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78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包括由上边框筋条、下边框筋条以及两条侧边框筋条组成的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竖筋条和横筋条,所述上边框筋条上设有极耳正板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横筋条间距为9~22mm,竖筋条间距为12~18mm;下部分横筋条间距为5~9mm,竖筋条间距为7~12mm;上部分横筋条截面积相同,竖筋条截面积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变大;下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相同,竖筋条的截面积也相同;上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为下部横筋条截面积的1.5~2.5倍,上部分竖筋条最小端截面积是下部分竖筋条截面积的1.0~1.5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提高下部铅膏利用率,延长蓄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
技术介绍
板栅作为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的载体和集流体,是影响蓄电池电性能和寿命的关键部件,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正板栅的耐腐蚀性能是电池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公开号为CN20617998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储能循环使用蓄电池的正板栅,它由外框、网格和肋条组成一平板状的构件。所述外框为矩形整体框,外框内均布的网格由肋条纵横连接。所述网格为圆环形,而且轴向截面是圆形。所述肋条是横向截面为圆形的直杆构件,处在边行或边列的网格直接通过肋条与相邻外框的框边连接,内置的网格之间通过肋条纵横连接成片状。通过反复试验,高温循环使用时,铅蓄电池的主要失效模式为正板栅的腐蚀和正极铅膏的软化,其中越靠近极耳位置的板栅腐蚀越严重,铅膏也更容易软化,而远离极耳的部位电流密度较小,板栅腐蚀量相对较小,且铅膏利用率偏低,失效电池远离极耳部位铅膏仍具有较好的强度。针对上述铅蓄电池失效模式,需开发成本与现有产品相当、靠近极耳部位更耐腐蚀、同时能提高远离极耳部位铅膏利用率的正板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可以提高远离极耳部位的铅膏利用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包括由上边框筋条、下边框筋条以及两条侧边框筋条组成的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竖筋条和横筋条,所述上边框筋条上设有极耳,正板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横筋条间距为9~22mm,竖筋条间距为12~18mm;下部分横筋条间距为5~9mm,竖筋条间距为7~12mm;上部分横筋条截面积相同,竖筋条截面积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变大;下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相同,竖筋条的截面积也相同;上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为下部横筋条截面积的1.5~2.5倍,上部分竖筋条最小端截面积是下部分竖筋条截面积的1.0~1.5倍。本技术中,上部分与下部分的边框内长度比值为0.5~1。所述的上边框筋条从两侧向极耳方向逐渐加宽,倾角为0.5~2.5°。所述上部分的侧边框筋条从底部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加宽,倾角为0.3~1.5°。所述上边框筋条最小端截面积与上部分侧边框筋条的最大端截面积相同。所述下部分侧边框筋条、下边框筋条的截面积与上部分侧边框筋条最小端的截面积相同。所述上部分竖筋条从底部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加宽,倾角为0.1~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上部分的筋条截面积远大于下部分的筋条截面积,上部分边框和竖筋条截面均采用渐变设计、且上部分筋条间距远大于下部分筋条间距,一方面降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保证成本与现有产品相当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提高下部铅膏利用率,延长蓄电池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本技术中的正板栅采用高锡低钙板栅合金,合金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1.8%、钙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3~0.05%。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包括由上边框筋条2、下边框筋条4以及两条侧边框筋条3组成的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竖筋条5和横筋条6,上边框筋条2上设有极耳1。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板栅框架尺寸为152*156*3.4mm,重150g,合金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钙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5%。上部分的边框内长度b为整个边框内长度c的1/2,上边框筋条的小端宽度3.5mm,倾角α=1°;上部分侧边框筋条的小端宽度2mm,倾角β=1°;下部分侧边框筋条和下边框筋条的宽度2mm,上部分竖筋条的小端宽度1.5mm,倾角γ=0.4°、间距d为15mm;下部分竖筋条宽度1.5mm、间距f为11.5mm;上部分横筋条截面积2.03mm2、间距a为15mm;下部分横筋条截面积1.12mm2、间距e为6.5mm。实施例2作为对实施例2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板栅框架尺寸为152*156*3.4mm,重150g,合金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8%、钙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3%。对比例1板栅框架尺寸为152*156*3.4mm,重150g,合金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2%、钙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8%,边框宽度3mm,竖筋宽度1.65mm、间距12.5mm,横筋截面积1.68mm2、间距8.5mm。上述三种板栅采用相同铅膏制作同规格正极板,与现有负极板配组,制作同规格12V100Ah样品电池,在45±2℃环境下,进行如下测试:1、以20A电流恒流放电3h;2、恒压14.1V/单体、限流15A连续充电8h;3、重复步骤1~2循环29次;4、以恒压14.1V/单体、限流15A补充电4h;5、在25±2℃环境下静置8~24h,以10A电流放电至终压10.8V/单体;6、在25±2℃环境下,以恒压14.4V/单体、限流15A连续充电24h;7、如步骤5放电时间≥8h,重复步骤1~6循环;8、如步骤5放电时间<8h,测试结束;9、步骤5放电计入总循环次数,最后29次步骤1~3循环和步骤5放电时间<8h的放电次数不计入总循环次数。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正板栅结构,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提高下部铅膏利用率,延长蓄电池寿命。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包括由上边框筋条、下边框筋条以及两条侧边框筋条组成的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竖筋条和横筋条,所述上边框筋条上设有极耳,其特征在于:正板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横筋条间距为9~22mm,竖筋条间距为12~18mm;下部分横筋条间距为5~9mm,竖筋条间距为7~12mm;上部分横筋条截面积相同,竖筋条截面积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变大;下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相同,竖筋条的截面积也相同;上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为下部横筋条截面积的1.5~2.5倍,上部分竖筋条最小端截面积是下部分竖筋条截面积的1.0~1.5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包括由上边框筋条、下边框筋条以及两条侧边框筋条组成的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竖筋条和横筋条,所述上边框筋条上设有极耳,其特征在于:正板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横筋条间距为9~22mm,竖筋条间距为12~18mm;下部分横筋条间距为5~9mm,竖筋条间距为7~12mm;上部分横筋条截面积相同,竖筋条截面积朝上边框筋条方向逐渐变大;下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相同,竖筋条的截面积也相同;上部分横筋条的截面积为下部横筋条截面积的1.5~2.5倍,上部分竖筋条最小端截面积是下部分竖筋条截面积的1.0~1.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循环型铅蓄电池正板栅,其特征在于,上部分与下部分的边框内长度比值为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循环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宇赵海敏方明学庄建王超刘焯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