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55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饮用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器;一种容器,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内成型有可容纳液体的容纳腔,外壳与内壳之间成型有夹层,夹层内设有至少一块压铸成型的相变材料块;相邻两块相变材料块之间设有受热后可液化的低温相变材料层;所述相变材料块外侧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外设置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快速降低容器内物品温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
本技术属于饮用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容器。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日常生活用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譬如杯子,也被分为了普通杯子和保温杯,生活中大部分保温杯的杯盖均是采用普通材料制成,主要还是利用杯身进行保温。中国专利201811316589.0,名称为辅助降温保温杯盖,公开了一种辅助降温保温杯盖,包括在杯盖主体下设杯盖真空圈,杯盖真空圈下设有杯盖密封圈,杯盖主体中部为空心结构,内嵌有保温盖,保温盖一侧设有弹簧合页,保温盖另一侧设有降温卡扣,保温盖下设有保温盖密封圈,保温盖下方设有波形降温锥块,具体为波形降温锥块连接固定在杯盖主体上。上述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金属的导热特性,使杯身内的水的热量快速的散发,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案是单纯的依靠金属的特性散热,散热效果很差,不能很好的实现快速降温。不光是杯盖,其他容器,比如碗、盆等物品,都不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降低容器内物品温度的容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容器,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内成型有可容纳液体的容纳腔,外壳与内壳之间成型有夹层,夹层内设有至少一块压铸成型的相变材料块。优选地,相邻两块相变材料块之间设有受热后可液化的低温相变材料层。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块外侧设置有散热层。优选地,所述散热层外设置有缓冲层。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套筒或环形弹簧。优选地,所述内壳上端的相变材料块内设置有金属块,相变材料块通过高导热胶连接在内壳上端。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为脂类衍生物或石墨烯或交联剂或硅藻土。优选地,所述外壳的端部与内壳的端部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内壳端部设置有与杯子连接的螺纹。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将相变材料块填充到夹层中,相比较对比文件中采用波形降温锥块降温的方式,本申请采用的相变材料块的吸热效果更好,能快速降温。2.本技术是将相变材料压铸成型成块状,之后再将块状的相变材料套在内壳外壁,相比现有技术中杯身的加工方式:直接在杯子填充层内进行压实的方式,对外壳和内壳不会产生过大的压迫力,避免由于压制相变材料导致外壳和内壳发生形变崩坏的情况产生。3.本技术在相邻的相变材料块之间用低温的相变材料填充,低温相变材料的特性是受热能够液化,相变材料块在受热后会进行膨胀,低温相变材料受热液化后给相变材料块提供形变空间,冷却后又会重新固化,又能达到填缝的作用,使得相变材料区域无论是在高温或者低温的状态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密封性和紧实度。4.本技术设置的缓冲层能为相变材料块提供形变的空间,防止因相变材料块的热胀冷缩,破坏夹层的密封性,保证容器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省去内部相变材料块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内壳;3-容纳腔;4-夹层;5-相变材料块;6-散热层;7-缓冲层;8-低温相变材料层;9-金属块;10-提手;11-螺纹;12-高导热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可适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比如碗、盆、杯子、杯盖等物品。如图1-图3所示,一种容器,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盛放液体的容纳腔3,外壳1和内壳2下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夹层4,夹层4内设置多个相变材料块5,相变材料块5是由压力机在外部将相变材料进行按压成型制成。安装时,采用矩阵排列技术,是将相变材料块5和低温相变材料层8依次套设在内壳2的外壁,在内壳2的上端设置有相变材料块5,相变材料块5的下端与内壳2连接。相比较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变材料进行吸热,相变材料比原有的材料的吸热效果更明显更快速,能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就可以直接饮用容器内的物品,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且保温效果明显。如图2所示,相变材料块5外侧设置有散热层6,散热层6优选为铝,散热层6覆盖相变材料块5的外壁,包裹住相变材料块5,用来加快热量的散失,使容器的降温更快速。实施例1:在散热层6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层7,缓冲层7采用的材料优先为橡胶,缓冲层7由一个或者是多个橡胶圈组成一个橡胶套筒。当相变材料块5受热膨胀时,会挤压缓冲层7,缓冲层7会扩张,为相变材料块5提供形变空间。当相变材料块5结束受热时,相变材料块5恢复初始状态,此时缓冲层7因为没有收到相变材料块5的挤压力,也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设计是为了相变材料块5更好的贴合在内壳的侧壁上,保证相变材料块的吸热效果,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容器中的夹层4的密封性,保证容器能正常使用。实施例2:缓冲层7也可以采用环形弹簧,将环形弹簧套设在散热层外侧,当相变材料块5受热膨胀后,体积增大,会使环形弹簧内径扩张;当材料块5结束受热时,相变材料块5恢复初始状态,此时环形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跟随相变材料块5回缩,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实施例3:缓冲层可以采用金属套圈的设计,在金属套圈的侧壁开设一缓冲缺口,当相变材料块5受热膨胀后,体积增大,会使金属套圈在缓冲缺口处扩张;当材料块5结束受热时,相变材料块5恢复初始状态,此时金属套圈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跟随相变材料块5回缩,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内壳2上套设的相邻的相变材料块5之间设置有低温相变材料层8,低温相变材料层8采用的是低温相变材料,低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较低,如一些结晶水合盐或者石蜡类的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范围在30-60摄氏度之间,当热水倒入后,由于温度较高,低温相变材料会进行液化,逐渐变成液态,在液化状态下进行吸热,低温材料液化后,能够给位于其上下两侧的相变材料块5受热膨胀提供形变空间,同时,也能填充相变材料块5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当温度下降后,又会逐渐固化,能够在相变材料块5收缩后填充上下两侧的相变材料块5之间以及相变材料块5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使得结构更加紧密、稳定,在此过程中,相变材料块5几乎不会移动。所述相变材料为由脂类衍生物,石墨烯,交联剂,硅藻土,有机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并粉碎研磨形成的粉末状材料,相变材料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固体、液体或固液混合的相变材料更便于压制,同时压制成型的时候密度能够更大且均匀,填粉的速度也快,提升了生产效率;密度大则代表在一个单位体积内粉末量更多,能够具有更好的吸热功能,当把热水倒入容器内时,会迅速降温,降温后可供人们饮用。设置在内壳上端的相变材料块5中设置有金属块9,金属块9采用铝制成,相变材料块5和金属块9通过高导热胶12连接在内壳的上端,在保证高效传热的前提下,又能使相变材料块5连接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内成型有可容纳液体的容纳腔(3),外壳(1)与内壳(2)之间成型有夹层(4),夹层(4)内设有至少一块压铸成型的相变材料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内成型有可容纳液体的容纳腔(3),外壳(1)与内壳(2)之间成型有夹层(4),夹层(4)内设有至少一块压铸成型的相变材料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相变材料块(5)之间设有受热后可液化的低温相变材料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块(5)外侧设置有散热层(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6)外设置有缓冲层(7)。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