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02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配设有电控系统,主体为两层中空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框架上层设置有紫菜养殖网;下层管件所用材料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上层管件所用材料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二者均两端封口,且二者之间设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柱;下层管件靠近中间部位设有通水管和通气管,固定于上层管件的上面,分别与双向水泵、通气阀相连接;电控制系统一方面连接通气阀和水泵,另一方面通过无线网络与岸上的控制系统连接;电控制系统配备防水外壳;框架侧面可以打开以便船只通行驶入养殖框架内收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藻体生产需求控制晒网程度以及生长水层位置,以培养出高品质的成品紫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菜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紫菜养殖

技术介绍
紫菜是最受欢迎的海洋蔬菜之一,是当前我国养殖面积最大、养殖范围最广的大型经济海藻。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沿海居民已开始采食紫菜,并利用清礁方式有意识的增殖紫菜,即为最早的“菜坛式养殖法”。该方法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福建沿海某些岛屿至今仍然留存这种古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控性差,种苗来源完全依赖于自然,紫菜产量和推广海区非常有限。现代紫菜栽培技术建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包括“支柱式”,“半浮动筏式”,“全浮动筏式”三种栽培方式,使得紫菜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支柱式栽培”是在潮间带滩涂或适当水深的海区安设木桩或竹桩作为支柱,将紫菜网帘张挂到支柱上进行养殖的一种方式,网帘的高度可根据潮汐和晒网需要随机调节;“半浮动筏式”是一种涨潮时整个筏架漂浮于水表面,退潮时下沉立于滩涂上的栽培方式;两种方式都是充分利用潮汐的涨落,使紫菜网帘周期性的暴露干晒以杀除杂藻病害,保证紫菜健康生长,现为我国主流紫菜栽培模式。然而,“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两种栽培方式均严重受制于潮汐和水深。近年来,适合栽培的近岸、浅海、滩涂被过度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暖、环境变化,主产区紫菜病烂较为严重,一般表现为近岸养殖区比离岸养殖区严重。可见,向离岸深水区发展紫菜养殖是紫菜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全浮动筏式”养殖模式,虽然可在离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海区实施,但网帘不能干露,易生杂藻,影响出苗和成菜的质量以及产量。虽然可以采用冷藏网、化学杀灭等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浒苔和硅藻等杂藻繁生问题,但是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增加成本,且化学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推动紫菜养殖向离岸深水区发展,新型养殖设施和技术不断更迭。如专利技术专利CN103493722A公开了一种紫菜全浮流人工养殖干露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一种梯形浮漂,上有凹槽,晒网时,将支撑紫菜帘的竹竿翻转到梯形浮漂的凹槽内,该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全浮动筏式养殖技术紫菜帘不能干露的缺陷,但是利用该专利技术的方法需将养殖网帘逐一放置到梯形浮漂上,非常耗费人工,难以大面积推广。专利技术专利CN104488691A公开了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紫菜筛网的技术问题,但是需要通过人力将整排的网帘翻转过来才可以实现晒网,由于紫菜藻体长大以后整个网帘特别沉重,人力翻转整个网帘十分吃力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紫菜在深海养殖过程中筛网和水层调节的技术问题能够实现轻松筛网,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藻体生产需求控制晒网程度以及生长水层位置,以培养出高品质的成品紫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配设有电控系统,主体为两层中空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框架上层设置有紫菜养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下层框架、上层框架、支柱:下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下层管件;上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上层管件,两根上层管件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的、横向设置的支架,且支架与上层管件之间相互垂直;一根上层管件位于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支柱连接在一起,另一根上层管件位于另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也通过支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支柱为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竖向设置,支柱支撑下层框架和上层框架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所述的下层管件和上层管件的形状、长度完全相同,均为内部中空、两端封口的中空管,下层管件的直径≥上层管件;所述的支架之间设置所述的紫菜养殖网;两根所述的下层管件,中间部位均连通有两根中空管,一根为通水管、另一根为通气管,分别用于进出水和通气;通水管的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双向水泵相连接;通气管的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通气阀相连接;双向水泵、通气阀均与所述的电控系统相连通,电控系统控制双向水泵的开启及方向,同时控制通气阀的闭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控系统,还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位于岸边的控制系统相连接,管理人员在岸上发布控制命令,通过无线网络传达到海上的电控制系统中从而控制双向水泵和通气阀工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控系统,外部配设有防水外壳,避免海水侵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柱,通过衔接件与上层管件或者下层管件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衔接件,优选为顶面或者底面具有卡接口,两侧面具有衔接口的连接件;卡接口能够卡在上层管件或者下层管件上,衔接口能够插入支架进行链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框架,左右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侧面支撑架,每个侧面支撑架包括两根上位支撑管、两根下位支撑管,其中:两根上位支撑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与两根上层管件同侧的末端相连接,两根上位支撑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两根下位支撑管的一端也分别通过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与两根下层管件同侧的末端相连接,两根下位支撑管的另一端也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打开连接装置,两根上位支撑管、两根下位支撑管均能够向外打