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211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筒,该第一活塞筒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筒体外壁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活塞筒;第一活塞上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下部端面与第一活塞筒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该第一活塞杆顶端部固定有支撑板;第二活塞筒内设置有第二活塞,靠近上端部筒壁上设置有加油嘴,该第二活塞上端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下部端面与第二活塞筒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活塞杆上端部为L型折弯结构,且末端部与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筒与第二活塞筒连接处对应筒壁内设置有输油通道,该输油通道上端部与第二活塞筒连通,下端部与第一活塞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效果好、噪声小、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一种农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设施设备被投入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播种设备、施肥设备、收割设备、筛选设备等。这些设备中大多安装有减震装置,尤其是筛选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多采用弹簧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有限,且机械组件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不但会产生较大的噪声,而且还会加速组件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减震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噪声小、使用寿命长的农用减震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筒,该第一活塞筒内部配合设置有第一活塞,筒体外壁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活塞筒;所述第一活塞上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筒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该第一活塞杆顶端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第二活塞筒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活塞,靠近上端部筒壁上设置有加油嘴,该第二活塞上端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筒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部为L型折弯结构,且末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与所述第二活塞筒连接处对应筒壁内设置有输油通道,该输油通道上端部与所述第二活塞筒连通,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筒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下方对应所述第一活塞筒内灌注有液压油。所述第二活塞上方对应所述第二活塞筒内灌注有液压油。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外部分别设置有油封。所述支撑板与震动机构底部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弹簧和液压油进行实现双重减震,提升减震效果;同时,由于液压油的润滑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组件之间的相互摩擦,不但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而且还能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刨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活塞筒连接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二弹簧,3.第二活塞,4.第二活塞筒,5.加油嘴,6.第一活塞筒,7.支撑板,8.第一活塞杆,9.第二活塞杆,10.第一活塞,11.第一弹簧,12.输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筒6,该第一活塞筒6内部配合设置有第一活塞10,筒体外壁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活塞筒4;第一活塞10上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8,下部端面与第一活塞筒6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该第一活塞杆8顶端部固定有支撑板7;第二活塞筒4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活塞3,靠近上端部筒壁上设置有加油嘴5,该第二活塞3上端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9,下部端面与第二活塞筒4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第二活塞杆9上端部为L型折弯结构,且末端部与第一活塞杆8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筒6与第二活塞筒4连接处对应筒壁内设置有输油通道12,该输油通道12上端部与第二活塞筒4连通,下端部与第一活塞筒6连通。使用时,震动机构上下震动带动支撑板7上下运动,支撑板7上下驱动第一活塞杆8上下运动,第一活塞杆8向下运动时,底部连接的第一活塞10向下运动不断压缩第一活塞筒6内的空间,第一活塞筒6内的空间被压缩时,内部的液压油顺着输油通道12进入至第二活塞筒4内;第一活塞杆8向下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活塞杆9向下运动,第二活塞杆9向下运动时,第二活塞3与第二活塞筒4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不断扩大,以便能够容纳由第一活塞筒6内压出的液压油;当第一活塞杆8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10向上运动,第一活塞筒6内的空间变大,同时第二活塞杆9也向上运动并不断压缩第二活塞3与第二活塞筒4上端部之间的空间,将第二活塞筒4内的液压油由输油通道12压入至第一活塞筒6内,依次往返实现减震作用,通过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2和液压油进行实现双重减震,提升减震效果;同时,由于液压油的润滑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组件之间的相互摩擦,不但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而且还能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筒(6),该第一活塞筒(6)内部配合设置有第一活塞(10),筒体外壁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活塞筒(4);所述第一活塞(10)上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8),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筒(6)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该第一活塞杆(8)顶端部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第二活塞筒(4)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活塞(3),靠近上端部筒壁上设置有加油嘴(5),该第二活塞(3)上端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9),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筒(4)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所述第二活塞杆(9)上端部为L型折弯结构,且末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6)与所述第二活塞筒(4)连接处对应筒壁内设置有输油通道(12),该输油通道(12)上端部与所述第二活塞筒(4)连通,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筒(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筒(6),该第一活塞筒(6)内部配合设置有第一活塞(10),筒体外壁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活塞筒(4);所述第一活塞(10)上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8),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筒(6)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该第一活塞杆(8)顶端部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第二活塞筒(4)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活塞(3),靠近上端部筒壁上设置有加油嘴(5),该第二活塞(3)上端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9),下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筒(4)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所述第二活塞杆(9)上端部为L型折弯结构,且末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6)与所述第二活塞筒(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晓燕孔融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凯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