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2676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控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调控系统。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包括:中控单元、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空调运行监控单元、循环模式转换单元、计时单元、存储单元、通讯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车外温度自动选择空调系统工作模式,根据车内空气质量切换内外循环模式,并能够实现分区控温消除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其中组件进行监控,一旦发生故障,生成错误代码进行上报并对系统进行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车载空调的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控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双层巴士由于其高度原因上层客舱受阳光直射,相对于下层客舱易产生闷热感觉。传统的车载空调采用蒸发器向车厢内顶两侧风道送风,调节车内温度。为消除双层巴士上、下层客舱内的温差,需要在上、下客舱内分别设置蒸发器。同时由于下层客舱设置有上下客车门,车门在开启时与车外进行热交换,对车内温度会产生影响,而驾驶员所在区域相对封闭,驾驶舱与双层巴士客舱共用一组蒸发器则无法保证温度的均匀,因此在双层巴士的驾驶舱还需设置独立制冷的驾驶舱蒸发器。上层客舱蒸发器、下层客舱蒸发器以及驾驶舱蒸发器共用一组压缩机、冷凝器,实现三条独立的控温回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实现对双层巴士客舱内温度的便捷调控,确保空调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中控单元、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空调运行监控单元、循环模式转换单元、计时单元、存储单元、通讯单元。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置在上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下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驾驶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将上述监测数据发送至中控单元。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外部的第四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将车外温度数据发送至中控单元;中控单元根据车外温度自动开启/关闭空调系统。当车外温度低于设定暖风开启温度时,中控单元开启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制热模式下若出现冷凝器结霜现象则启动除霜模式;当车外温度高于设定冷风开启温度时,中控单元开启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内部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中控单元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调整内/外循环模式。空调运行监控单元用于对空调系统中组件的工况进行监控,所接收的数据包括:上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下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驾驶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压缩机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内管温度信号、三条控温回路中制冷剂压力信号;空调运行监控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空调系统中任一组件出现故障时,中控单元一方面生成故障代码,另一方面对空调系统进行停机保护。循环模式转换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用于执行中控单元所下发的内/外循环模式切换指令,对空调系统中的鼓风机的进风口关闭/开启,以及对车厢排风口进行关闭/开启。计时单元用于记录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组件故障发生时间;计时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中控单元可也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对内/外循环模式进行切换,空调系统刚开启时,设定为外循环模式,设定时间后转换为内循环模式;之后根据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接收数据或设定间隔时间对内/外循环模式进行切换。存储单元通过中控单元与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空调运行监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对上述单元所接收数据进行存储;存储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在中控单元的调动下,上传存储数据。通讯单元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用于实现中控单元与上位机的数据互通。上位机为巴士空调系统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内记载空调系统资料信息,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空调系统保养记录,车内环境数据等信息。中控单元与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三条控温回路中的上层客舱节流阀、下层客舱节流阀、驾驶舱节流阀、上层客舱蒸发器风机、下层客舱蒸发器风机、驾驶舱蒸发器风机建立连接,用于实现制冷/制热/除霜模式的切换、功率的调节,最终令上层客舱、下层客舱、驾驶舱内温度符合设定,且上层客舱、下层客舱的温差保持在1℃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中控单元还与设置在上层客舱蒸发器处的第一PTC辅热装置、设置在下层客舱蒸发器处的第二PTC辅热装置、设置在驾驶舱蒸发器处的第三PTC辅热装置建立连接;中控单元根据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所接收温度数据的温差,开启/关闭第一PTC辅热装置、第二PTC辅热装置以及第三PTC辅热装置。冬季开启制热模式的情况下,中控单元自动开启第一PTC辅热装置、第二PTC辅热装置以及第三PTC辅热装置实现快速制热,当各分区温度达到设定后,中控单元自动关闭第一PTC辅热装置、第二PTC辅热装置以及第三PTC辅热装置,仅保留空调系统自身的制热模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空调系统中蒸发器的回风口比出风口位置低,由于冷热空气比重不同,热空气悬浮在上部而冷空气悬浮于下部,因此会造成回风口的温度往往比空调本身设定温度高,出风口所吹出风的温度通常比空调本身设定温度低,空调每个组件仍按本身设定温度工作,会造成能源上的浪费。因此,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设置在上层客舱蒸发器内管侧的第五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下层客舱蒸发器内管侧的第六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驾驶舱蒸发器内管侧的第七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并将上述监测数据发送至中控单元;中控单元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配对,并根据监测数据差值对上层客舱节流阀的开度、上层客舱蒸发器风机转速进行调节;中控单元将第二温度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配对,并根据监测数据差值对下层客舱节流阀的开度、下层客舱蒸发器风机转速进行调节;中控单元将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七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配对,并根据监测数据差值对驾驶舱节流阀的开度、驾驶客舱蒸发器风机转速进行调节,实现智能控温并达到节能的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中控单元根据计时单元记录空调系统运行时间,定时启动空调系统的自清洁模式;自清洁模式下,中控单元通过循环模式转换单元将循环模式切换为外循环模式,同时将上层客舱蒸发器风机、下层客舱蒸发器风机、驾驶舱蒸发器风机转速调节至最大,利用强风将控温回路中的灰尘吹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中控单元建立信号连接,能够通过控制面板人工设定内/外循环模式、并对上层客舱、下层客舱、驾驶舱的目标温度进行设定。