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为活页铰链或者能够活动的二通管;所述的连接装置,为绳索或者卡扣或者卡钩;闭合连接装置,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呈90°,以稳固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打开连接装置,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呈180°,以便船只通行驶入框架内收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层管件,材质的密度>海水密度,优选为玻璃钢管或者密度大于海水的塑料管;所述的高密度塑料管优选为PTFE管、PPS管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层管件,长度优选为10-120m、内直径为8-20c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层管件,材质的密度<海水密度,优选为普通高强度中低密度塑料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优选为PE塑料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层管件,长度优选为10-120m、内直径为5-20c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柱,为内部中空或实心的塑料管,进一步优选为内部中空的PE塑料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柱,高度为40-100cm、内直径为5-20c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柱,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3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为内部中空的塑料管,优选为普通高强度中低密度塑料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优选为PE塑料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长度为2.0-4.2m、内直径为3-6c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3m。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原理为:通过调节下层管件中水量来控制整个装置的上升和下降,实现紫菜晒网、贴水面生长、调节水层等。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上升:将紫菜养殖网的两个长边系在相邻的两个支架上,两个短边分别系在两个上层管件上;根据紫菜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配设有电控系统(7),主体为两层中空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框架上层设置有紫菜养殖网(9),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框架,包括下层框架、上层框架、支柱:下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下层管件(1);上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上层管件(2),两根上层管件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的、横向设置的支架(8),且支架与上层管件之间相互垂直;一根上层管件位于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支柱(3)连接在一起,另一根上层管件位于另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也通过支柱(3)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支柱为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竖向设置,支柱支撑下层框架和上层框架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所述的下层管件和上层管件的形状、长度完全相同,均为内部中空、两端封口的中空管,下层管件的直径≥上层管件;所述的支架(8)之间设置所述的紫菜养殖网(9);/n两根所述的下层管件,中间部位均连通有两根中空管,一根为通水管(5)、另一根为通气管(6),分别用于进出水和通气;通水管(5)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双向水泵相连接;通气管(6)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通气阀相连接;双向水泵、通气阀均与所述的电控系统(7)相连通,电控系统控制双向水泵的开启及方向,同时控制通气阀的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配设有电控系统(7),主体为两层中空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框架上层设置有紫菜养殖网(9),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框架,包括下层框架、上层框架、支柱:下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下层管件(1);上层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上层管件(2),两根上层管件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的、横向设置的支架(8),且支架与上层管件之间相互垂直;一根上层管件位于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支柱(3)连接在一起,另一根上层管件位于另一根下层管件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也通过支柱(3)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支柱为多根,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竖向设置,支柱支撑下层框架和上层框架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所述的下层管件和上层管件的形状、长度完全相同,均为内部中空、两端封口的中空管,下层管件的直径≥上层管件;所述的支架(8)之间设置所述的紫菜养殖网(9);
两根所述的下层管件,中间部位均连通有两根中空管,一根为通水管(5)、另一根为通气管(6),分别用于进出水和通气;通水管(5)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双向水泵相连接;通气管(6)管壁固定在上层管件的管壁上,其末端与通气阀相连接;双向水泵、通气阀均与所述的电控系统(7)相连通,电控系统控制双向水泵的开启及方向,同时控制通气阀的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还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位于岸边的控制系统相连接,管理人员在岸上发布控制命令,通过无线网络传达到海上的电控制系统中从而控制双向水泵和通气阀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外部配设有防水外壳,避免海水侵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3),通过衔接件(4)与上层管件或者下层管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件(4),优选为顶面或者底面具有卡接口,两侧面具有衔接口的连接件;卡接口能够卡在上层管件或者下层管件上,衔接口能够插入支架进行链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紫菜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左右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侧面支撑架,每个侧面支撑架包括两根上位支撑管、两根下位支撑管,其中:两根上位支撑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能够活动的连接结构(10)与两根上层管件同侧的末端相连接,两根上位支撑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俊陈四清鲁晓萍梁洲瑞刘福利孙修涛张朋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