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25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引流袋的一端设置有袋盖,所述引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管,通过设置引流管与圆孔,且在圆孔部位设置第二穿刺针,不仅方便对引流管定位,并且当引流管堵塞时,可以剪掉堵塞位置,使用第二穿刺针牵引引流管重新进入人体继续进行引流工作,避免了再次更换一次性引流管的麻烦,极大地避免了资源浪费,通过将引流管与引流袋一体化设置,防止引流袋脱落的风险,通过在引流袋的表面设置刻度,可以明显的看到引流进度,便于及时清理引流袋内的杂物,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疾病康复,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使用时导管的一端插入到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体外可与引流接管等其他体外器械连接,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现有的引流管是前部为穿刺针,后部接引流袋的结构,容易因为吸入浓稠油质、脂质或固态物质,导致引流管内堵塞,不便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具有防堵塞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引流袋的一端设置有袋盖,所述引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穿刺针,所述引流管的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穿刺针。优选的,所述圆孔与第二穿刺针最少设置为五个。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与引流袋设置为一体。优选的,所述第二穿刺针的长度小于第一穿刺针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引流管与圆孔,且在圆孔部位设置第二穿刺针,不仅方便对引流管定位,并且当引流管堵塞时,可以剪掉堵塞位置,使用第二穿刺针牵引引流管重新进入人体继续进行引流工作,避免了再次更换一次性引流管的麻烦,极大地避免了资源浪费,通过将引流管与引流袋一体化设置,防止引流袋脱落的风险,通过在引流袋的表面设置刻度,可以明显的看到引流进度,便于及时清理引流袋内的杂物,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袋盖;2、引流袋;3、刻度;4、第一穿刺针;5、引流管;6、第二穿刺针;7、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包括引流袋2,所述引流袋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3,通过在引流袋2的表面设置刻度3,可以明显的看到引流进度,便于及时清理引流袋2内的杂物,所述引流袋2的一端设置有袋盖1,所述引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穿刺针4,所述所述引流管5的表面设置有圆孔7,通过设置引流管5与圆孔7,且在圆孔7部位设置第二穿刺针6,不仅方便对引流管5定位,并且当引流管5堵塞时,可以剪掉堵塞位置,使用第二穿刺针6牵引引流管5重新进入人体继续进行引流工作,避免了再次更换一次性引流管5的麻烦,极大地避免了资源浪费,所述圆孔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穿刺针6。具体的,所述圆孔7与第二穿刺针6最少设置为五个。具体的,所述引流管5与引流袋2设置为一体,通过将引流管5与引流袋2一体化设置,防止引流袋2脱落的风险。具体的,所述第二穿刺针6的长度小于第一穿刺针4的长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第一穿刺针4牵引引流管5送入人体,通过引流管5表面第二穿刺针6对引流管5进行固定,杂质通过引流管5进入到引流袋2内,当引流管5其中一段堵塞时,剪掉堵塞的引流管5,就近使用第二穿刺针6进行引流管5的二次插入,即可继续进行引流工作,引流过程中,可观察引流袋2表面的刻度3来观察引流进度,便于及时清理引流袋2内的杂物。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包括引流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3),所述引流袋(2)的一端设置有袋盖(1),所述引流袋(2)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穿刺针(4),所述引流管(5)的表面设置有圆孔(7),所述圆孔(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穿刺针(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防堵结构,包括引流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3),所述引流袋(2)的一端设置有袋盖(1),所述引流袋(2)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穿刺针(4),所述引流管(5)的表面设置有圆孔(7),所述圆孔(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穿刺针(6)。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旋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