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887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峰值电流控制斜坡补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应用于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运放电路和斜坡补偿产生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压电阻,通过各分压电阻形成多个基准电压输出端;运放电路包括至少三个分段运放电路,各分段运放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比较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基准电压输出端,输出端与斜坡补偿产生电路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段斜坡补偿电路结构简单有效,保证转换器工作在较小的占空比时不会因为过补偿影响了电流控制的转换效率,保证了其瞬态响应特性和带载能力的稳定,从而大大增加了斜坡补偿的可靠性,提高了目标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
本技术涉及峰值电流控制斜坡补偿的
,尤其涉及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
技术介绍
在DCDC开关电源中,模式技术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瞬态响应快,在故障状态时避免系统过流,带宽大,易实现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但是,当开关变换器引入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后,抗干扰能力差,当占空比大于50%会产生一种不稳定现象,次谐波振荡。通常需要引入人工斜坡补偿来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斜坡补偿方式在采样的电感电流上直接叠加固定斜率的锯齿波信号,设占空比在全范围内变化时所加入的补偿斜坡斜率均为m,此时电感电流iL的一个扰动在下一个周期变为α*ΔiL0,为了消除以上所述的次谐波振荡问题,则应α≤1此时,,则即从上式可以看出,补偿斜坡的斜率m最小值为0.5m2。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实际应用的最大占空比、输出电压和电感等参数设定补偿斜坡斜率的最小值,补偿斜率m通常设定为最小值的1.5~2倍,为了稳定,这样设计的补偿斜率对于转换器工作在大占空比时保持稳定是必需的,但是在转换器工作在较小的占空比时会应为过补偿而影响电流控制的转换效率。并且,固定斜率的锯齿波信号,会导致电路在低的占空比时的斜坡补偿量明显过大,补偿量过剩将削弱转换器的电流反馈能力,影响其瞬态响应特性和带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低占空比时斜坡补偿量过大,补偿量过剩导致转换器的电流反馈能力被削弱,影响电路的瞬态响应特性和带载能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br>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应用于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运放电路和斜坡补偿产生电路;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压电阻,通过各所述分压电阻形成多个基准电压输出端;所述运放电路包括至少三个分段运放电路,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比较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端,输出端与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段运放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外部电压值与基准电压的比较实现开闭,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根据分段运放电路的电压输入产生相应的斜坡补偿信号,并输出到待补偿电路中。进一步的,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镜;所述第一电流镜的第一漏极和栅极通过第一电阻与外部偏置电流输出端连接,且第一电流镜的第二漏极通过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流镜的第二漏极、分压电阻和地线之间相邻的节点分别设置形成基准电压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流镜的第二漏极与分压电阻之间还并接有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漏极连接,且源极和漏极接地。进一步的,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均包括第二电流镜、第三电流镜、负载电阻、输入MOS管和比较MOS管;所述输入MOS管的栅极和源极分别与所述外部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流镜的第一漏极连接;所述比较MOS管的栅极和源极分别与相应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流镜的第二漏极连接;所述输入MOS管和比较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流镜的第一源极和第二源极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流镜的漏极接地,栅极与所述输入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负载电阻串接在输入MOS管和比较MOS管的源极之间。进一步的,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的负载电阻的规格和大小与其接收的基准电压值大小呈正相关。进一步的,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包括第四电流镜和至少三组第五电流镜;所述第五电流镜的第一漏极和栅极与相对应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的比较MOS管的漏极连接,源极接地,且第二漏极与所述第四电流镜的第一漏极和栅极连接;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通过第四电流镜的第二漏极与待补偿电路的补偿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流镜和第二电流镜均由源极电流镜和漏极电流镜组成;所述源极电流镜的两漏极分别与所述漏极电流镜的两源极对接;所述源极电流镜的源极为第一电流镜或第二电流镜的源极,所述漏极电流镜的漏极为所述第一电流镜或第二电流镜的漏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流镜、第二电流镜的源极电流镜的源极和所述第四电流镜的源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镜的源极电流镜、第二电流镜的源极电流镜和所述第四电流镜的栅极均通过第一电阻与外部偏置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镜和第二电流镜的漏极电流镜的栅极与外部偏置电流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构成所述第一电流镜、第二电流镜和第四电流镜的MOS管为PMOS管,构成所述第三电流镜和第五电流镜的MOS管为NMOS管。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阻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分段运放电路的个数为三个。本技术的分段斜坡补偿电路通过设置多个分段运放电路,并经过分段运放电路内部对待补偿电路的输出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比较,实现根据待补偿电路的占空比实现斜坡补偿信号的分段式调节,本电路结构简单有效,确保了转换器工作在较小的占空比时不会因为过补偿影响了电流控制的转换效率,并保证了其瞬态响应特性和带载能力的稳定,从而大大增加了斜坡补偿的可靠性,提高了目标电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分段斜坡补偿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汽车全景标定装置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分段运放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分段斜坡补偿电路的整体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分段斜坡补偿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具体应用于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包括基准电路产生电路101、运放电路102和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基准电路产生电路101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压电阻202,基准电路产生电路101在输入端、分压电阻202和接地端之间设置基准电压输出端,从而通过分压电阻202产生多个不同的基准电压。同时,运放电路102包括至少三个分段运放电路301,具体的,分压电阻202的个数以及基准电压输出端的个数可以通过分段运放电路301的个数确定,更为具体的,分压电阻202的个数为分段运放电路301的个数减一,基准电压输出端的个数与分段运放电路301的个数相同。各个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比较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基准电压输出端,输出端与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的输入端连接,各个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出端通过外部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比较实现开闭,具体的,当外部电压值大于等于基准电压值时,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出端导通,当外部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值时,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出端关闭。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外部电压输出端为分段斜坡补偿电路所要补偿的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当然,外部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具体可以为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峰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应用于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1)、运放电路(102)和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压电阻(202),通过各所述分压电阻(202)形成多个基准电压输出端;所述运放电路(102)包括至少三个分段运放电路(301),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比较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端,输出端与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出端通过外部电压值与基准电压的比较实现开闭,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根据分段运放电路(301)的电压输入产生相应的斜坡补偿信号,并输出到待补偿电路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应用于峰值电流控制DC-D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1)、运放电路(102)和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压电阻(202),通过各所述分压电阻(202)形成多个基准电压输出端;所述运放电路(102)包括至少三个分段运放电路(301),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比较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端,输出端与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段运放电路(301)的输出端通过外部电压值与基准电压的比较实现开闭,所述斜坡补偿产生电路(103)根据分段运放电路(301)的电压输入产生相应的斜坡补偿信号,并输出到待补偿电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1)还包括第一电流镜(201);所述第一电流镜(201)的第一漏极和栅极通过第一电阻与外部偏置电流输出端连接,且第一电流镜(201)的第二漏极通过分压电阻(202)接地;所述第一电流镜(201)的第二漏极、分压电阻(202)和地线之间相邻的节点分别设置形成基准电压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镜(201)的第二漏极与分压电阻(202)之间还并接有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漏极连接,且源极和漏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段斜坡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段运放电路(301)均包括第二电流镜(302)、第三电流镜(303)、负载电阻、输入MOS管(304)和比较MOS管(305);所述输入MOS管(304)的栅极和源极分别与所述外部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流镜(302)的第一漏极连接;所述比较MOS管(305)的栅极和源极分别与相应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流镜(302)的第二漏极连接;所述输入MOS管(304)和比较MOS管(305)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流镜(303)的第一源极和第二源极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流镜(303)的漏极接地,栅极与所述输入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刘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