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敷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00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4
一种热敷腰带,包括一腰带本体及一磁吸在腰带本体上的主机,腰带本体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主机包括上壳、下壳、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上壳和下壳卡扣形成壳体,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在使用过程中,主机和腰带本体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铁吸力及定位块和定位槽的插接配合可精准严密自动贴合在一起,此时,探针和连接触点弹性接触,导通了腰带本体内的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使得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热量,达到热敷效果,作用于人体能减轻痛感,当主机需要充电时,只要取下主机单独充电即可,无需取下腰带本体,从而可持续保持腰带本体温度热傅状态,实现对痛处的连续作用,达到最佳使用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敷腰带
本技术属于智能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热敷腰带。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穿戴式电子产品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腰带等产品已经广泛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电子产品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便捷更人性化。但是,现有的腰带功能过于单一,只能实现简单的人体热敷效果,充电时需要将腰带取下来,使得其无法持续保持腰带温度热敷效果,另外现有的腰带还存在无法准确控制腰带的热敷温度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连续保持腰带温度且可准确控制腰带的热敷温度的热敷腰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腰带充电时需要将腰带取下来,使得其无法持续保持腰带温度热敷效果,并且无法准确控制腰带的热敷温度等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敷腰带,包括一腰带本体及一磁吸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主机,所述腰带本体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所述主机包括上壳、下壳、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卡扣形成壳体,所述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下壳的底部朝所述腰带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设有一圈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源和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上方,所述腰带本体与所述下壳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底板及环设在所述底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接触适配,所述底板下方有一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侧壁设有两对应设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外周边分别设有与两所述定位块插接配合的两个定位槽,位于两所述定位块之间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上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连接触点及一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触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依次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块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连接触点分别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且与所述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电性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触点对应的多个并列设置的探针及一蓝牙芯片,所述探针的顶端分别具有一曲面形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侧壁和所述容纳腔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容纳槽底部上设有一与所述探针对应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且与多个所述探针对应的多个探针安装孔,所述探针穿设于所述探针安装孔并伸出所述探针安装孔外与所述连接触点弹性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曲面形接触面为球形接触面。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接触面的弧度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PCB板的上表面设有一电源开关、一充电口及四个电量指示灯,所述下壳上分别设有与电源开关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充电口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及与四个电量指示灯对应的四个电量指示灯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为MICROUSB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开关为触发式电源开关。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为圆形上壳,所述下壳为圆形下壳。本技术提供的热敷腰带,包括一腰带本体及一磁吸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主机,所述腰带本体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所述主机包括上壳、下壳、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卡扣形成壳体,所述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机和所述腰带本体通过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磁铁吸力和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定位槽的插接配合可精准严密自动贴合在一起,此时,所述探针和所述连接触点弹性接触,从而导通所述腰带本体内的内含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使得所述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热量,达到热敷效果,作用于人体能减轻痛感,当所述主机需要充电时,只要所述主机取下所述主机单独充电即可,无需取下所述腰带本体,这样,可持续保持腰带本体温度热傅状态,实现对痛处的连续作用,达到最佳使用效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的侧视图。图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的其主机和腰带本体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其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其主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7中C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敷腰带,包括一腰带本体1及一磁吸在所述腰带本体1上的主机2,所述腰带本体1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所述主机2包括上壳21、下壳22、电源23、第一磁铁24及PCB电路板25,电源23为可充电电池,所述上壳21和所述下壳22卡扣形成壳体,所述电源23、第一磁铁24及PCB电路板25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下壳22的底部朝所述腰带本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容纳槽221,所述第一容纳槽221的底部设有一圈固定壁222,所述固定壁222与所述第一容纳槽221的底部形成一容纳腔223,所述第一磁铁2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23内,所述电源23和PCB电路板2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24上方,所述腰带本体1与所述下壳22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一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腰带本体1上的底板111及环设在所述底板111上的挡板112,所述挡板112与所述底板111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容纳槽221的第二容纳槽113,所述第二容纳槽113与所述第一容纳槽221接触适配,所述底板111下方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磁铁24对应的第二磁铁114,这样,基于磁铁南北极相吸的特性,所述第一磁铁24和所述第二磁铁114相吸,使得所述主机1和所述腰带本体2磁铁吸合在一起,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机1能精准严密自动贴合在与所述腰带本体2上,无需用户用力按压所述主机1,简化了用户操作,所述第二容纳槽113的内侧壁设有两对应设置的定位块115,所述定位块115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13上,所述第一容纳槽221的外周边分别设有与两所述定位块115插接配合的两个定位槽224,这样,当所述主机1和所述腰带本体2磁吸在一起时,通过所述定位块115和所述定位槽224的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块115插设在所述定位槽224中,起到了定位防呆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机1能精准严密自动贴合在与所述腰带本体2上,而且用户无需对孔位,简化了用户操作,位于两所述定位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敷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腰带本体及一磁吸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主机,所述腰带本体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所述主机包括上壳、下壳、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卡扣形成壳体,所述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下壳的底部朝所述腰带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设有一圈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源和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上方,所述腰带本体与所述下壳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底板及环设在所述底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接触适配,所述底板下方有一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侧壁设有两对应设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外周边分别设有与两所述定位块插接配合的两个定位槽,位于两所述定位块之间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上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连接触点及一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触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依次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块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连接触点分别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且与所述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电性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触点对应的多个并列设置的探针及一蓝牙芯片,所述探针的顶端分别具有一曲面形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侧壁和所述容纳腔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容纳槽底部上设有一与所述探针对应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且与多个所述探针对应的多个探针安装孔,所述探针穿设于所述探针安装孔并伸出所述探针安装孔外与所述连接触点弹性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敷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腰带本体及一磁吸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主机,所述腰带本体内设有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所述主机包括上壳、下壳、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卡扣形成壳体,所述电源、第一磁铁及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下壳的底部朝所述腰带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设有一圈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源和PCB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上方,所述腰带本体与所述下壳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腰带本体上的底板及环设在所述底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接触适配,所述底板下方有一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侧壁设有两对应设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外周边分别设有与两所述定位块插接配合的两个定位槽,位于两所述定位块之间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上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连接触点及一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触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依次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块上下表面的固定孔,所述连接触点分别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且与所述石墨烯发热片和磁共振天线电性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波胡奇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润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