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65管线钢板及其板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248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65管线钢板及其板形控制方法,属于热轧技术领域。提供的X65管线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矫直工艺,其中冶炼的钢水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5~0.0.085%;Si:0.12~0.22%;Mn:1.4~1.5%;Cr:0.2~0.3%;Nb:0.03~0.04%;V:0.02~0.03%;Ti:0.008~0.018%;P≤0.013%;S≤0.003%;Ca:0.0012~0.0027%;Als:0.025~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X65钢种14~20mm厚钢板板形,使获得的X65管线钢的平直度满足要求,不平度≤3.1mm/2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X65管线钢板及其板形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
,具体涉及一种X65管线钢板及其板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宽厚板生产X65管线钢被广泛的用在石油、天然气的远距离输送领域,用量较大。X60管线钢由于要求良好的冲击韧性和DWTT性能,因此一般都采用低碳+铌、钒成分设计,采用控轧+控冷技术以获得相应的组织。由于加Nb后钢板的轧制板形不好控制,轧完的钢板板形不好,经ACC冷却后,钢板进一步变形,导致钢板平直度超标,不能满足交货需求。即使钢板经热矫直机矫平,钢板在冷床上冷却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导致平直度严重超标,同时因变形严重,钢板无法通过探伤机和剪机,只能将钢板吊到冷矫直机前矫平后,再吊回剪机剪切和探伤。这样使生产效率严重降低,制造成本大幅上升,需消耗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现在管线生产时一般都要使用预矫直机和超快冷,来改善板形和性能,而预矫直机和超快冷需要较大的投资,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对于很多老的宽厚板生产线,没有预留上设备的地方,即使有相应设备也无法上去。CN101928883B公开一种X65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提供了一种X65管线钢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强度满足要求,韧性也较好。但该方法适用于连轧机组生产,且对钢板板形情况没有述及。CN102851600B公开一种低温韧性优异的X65管线钢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X65管线钢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强度满足要求,韧性也较好。但该方法适用于连轧机组生产,且对钢板板形情况没有述及。CN105063483B公开一种X65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提供了一种X65管线钢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强度满足要求,韧性也较好。但该方法适用于连轧机组生产,且对钢板板形情况没有述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X65管线钢板形控制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矫直工艺,其中:1)冶炼的钢水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5~0.0.085%;Si:0.12~0.22%;Mn:1.4~1.5%;Cr:0.2~0.3%;Nb:0.03~0.04%;V:0.02~0.03%;Ti:0.008~0.018%;P≤0.013%;S≤0.003%;Ca:0.0012~0.0027%;Als:0.025~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2)连铸坯厚度为250mm;3)加热工艺:连铸坯加热时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出炉温度1160-1180℃,总加热时间240~305分钟,在加热炉中均热段的加热时间不少于35分钟;4)连铸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50~117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控制在1040~1050℃之间,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1%,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1.0m/s,第一阶段轧制时除鳞4次;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厚度为4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870~90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780~800℃;第二阶段轧制7个道次,第二阶段末道次压下率控制在8~11%之间,第二阶段轧制时除鳞2次,钢板的凸度控制在45~85um之间;5)轧制完成后进行层流冷却,冷却速度为26~36℃/s,终冷温度为590~620℃,ACC辊道速度为1.7~2.2m/s,ACC下喷梁与上喷梁的冷却水流量比为1.7;6)经层流冷却后,矫直3遍,矫直力在3800KN~6500KN之间。上述X65管线钢的钢板厚度为14mm~20mm。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X65管线钢,由上述的方法获得。上述X65管线钢的不平度≤3.1mm/2m。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X65管线钢板形控制方法可以消除X65管线钢14mm~20mm厚钢板不良板形,并且不需要增加任何别的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投资。数据表明,在2019年4月以前,未使用此方法时,X65管线钢14mm~20mm厚钢板因板形不良追加冷矫的数量占总数的98%左右;2019年5月采用此方法生产后,X65管线钢14mm~20mm厚钢板因板形不良追加冷矫的数量只占总数的5%左右,板形改善效果十分明显。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能有效的控制X65钢种14~20mm厚钢板板形,使钢板的平直度满足要求。