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车外温度自动选择空调系统工作模式,根据车内空气质量切换内外循环模式,并能够实现分区控温消除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对其中组件进行监控,一旦发生故障,生成错误代码进行上报并对系统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车载空调的智能化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框图;图2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框图;图中:1-中控单元、2-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4-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5-空调运行监控单元、6-循环模式转换单元、7-计时单元、8-存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中控单元(1)、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循环模式转换单元(6)、计时单元(7)、存储单元(8)、通讯单元(9);/n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用于接收设置在上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下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驾驶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将上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中控单元(1);/n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外部的第四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将车外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中控单元(1);所述中控单元(1)根据车外温度自动开启/关闭空调系统;/n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内部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所述中控单元(1)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调整内/外循环模式;/n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用于对空调系统中组件的工况进行监控,所接收的数据包括:上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下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驾驶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压缩机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内管温度信号、三条控温回路中制冷剂压力信号;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空调系统中任一组件出现故障时,所述中控单元(1)一方面生成故障代码,另一方面对所述空调系统进行停机保护;/n所述循环模式转换单元(6)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用于执行所述中控单元(1)所下发的内/外循环模式切换指令,对所述空调系统中的鼓风机的进风口关闭/开启,以及对车厢排风口进行关闭/开启;/n所述计时单元(7)用于记录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组件故障发生时间;所述计时单元(7)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n所述存储单元(8)通过所述中控单元(1)与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建立信号连接,对上述单元所接收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存储单元(8)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在所述中控单元(1)的调动下,上传存储数据;/n所述通讯单元(9)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用于实现所述中控单元(1)与上位机的数据互通;/n所述中控单元(1)与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三条控温回路中的上层客舱节流阀、下层客舱节流阀、驾驶舱节流阀、上层客舱蒸发器风机、下层客舱蒸发器风机、驾驶舱蒸发器风机建立连接,用于实现制冷/制热/除霜模式的切换、功率的调节,最终令所述上层客舱、所述下层客舱、所述驾驶舱内温度符合设定,且所述上层客舱、所述下层客舱的温差保持在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双层巴士分区控温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中控单元(1)、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循环模式转换单元(6)、计时单元(7)、存储单元(8)、通讯单元(9);
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用于接收设置在上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下层客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设置在驾驶舱蒸发器回风口处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将上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中控单元(1);
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外部的第四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将车外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中控单元(1);所述中控单元(1)根据车外温度自动开启/关闭空调系统;
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用于接收设置在车厢内部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所述中控单元(1)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调整内/外循环模式;
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用于对空调系统中组件的工况进行监控,所接收的数据包括:上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下层客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驾驶舱蒸发器输出电流信号、压缩机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输出电流信号、冷凝器内管温度信号、三条控温回路中制冷剂压力信号;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空调系统中任一组件出现故障时,所述中控单元(1)一方面生成故障代码,另一方面对所述空调系统进行停机保护;
所述循环模式转换单元(6)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用于执行所述中控单元(1)所下发的内/外循环模式切换指令,对所述空调系统中的鼓风机的进风口关闭/开启,以及对车厢排风口进行关闭/开启;
所述计时单元(7)用于记录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组件故障发生时间;所述计时单元(7)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8)通过所述中控单元(1)与所述车内温度数据接收单元(2)、所述车外温度数据接收单元(3)、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单元(4)、所述空调运行监控单元(5)建立信号连接,对上述单元所接收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存储单元(8)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在所述中控单元(1)的调动下,上传存储数据;
所述通讯单元(9)与所述中控单元(1)建立信号连接,用于实现所述中控单元(1)与上位机的数据互通;
所述中控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雨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尔特空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