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及其折叠上水水壶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61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上水水壶座,其包括座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的上水柱、可竖向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设于所述上水龙头前端侧部的注水嘴、设于所述上水柱内的抽水泵、连接抽水泵出口与所述注水嘴的输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入水口的抽水管。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使得上水组件的高度本身可调,上水龙头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对应接水器皿的高度有更好的配合度。上水龙头向上摆起一定角度即可提起接水器皿,也可直接提起水壶向上推开上水龙头,使用更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配合适应度高并且使用简便的折叠上水水壶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及其折叠上水水壶座
本技术涉及煮水水壶上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及其折叠上水水壶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煮水壶上水装置大多数是使用根部可转动的弯管接水泵出水管实现饮用水上水,并使弯管的出水口朝下从而可以对准接水的器皿,实现自动上水进行煮水。这种固定高度的弯管更适合用于与其高度匹配的接水器皿配合使用。一般适用于煮水水壶,对于稍低的消毒水盆则由于落差大容易溅出水滴,高度更高的煮水水壶则出水口无法够得到水壶顶部开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不同高度接水器皿的折叠上水水壶座;并提供一种方便接水的折叠上水水壶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座,其包括座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的上水柱、可竖向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设于所述上水龙头前端侧部的注水嘴、设于所述上水柱内的抽水泵、连接抽水泵出口与所述注水嘴的输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入水口的抽水管。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伸缩柱的顶端侧部设有连接座,所述上水龙头的根部设有与连接座旋转配合连接的对接座。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水龙头的摆转区域在上水柱之外。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水管是软管。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水管包括位于内伸缩柱内的内段和位于上水龙头内的前段,所述内段与前段之间设有旋转密封结构,所述旋转密封结构位于上水龙头与内伸缩柱的对接位置。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水龙头顶端部侧面设有平台基面,所述注水嘴从该平台基面伸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整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包括前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所述座体上设有水壶,水壶的顶部设有壶盖。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壶盖设有注水口。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壶盖的顶面绕注水口设有漏斗形的注水杯。作为本技术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水壶的底面与座体之间设有连接器或限位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使得上水组件的高度本身可调,从而可以配合不同高度的接水器皿使用。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对应接水器皿的高度有更好的配合度,对于不同高度的接水器皿都可以匹配。同时可在竖直面内摆动的上水龙头向上摆起一定角度即可提起水壶等接水器皿,也可以直接提起水壶向上推开上水龙头,不需预先推开上水龙头,使用更简便。使用了上述折叠上水水壶座的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具有配合适应度高并且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第一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第二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上水水壶座,其包括座体11、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11的上水柱12、可竖向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12的内伸缩柱13、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13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16、设于所述上水龙头16前端侧部的注水嘴21、设于所述上水柱12内的抽水泵22、连接抽水泵22出口与所述注水嘴21的输水管23、连接所述抽水泵22入水口的抽水管25。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12的内伸缩柱13使得上水组件的高度本身可调,从而可以配合不同高度的接水器皿使用。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13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16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对应接水器皿的高度有更好的配合度,对于不同高度的接水器皿都可以匹配。同时可在竖直面内摆动的上水龙头16向上摆起一定角度即可提起水壶等接水器皿,也可以直接提起水壶向上推开上水龙头16,不需预先推开上水龙头16,使用更简便。进一步地,所述内伸缩柱13的顶端侧部设有连接座14,所述上水龙头16的根部设有与连接座14旋转配合连接的对接座18,连接座14与对接座18匹配使其配合连接更加紧密,转动配合更加灵活,还可以预留间隙避免下摆收起时与上水柱12本体干涉。为了避免与上水柱12本体干涉,所述上水龙头16的摆转区域在上水柱12之外,从而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上水龙头16和内伸缩柱13收起,上水龙头16靠于上水柱12的一侧,内伸缩柱13缩入上水柱12内。其中,所述输水管是软管,软管本身可以承受转动一定角度,避免管道频繁转接,降低漏水风险。这种上水结构方案需要限位避免上水龙头与内伸缩柱之间连续无限角度旋转,单向旋转角度限制在360°以内。可以在连接座14与对接座18之间设一个转接限位环15,限定上水龙头16与内伸缩柱13之间的旋转角度,并增加上水龙头16与内伸缩柱13之间的间隔距离,保证避免上水龙头16与上水柱12出现干涉。另外,所述输水管23包括位于内伸缩柱13内的内段和位于上水龙头16内的前段,所述内段与前段之间设有旋转密封结构,所述旋转密封结构位于上水龙头16与内伸缩柱13的对接位置,旋转密封对接的结构可以无限角度旋转,方便折叠收起上水龙头16。更佳地,所述上水龙头16顶端部侧面设有平台基面19,所述注水嘴21从该平台基面19伸出,平板安装位置使注水嘴21安装更加牢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上水水壶组件,包括上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所述座体11上设有水壶31,水壶的顶部设有壶盖32。其中,所述壶盖32设有注水口33,不需揭盖即可用注水嘴21对准注水口33进行注水。进一步地,所述壶盖的顶面绕注水口33设有漏斗形的注水杯36,设置注水杯36接水暂存并流入壶内,则注水口33可以相对收窄,避免注水飞溅洒出。为了使底座11与水壶31进行定位进而限定注水嘴21与注水口33之间的相对位置,水壶31的底面与座体11之间设有连接器28或限位器,从而注水位置更加准确,进一步防止注水飞溅洒出。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的上水柱、可竖向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设于所述上水龙头前端侧部的注水嘴、设于所述上水柱内的抽水泵、连接抽水泵出口与所述注水嘴的输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入水口的抽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的上水柱、可竖向伸缩插接于所述上水柱的内伸缩柱、可在竖直面内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内伸缩柱顶端侧部的上水龙头、设于所述上水龙头前端侧部的注水嘴、设于所述上水柱内的抽水泵、连接抽水泵出口与所述注水嘴的输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入水口的抽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伸缩柱的顶端侧部设有连接座,所述上水龙头的根部设有与连接座旋转配合连接的对接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龙头的摆转区域在上水柱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是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上水水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善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智纳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