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预矫直机和超快冷装备就能在宽厚板生产线上实现X65管线钢板形的控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X65管线钢及其板形控制方法,其中X65管线钢板形控制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矫直工艺,其中:1)冶炼的钢水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5~0.0.085%;Si:0.12~0.22%;Mn:1.4~1.5%;Cr:0.2~0.3%;Nb:0.03~0.04%;V:0.02~0.03%;Ti:0.008~0.018%;P≤0.013%;S≤0.003%;Ca:0.0012~0.0027%;Als:0.025~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2)连铸坯厚度为250mm;3)加热工艺:连铸坯加热时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出炉温度1160-1180℃,总加热时间240~305分钟,在加热炉中均热段的加热时间不少于35分钟;4)连铸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50~117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控制在1040~1050℃之间,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1%,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1.0m/s,第一阶段轧制时除鳞4次;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厚度为4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870~90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780~800℃;第二阶段轧制7个道次,第二阶段末道次压下率控制在8~11%之间,第二阶段轧制时除鳞2次,钢板的凸度控制在45~85um之间;5)轧制完成后进行层流冷却,冷却速度为26~36℃/s,终冷温度为590~620℃,ACC辊道速度为1.7~2.2m/s,ACC下喷梁与上喷梁的冷却水流量比为1.7;6)经层流冷却后,矫直3遍,矫直力在3800KN~6500KN之间;7)成品X65管线钢的钢板厚度为14mm~20mm。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钢板轧完钢板的板形越好、头尾与板身的温差越小、板身温度分布越均匀、ACC开冷温度与终冷温度相差越小,则钢板经ACC冷却后,钢板的板形越好。连铸坯在加热炉中加热时,采用较长的总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目的是使出炉连铸坯温度尽量均匀,这样轧制时钢板变形均匀,板形较好,同时轧完钢板的同板温度差较小,经ACC冷却后,钢板的板形较好。由于钢中硅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在轧制时加强机架除鳞,第一阶段轧制时,使用机架除鳞4次,第二阶段轧制时使用机架除鳞2次,目的是彻底去除钢板表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这样钢板在经ACC冷却时,上下表面冷却均匀。轧制时采用较低的轧制速度,是为了减少咬入速度与轧制速度差,这样轧完钢板的板身与头尾温差小。第二阶段轧制时采用较小的压下率,目的是获得较好的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65管线钢板形控制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矫直工艺,其特征在于:/n1)冶炼的钢水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5~0.0.085%;Si:0.12~0.22%;Mn:1.4~1.5%;Cr:0.2~0.3%;Nb:0.03~0.04%;V:0.02~0.03%;Ti:0.008~0.018%;P≤0.013%;S≤0.003%;Ca:0.0012~0.0027%;Als:0.025~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n2)连铸坯厚度为250mm;/n3)加热工艺:连铸坯加热时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出炉温度1160-1180℃,总加热时间240~305分钟,在加热炉中均热段的加热时间不少于35分钟;/n4)连铸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50~117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控制在1040~1050℃之间,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1%,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1.0m/s,第一阶段轧制时除鳞4次;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厚度为4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870~90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780~800℃;第二阶段轧制7个道次,第二阶段末道次压下率控制在8~11%之间,第二阶段轧制时除鳞2次,钢板的凸度控制在45~85um之间;/n5)轧制完成后进行层流冷却,冷却速度为26~36℃/s,终冷温度为590~620℃,ACC辊道速度为1.7~2.2m/s,ACC下喷梁与上喷梁的冷却水流量比为1.7;/n6)经层流冷却后,矫直3遍,矫直力在3800KN~6500KN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65管线钢板形控制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矫直工艺,其特征在于:
1)冶炼的钢水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5~0.0.085%;Si:0.12~0.22%;Mn:1.4~1.5%;Cr:0.2~0.3%;Nb:0.03~0.04%;V:0.02~0.03%;Ti:0.008~0.018%;P≤0.013%;S≤0.003%;Ca:0.0012~0.0027%;Als:0.025~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
2)连铸坯厚度为250mm;
3)加热工艺:连铸坯加热时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出炉温度1160-1180℃,总加热时间240~305分钟,在加热炉中均热段的加热时间不少于35分钟;
4)连铸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50~117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控制在1040~1050℃之间,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1%,第一阶段轧制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利军薛越李浩王国海张满全赵超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