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穿刺针由外层套针、内层套针、针芯和推进组件组成,推进组件位于外层套针和内层套针后端,内层套针通过推进组件与外层套针滑动连接,外层套针包括外针筒段和螺纹段,外针筒段前端固定设置有刺头,外针筒段与刺头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斜角出口,内层套针包括内针筒段和卡扣段,针芯呈圆柱体状,针芯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段,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旋钮和闭锁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穿刺针当穿刺行程较长、角度较大和穿刺目标周围结构复杂或穿刺路径上存在障碍时,穿刺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
技术介绍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在诊断神经科疾病、椎管麻醉、椎管给药、椎管造影、流放脑脊液等手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在流放脑脊液手术中,穿刺针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在进行手术过程中,首先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进行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用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腰椎穿刺针流出脑脊液,再放入腰椎穿刺针拔出穿刺针。这样进行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多次穿刺扎针,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也容易导致定位不准而错位。现有的穿刺针外形均为直线穿刺针,穿刺行程较长,当角度较大,穿刺目标周围结构复杂或穿刺路径上存在障碍时,穿刺过程将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穿刺针当穿刺行程较长、角度较大和穿刺目标周围结构复杂或穿刺路径上存在障碍时,穿刺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由外层套针、内层套针、针芯和推进组件组成,所述内层套针套合在外层套针内,所述针芯套合在内层套针内,所述推进组件位于外层套针和内层套针后端,内层套针通过推进组件与外层套针滑动连接;所述外层套针包括外针筒段和螺纹段,所述外针筒段呈圆管状,外针筒段前端固定设置有刺头,所述刺头两端均为斜面,外针筒段与刺头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斜角出口,所述螺纹段前端与外针筒段后端连通、后端开口,螺纹段的横截面呈外圆内方形结构,螺纹段外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内层套针包括内针筒段和卡扣段,所述内针筒段呈圆管状,内针筒段前端为斜面,所述卡扣段与内针筒段连通,卡扣段的横截面呈与螺纹段对应的方形,卡扣段后部外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凸台;所述针芯呈圆柱体状,针芯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段;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旋钮和闭锁旋钮,所述推进旋钮呈空心圆柱体,推进旋钮内表面和外表面后端均为螺纹结构,推进旋钮螺纹套合在螺纹段上,所述闭锁旋钮呈空心圆柱体,闭锁旋钮内表面为螺纹结构,闭锁旋钮前端螺纹套合在推进旋钮的后端,闭锁旋钮后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部设置有过孔。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段外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呈圆管状,护板的中轴线与螺纹段的中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护板与螺纹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推进旋钮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旋钮外表面沿推进旋钮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进一步地,所述内针筒段的长度大于外针筒段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段后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漏斗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握持段前端固定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中轴线与握持段的中轴线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外层套针和内层套针的组合缩短了穿刺行程,并且外层套针前端设置有斜角出口,当内层套针从斜角出口伸出时改变穿刺方向,实现了迂回穿刺效果,躲避了穿刺路径上的障碍,可以有效降低穿刺操作的并发症,而且可以穿刺到普通穿刺针难以到达的部位,扩大了临床穿刺适应症,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推进旋钮来调整和固定穿刺针位置,以适应手术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外层套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内层套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针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图3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的图4中B-B处的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外层套针,2为内层套针,3为针芯,4为握持段,5为推进旋钮,6为闭锁旋钮,7为挡板,101为外针筒段,102为螺纹段,103为刺头,104为斜角出口,105为护板,201为内针筒段,202为卡扣段,203为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7所示,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由外层套针1、内层套针2、针芯3和推进组件组成,所述内层套针2套合在外层