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20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传统型钛网大多是在手术中临时修剪成型的,因此修剪后的钛网端面尖锐,非常容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植入的钛网容易的直接刺破相连接的终板,使得终板表面发生沉陷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填充自体健康骨质的钛笼主体,钛笼主体的周向侧壁设有融合通孔,钛笼主体的端部沿着钛笼主体的轴向插设有加强连接环,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倾斜于钛笼主体的横截面,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均布有防滑齿,达到术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而且无需术中剪裁钛笼主体,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
技术介绍
伴随着人类生活习惯以及方式的改变,脊柱骨折、肿瘤、感染及退行性疾病相关脊柱疾病多发。对于以上疾病的治疗,虽有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偏向于手术治疗。而在脊柱疾患的手术重建治疗中,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均需在切除病变椎体后,对手术节段椎体进行重建。传统手术的重建固定装置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被摈弃,现在大多采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系统+钛网内固定所替代,但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传统钛网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传统型钛网大多是在手术中临时修剪成型的,因此修剪后的钛网端面尖锐,非常容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植入的钛网容易的直接刺破相连接的终板,使得终板表面发生沉陷;其次,经过临时修剪后的传统钛网端面很难与相邻上下终板的形态相匹配,减少了植骨接触面,进而会对骨融合造成严重的影响;再次,传统钛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与其配套的锁定工具,导致钛网植入过程中很难准确地将其移动至正确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具有术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而且无需术中剪裁钛笼主体,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包括用于填充自体健康骨质的钛笼主体,所述钛笼主体的周向侧壁设有融合通孔,所述钛笼主体的端部沿着钛笼主体的轴向插设有加强连接环,所述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倾斜于钛笼主体的横截面,所述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均布有防滑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可往钛笼主体内填充自体健康骨质或同种异体骨,为椎体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环境。融合通孔可供填充于钛笼主体内的骨质与周边残余椎体骨质进行整合。插设于钛笼主体的加强连接环可便捷地完成在钛笼主体上的安装与拆卸,以便于更换根据不同人的人脊柱椎体终板斜率设置的加强连接环。由于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与钛笼主体的横截面呈倾斜设置,因此加强连接环的端面具有一定的斜率,而该斜率可根据不同人的人脊柱椎体终板的实际斜率设置,从而使得加强连接环能与患者脊柱椎体终板相贴合,进而便于降低终板被钛笼主体刺破的风险,还可有效地提高植骨接触面,进而促进骨融合的过程。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的加强连接环,能够很好的符合相邻椎体上下终板的解剖形态,大大增加钛网与终板之间的植骨接触面及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进而提高植骨融合以及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防滑齿可用于分别刺入上下位终板,通过其刺入上下椎体骨质起到锚定钛笼主体的作用,以提高整个融合器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术后钛网发生位移导致的并发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滑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钛笼主体的轴向圆周均布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滑齿的截面呈三角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周均布的防滑齿可便于提高加强连接环刺入上下位终板后的稳定性,防滑齿的截面呈三角型可便于降低损伤终板的程度,进而提高融合器系统的植入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连接环背离钛笼主体的端面与钛笼主体的轴向两者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至14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倾斜角度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人脊柱椎体终板斜率设置,以便于进一步降低终板被钛笼主体刺破的风险,还可有效地提高植骨接触面,进而促进骨融合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连接环背离防滑齿的端面设有与钛笼主体内壁相贴合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钛笼主体的内壁卡扣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扣可依靠钛合金特殊的弹性特点以实现加强连接环稳定固定在钛笼主体的内壁上,进而便于加强连接环在钛笼主体上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卡扣沿着加强连接环的轴向圆周均布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卡扣呈圆环型,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钛笼主体的内壁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弹性卡扣可便于钛笼主体的安装,弹性卡扣与钛笼主体过盈配合可便于提高加强连接环在钛笼主体上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钛笼主体沿着轴向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融合通孔沿着钛笼主体的侧壁交错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杆的端部设有与螺纹通孔相匹配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于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上的螺纹通孔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杆的端部套设有用于增加把持力的套筒把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钛笼主体的融合通孔上设置螺纹,再辅助以专用的锁定器械,可实现在术中有效持取钛笼主体,同时有效地简化钛笼主体的夹持结构,以便于增强术中可操作性,提高了钛笼主体安装的定位精度,进而使得钛笼主体在植入后可依据术中C臂透视对钛笼主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在安装钛笼主体时,可先通过手持套筒把持部将延伸杆螺纹连接于钛笼主体上的螺纹通孔内;紧接着通过延伸杆将钛笼主体放置于患者需要进行骨融合的位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术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术者仅需对不同长度的主体钛笼和不同角度的加强连接环进行即时组装及安放,无需术中剪裁钛笼主体,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2、通过将多规格的钛笼主体以及加强连接环进行组合,避免了因术中裁剪钛网后出现的尖刺,减少因钛笼主体与终板接触面的应力集中,降低了骨性终板的意外损伤的几率,进而大幅地降低钛网植入后的下沉率;3、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的加强连接环,能够很好的符合相邻椎体上下终板的解剖形态,大大增加钛网与终板的植骨接触面及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及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4、防滑齿通过其刺入上下椎体骨质起到锚定钛笼主体的作用,提高整个组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术后钛笼主体发生位移导致的并发症;5、可通过术前三维CT等影像资料对患者手术节段颈椎进行匹配,术前即大致确定所需钛笼主体的个体化规格与型号,便于术中准确、快速安装,实现精准医疗的目的;6、可通过专用的锁定器械以实现在术中有效持取钛笼主体,同时简化钛笼主体的夹持结构,进而增强术中可操作性,实现钛笼在植入后可依据术中C臂透视对钛笼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术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而且无需术中剪裁钛笼主体,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钛笼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钛笼主体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加强连接环斜度为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6是加强连接环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加强连接环斜度为14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延伸杆与套筒把持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钛笼主体;2、融合通孔;3、加强连接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包括用于填充自体健康骨质的钛笼主体(1),所述钛笼主体(1)的周向侧壁设有融合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笼主体(1)的端部沿着钛笼主体(1)的轴向插设有加强连接环(3),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钛笼主体(1)的端面倾斜于钛笼主体(1)的横截面,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钛笼主体(1)的端面均布有防滑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包括用于填充自体健康骨质的钛笼主体(1),所述钛笼主体(1)的周向侧壁设有融合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笼主体(1)的端部沿着钛笼主体(1)的轴向插设有加强连接环(3),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钛笼主体(1)的端面倾斜于钛笼主体(1)的横截面,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钛笼主体(1)的端面均布有防滑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钛笼主体(1)的轴向圆周均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4)的截面呈三角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钛笼主体(1)的端面与钛笼主体(1)的轴向两者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至14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环(3)背离防滑齿(4)的端面设有与钛笼主体(1)内壁相贴合的弹性卡扣(5),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展文陈柔合周耀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