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14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及按摩部,按摩部包括按摩套、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一按摩按体和第二按摩体被按摩套包覆,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及转动件,传动件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转动件设置在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表面,驱动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凸起沿高低不平的表面运动以改变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盆底肌修复装置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按摩体验,大大地提高了按摩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按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材的管理越来越注重。在年纪变大、生活压力或者是其他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男性和女性的盆底肌肉的力量出现不足以引起很多不良的症状。尤其是,女性在生育之后盆底肌部位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因此,急需在产后进行相对的恢复训练以达到恢复身材的目的。现有,通常是在康复中心或者特定的康复机构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或者是特有的医疗设备仪器进行恢复,费用较高、训练不方便以及恢复效果不佳等缺陷。因此,急需要开发丰富按摩体验的盆底肌修复装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盆底肌修复装置存在的按摩恢复体验感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及按摩部,按摩部包括按摩套、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一按摩按体和第二按摩体被按摩套包覆,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及转动件,传动件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转动件设置在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表面,驱动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凸起沿高低不平的表面运动以改变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凸起为两个,所述高低不平的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衔接处形成台阶,两凸起分别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接触。优选地,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导向柱,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导向柱尺寸匹配的导向孔,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导向柱在导向孔中沿导向柱轴向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偏心轮,所述传动件贯穿偏心轮,偏心轮位于所述第二按摩体中。优选地,第二按摩体包括中壳和顶壳,所述顶壳卡接在中壳靠近第一按摩体的一端,中壳包括中框及环体,环体设置在中框内并和中框固定连接,环体内部开设有容纳偏心轮的第一容纳空间,环体与中框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传动件穿过中壳及偏心轮并与位于顶壳远离环体表面的转动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体包括凸柱、导向柱及具有平滑表面的壳面,凸柱和导向柱固定连接于壳面靠近第二按摩体的一侧,所述高低不平的表面设置在凸柱远离壳面的一端,顶壳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柱穿过导向孔进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优选地,所述盆底肌修复装置进一步包括手持部及连接部,所述手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按摩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具有可挠性的连接套及弹簧,所述连接套套设在弹簧上,且连接套一端与手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按摩部连接。优选地,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充电口,其内部还设置有电池,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手持部中,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传动件贯穿连接部进入按摩部。优选地,所述传动件为弹簧丝。优选地,所述按摩套具有弹性,按摩套为第一按摩体提供向第二按摩体移动的回复力;或第一按摩体与第二按摩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为第一按摩体提供向第二按摩体移动的回复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盆底肌修复装置通过在传动件和第一按摩体其中一者上设置凸起,另一者上设置高低不平的表面,驱动电机驱动凸起沿高低不平的表面运动以改变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以获得不一样的驱动方式,该驱动方式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按摩体验,大大地提高了按摩舒适度。凸起为两个,对应的斜面也为两个,盆底肌修复装置的驱动稳定,保障了按摩效果的同时结构简单。第二按摩件包括中壳和顶壳,顶壳卡接于中壳方便了产品的组装与维修。中壳包括中框和环体,结构配置巧妙,合理配置了产品内部空间,减小产品体积。连接部为可挠性,按摩部可以随其摆动,丰富了按摩体验。偏心轮的设置强化了按摩的冲击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盆底肌修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盆底肌修复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A和3B是本技术的盆底肌修复装置不同程度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A和4B是本技术中第一按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顶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中中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中中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盆底肌修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盆底肌修复装置;11、按摩部;13、连接部;15、手持部;1591、第一外壳;1592、第二外壳;1593、紧固圈;151、充电口;157、驱动组件;1571、驱动电机;1572、传动件;1573、偏心轮;1574、转动件;1576、凸起;1578、五金件;12、按摩套;14、第一按摩体;16、第二按摩体;141、壳面;143、凸柱;145、导向柱;147、斜面;1471、第一斜面;1473、第二斜面;161、底壳;1611、第三通孔;163、中壳;165、顶壳;1631、第二通孔;1633、环体;1634、中框;1635、第一容纳空间;1636、第二容纳空间;1637、卡接部;1651、第一通孔;1653、导向孔;1655、卡接孔;155、电池;131、连接套;13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盆底肌修复装置10用于按摩,以对人体的盆底肌部位进行恢复训练,提高盆底肌的力量。该盆底肌修复装置10适用于男性以及女性。在本技术中,主要针对女性进行具体的按摩训练过程的介绍。其包括按摩部11、连接部13以及手持部15,连接部13一端连接于按摩部11,另一端连接于手持部15。手持部15方便用户握持盆底肌修复装置10,按摩部11用于与人体接触并对人体部位进行按摩。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按摩部11插入女性的会阴处进行按摩,以达到训练盆底肌,提高盆底肌肌肉的力量。请参阅图3A,手持部15包括外壳(未标号)、紧固圈1593和电池155,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591和第二外壳1592,第一外壳1591与第二外壳1592卡接固定并于两者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紧固圈1593套设在外壳外围用于加强第一外壳1591和第二外壳1592之间的固定。电池155容纳在收容空间中,手持部15上还设置有充电口151,用户通过充电口151可为电池155充电。盆底肌修复装置10还包括驱动组件157,驱动组件157包括驱动电机1571、传动件1572、偏心轮1573及转动件1574,所述驱动电机1571通过传动件1572为偏心轮1573及转动件1574提供动力。驱动电机1571容纳在收容空间中,偏心轮1573及转动件1574位于按摩部11中。传动件1572一端位于收容空间中与驱动电机1571连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及按摩部,按摩部包括按摩套、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一按摩按体和第二按摩体被按摩套包覆,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及转动件,传动件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转动件设置在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表面,驱动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凸起沿高低不平的表面运动以改变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及按摩部,按摩部包括按摩套、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第一按摩按体和第二按摩体被按摩套包覆,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及转动件,传动件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转动件设置在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表面,驱动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凸起沿高低不平的表面运动以改变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两个,所述高低不平的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衔接处形成台阶,两凸起分别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和第一按摩体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导向柱,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导向柱尺寸匹配的导向孔,第一按摩体和第二按摩体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导向柱在导向孔中沿导向柱轴向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偏心轮,所述传动件贯穿偏心轮,偏心轮位于所述第二按摩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盆底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按摩体包括中壳和顶壳,所述顶壳卡接在中壳靠近第一按摩体的一端,中壳包括中框及环体,环体设置在中框内并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极乐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