套针1内,所述针芯3套合在内层套针2内,所述推进组件位于外层套针1和内层套针2后端,内层套针2通过推进组件与外层套针1滑动连接;所述外层套针1包括外针筒段101和螺纹段102,所述外针筒段101呈圆管状,外针筒段101前端固定设置有刺头103,所述刺头103两端均为斜面,外针筒段101与刺头103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斜角出口104,所述螺纹段102前端与外针筒段101后端连通、后端开口,螺纹段102的横截面呈外圆内方形结构,螺纹段102外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内层套针2包括内针筒段201和卡扣段202,所述内针筒段201呈圆管状,内针筒段201前端为斜面,所述卡扣段202与内针筒段201连通,卡扣段202的横截面呈与螺纹段102对应的方形,卡扣段202后部外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凸台203;所述针芯3呈圆柱体状,针芯3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段4;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旋钮5和闭锁旋钮6,所述推进旋钮5呈空心圆柱体,推进旋钮5内表面和外表面后端均为螺纹结构,推进旋钮5螺纹套合在螺纹段102上,所述闭锁旋钮6呈空心圆柱体,闭锁旋钮6内表面为螺纹结构,闭锁旋钮6前端螺纹套合在推进旋钮5的后端,闭锁旋钮6后端固定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中部设置有过孔;推进使推进旋钮5沿螺纹段102螺旋前进,闭锁旋钮6的挡板7抵至卡扣段202的凸台203,使推进旋钮5带动内层套针2和针芯3前进。为了确定内层套针2伸出外层套针1的穿刺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段102外侧设置有护板105,所述护板105呈圆管状,护板105的中轴线与螺纹段10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护板105与螺纹段102之间的距离大于推进旋钮5的厚度;所述推进旋钮5外表面沿推进旋钮5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为了确保内层套针2前端能从外层套针1的斜角出口104内伸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针筒段201的长度大于外针筒段101的长度。为了优化产品结构,使针芯3准确快捷的插入内层套针2,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段202后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漏斗形凹槽;所述握持段4前端固定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中轴线与握持段4的中轴线重合。该技术的外层套针1头端上方有斜角出口104,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由外层套针(1)、内层套针(2)、针芯(3)和推进组件组成,所述内层套针(2)套合在外层套针(1)内,所述针芯(3)套合在内层套针(2)内,所述推进组件位于外层套针(1)和内层套针(2)后端,内层套针(2)通过推进组件与外层套针(1)滑动连接;/n所述外层套针(1)包括外针筒段(101)和螺纹段(102),所述外针筒段(101)呈圆管状,外针筒段(101)前端固定设置有刺头(103),所述刺头(103)两端均为斜面,外针筒段(101)与刺头(103)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斜角出口(104),所述螺纹段(102)前端与外针筒段(101)后端连通、后端开口,螺纹段(102)的横截面呈外圆内方形结构,螺纹段(102)外表面为螺纹结构;/n所述内层套针(2)包括内针筒段(201)和卡扣段(202),所述内针筒段(201)呈圆管状,内针筒段(201)前端为斜面,所述卡扣段(202)与内针筒段(201)连通,卡扣段(202)的横截面呈与螺纹段(102)对应的方形,卡扣段(202)后部外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凸台(203);/n所述针芯(3)呈圆柱体状,针芯(3)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段(4);/n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旋钮(5)和闭锁旋钮(6),所述推进旋钮(5)呈空心圆柱体,推进旋钮(5)内表面和外表面后端均为螺纹结构,推进旋钮(5)螺纹套合在螺纹段(102)上,所述闭锁旋钮(6)呈空心圆柱体,闭锁旋钮(6)内表面为螺纹结构,闭锁旋钮(6)前端螺纹套合在推进旋钮(5)的后端,闭锁旋钮(6)后端固定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中部设置有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斜角组合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由外层套针(1)、内层套针(2)、针芯(3)和推进组件组成,所述内层套针(2)套合在外层套针(1)内,所述针芯(3)套合在内层套针(2)内,所述推进组件位于外层套针(1)和内层套针(2)后端,内层套针(2)通过推进组件与外层套针(1)滑动连接;
所述外层套针(1)包括外针筒段(101)和螺纹段(102),所述外针筒段(101)呈圆管状,外针筒段(101)前端固定设置有刺头(103),所述刺头(103)两端均为斜面,外针筒段(101)与刺头(103)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斜角出口(104),所述螺纹段(102)前端与外针筒段(101)后端连通、后端开口,螺纹段(102)的横截面呈外圆内方形结构,螺纹段(102)外表面为螺纹结构;
所述内层套针(2)包括内针筒段(201)和卡扣段(202),所述内针筒段(201)呈圆管状,内针筒段(201)前端为斜面,所述卡扣段(202)与内针筒段(201)连通,卡扣段(202)的横截面呈与螺纹段(102)对应的方形,卡扣段(202)后部外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凸台(203);
所述针芯(3)呈圆柱体状,针芯(3)前端为斜面、后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段(4);
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旋钮(5)和闭锁旋钮(6),所述推进旋钮(5)呈空心圆柱体,推进旋钮(5)内表面和外表面后端均为螺纹结构,推进旋钮(5)螺纹套合在螺纹段(102)上,所述闭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韩冲芳,吴彤,姚太平,郭耀耀,王祥,杜文杰,卢志祥,李国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