC管。以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也可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桩基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挡墙结构的施工作业位置,按照顺序对灌注桩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放线,由此确定后期挖孔的精确位置,利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灌注桩钢筋笼吊入钻孔内,吊装完钢筋笼后,将主受力H型钢也吊入孔内并固定,随后浇筑桩基础部分的混凝土;(3)、桩基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绑扎冠梁钢筋并与桩基钢筋的预留露出部位焊接或绑扎,并将次受力H型钢预埋入冠梁,随后浇筑冠梁,灌注桩桩顶伸入冠梁;(4)、底部混凝土预制板预先开孔后,将其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的钢槽内。(5)、在墙后铺填反滤体,集水花管埋入反滤体内,排水实管穿过混凝土预制板预留开孔后与集水花管连接。(6)、逐步安装混凝土预制板,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回填墙后排水碎石料和土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H型钢与灌注桩基础组合作用,保证挡墙满足抗滑和抗倾要求。该组合结构可减少灌注桩的工程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挡墙上部为装配式结构,提高了建筑速度,也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挡墙高度。与传统的桩板墙方案相比,该挡墙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施工简便、耐久性好、节能环保、减少建筑垃圾以及节约造价等显著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包括下部的灌注桩1、中部的冠梁2、从挡墙上部一直穿入到灌注桩1中的主受力H型钢3和从挡墙上部到中部冠梁中的次受力H型钢4、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5与墙后反滤体6、排水碎石料7、集水花管8和排水实管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挡墙(灌注桩1、冠梁2,主受力H型钢3和次受力H型钢4、混凝土预制板5)小角度倾向挡土侧,偏转角度为5~10°,偏转后可提高挡墙的抗倾覆能力。所述灌注桩1间隔布置在基础钻孔内,直径为0.6~1.0m。所述冠梁2连接所有下部的灌注桩1,冠梁2增强了挡墙支护体系的刚度及整体性。所述主受力H型钢3穿过冠梁2后预埋入下部的灌注桩1内,其预埋深度不小于钢材总长的二分之一。所述次受力H型钢4预埋入冠梁2中。所述混凝土预制板5插入主受力H型钢3和次受力H型钢4钢槽内,预制板5的宽度与厚度根据灌注桩的间距与H型钢的尺寸决定,单块预制板的高度取值范围为20cm~50cm,根据挡墙的高度,在高度方向依次叠设多块混凝土预制板5。所述的墙后反滤体6采用细卵石,排水碎石料7为粗卵石,排水碎石料7布置在墙后反滤体6之上。所述的集水花管8布置于反滤体6内,排水实管9贯穿最底部混凝土预制板后与集水花管8连接,所述花管与实管采用Ф75~150的PVC管。上述桩基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挡墙结构的施工作业位置,按照顺序对灌注桩1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放线,由此确定后期挖孔的精确位置,利用冲击钻进行钻孔。(2)、灌注桩1钢筋笼在平整的场地上完成后吊入钻孔内,吊放过程中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吊装完钢筋笼后,将主受力H型钢3也吊入孔内并固定。随后浇筑桩基础部分的混凝土,严格控制浇筑的速度。(3)、桩基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绑扎冠梁2钢筋并与桩基钢筋的预留露出部位焊接或绑扎,并将次受力H型钢4预埋入冠梁2,随后浇筑冠梁2。灌注桩1桩顶伸入冠梁2,冠梁2保证支护体系的刚度及整体性。(4)、底部混凝土预制板5预先开孔后,将预制板3插入H型钢3、4的钢槽内。(5)、在墙后铺填反滤体6,集水花管8埋入反滤体6内,排水实管9穿过混凝土预制板5预留开孔后与集水花管8连接。(6)、逐步安装混凝土预制板5,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回填墙后排水碎石料7和土体。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灌注桩、中部的冠梁、贯穿整个挡墙结构的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次受力H型钢处在两根主受力H型钢之间,混凝土预制板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钢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灌注桩、中部的冠梁、贯穿整个挡墙结构的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次受力H型钢处在两根主受力H型钢之间,混凝土预制板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小角度倾向挡土侧,偏转角度为5~10°,偏转后可提高挡墙的抗倾覆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间隔布置在基础钻孔内,直径为0.6~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连接所有下部的灌注桩,冠梁增强了挡墙支护体系的刚度及整体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受力H型钢从挡墙的上部穿过冠梁后预埋入下部的灌注桩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受力H型钢从挡墙的上部预埋入两根灌注桩之间的冠梁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板的宽度与厚度根据灌注桩的间距与H型钢的尺寸决定,单块预制板的高度取值范围为20cm~5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书靖张弦陈国良徐辉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