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
,尤其涉及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器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减速器和专用减速器两大类,两者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特点各不相同,实际上减速器在工作的时候往往需要一种连接结构将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在一起。然而,现有的连接机构,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部位经常出现松动,因为减速机在工作的时候,由于电机本身的振动,导致螺纹与螺栓啮合部位也不断的被振动,从而松弛,如果检修人员忘记检修,极有可能导致端盖与减速机外壳开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紧固螺栓容易随着减速器的振动而发生振动蹿移的缺点,而提出的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减速机外壳与端盖连接结构,包括减速机外壳和端盖,所示减速机外壳开口处和所述端盖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螺纹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锁紧螺栓,且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匹配的螺纹孔,每个所述锁紧螺栓均贯穿对应的螺纹孔设置,所述锁紧螺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在锁紧螺栓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锁紧螺栓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向内贯穿空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空腔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位置对称的丝杆,每个所述丝杆远离空腔内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所述丝杆上螺纹 ...
【技术保护点】
1.减速机外壳(1)与端盖(2)连接结构,包括减速机外壳(1)和端盖(2),其特征在于,所示减速机外壳(1)开口处和所述端盖(2)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上螺纹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锁紧螺栓(5),且第二连接板(4)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5)匹配的螺纹孔(7),每个所述锁紧螺栓(5)均贯穿对应的螺纹孔(7)设置,所述锁紧螺栓(5)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在锁紧螺栓(5)远离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所述锁紧螺栓(5)远离第一连接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8),所述转杆(8)向内贯穿空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所述空腔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位置对称的丝杆(12),每个所述丝杆(12)远离空腔内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10)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1),所述丝杆(12)上螺纹连接有转动螺母(13),所述转动螺母(13)侧壁通过折弯杆(14)固定连接有卡块(15),且锁紧螺栓(5)侧壁设置有与卡块(15)匹配的伸缩口,所述螺纹侧壁设置有与卡块(15)匹配的限位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速机外壳(1)与端盖(2)连接结构,包括减速机外壳(1)和端盖(2),其特征在于,所示减速机外壳(1)开口处和所述端盖(2)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上螺纹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锁紧螺栓(5),且第二连接板(4)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5)匹配的螺纹孔(7),每个所述锁紧螺栓(5)均贯穿对应的螺纹孔(7)设置,所述锁紧螺栓(5)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在锁紧螺栓(5)远离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所述锁紧螺栓(5)远离第一连接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8),所述转杆(8)向内贯穿空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所述空腔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位置对称的丝杆(12),每个所述丝杆(12)远离空腔内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10)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1),所述丝杆(12)上螺纹连接有转动螺母(13),所述转动螺母(13)侧壁通过折弯杆(14)固定连接有卡块(15),且锁紧螺栓(5)侧壁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李佳霖,张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迁安市金凯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