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7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其包括外壳本体,在外壳本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对称设有U型龙骨,在U型龙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有隔音板,两个隔音板分别与前侧面、后侧面围成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在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内均填充有第一吸音层,在两隔音板之间设有若干消音柱体,消音柱体包括环形第二吸音层,环形第三吸音层,第四吸音层,还设有波浪隔音板,环形第二吸音层、环形第三吸音层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消音孔、第二消音孔,第一消音孔与第二消音孔相互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隔音板与吸音结构间隔交替设置的构造,能够最优化实现消音降噪、减震的目的,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噪音已成为当代人类生活的公害之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国重要国策之一,防振降噪已成为环境保护措施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噪音不仅会伤害人的耳膜外,对人的心理、精神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故长期在噪音下活动的人,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凡音响设备、交通工具、工厂的机械设备、建筑工地的施工等无不产生噪音。在建筑工地,有很多建筑结构都处于正在修建的状态,因为建筑工地长时间用大型建筑设备工作,噪音污染大,污染时间长,所以为了保护周边行人的安全防止建筑被破坏以及避免噪音及振动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建筑施工人员一般用隔离装置将这些未完成的建筑围起来,将这些建筑结构与周围的行人及市民隔开,等到修筑完成的时候在将隔离装置拆除。但现有的建筑隔离板无法有效的隔绝噪音,且减震效果差,所以急需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专利CN110080610A,其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基础隔离装置,其包括:隔音壁、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隔音壁由外壳和依次交替填充在其内部的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构成,所述隔音壁的另两个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方中心处固定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表面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相匹配的连接孔,若干个所述隔离装置通过将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上述专利虽然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能够将多个隔离装置进行拼接,连接处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灵活性高,但是其仅仅交替填充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且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上没有吸音孔,所以虽然有一定的吸音效果,但是吸音效果不好,且不能实现减小震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消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包括由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组成的长方体形状空腔结构的外壳本体,在外壳本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对称设有U型龙骨,在U型龙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有隔音板,所述两个隔音板分别与前侧面、后侧面围成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在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内均填充有用于吸收建筑施工现场噪音的第一吸音层,在两隔音板之间设有若干消音柱体,所述消音柱体包括环形第二吸音层,设于环形第二吸音层内侧的环形第三吸音层,以及设于环形第三吸音层围成的腔体内的第四吸音层,在两消音柱体之间还设有波浪隔音板,所述波浪隔音板与消音柱体之间形成若干吸音腔,所述环形第二吸音层、环形第三吸音层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消音孔、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与所述第二消音孔相互交错设置。上述的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所述第四吸音层为柱体,所述柱体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三消音孔,在左侧面、右侧面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层,第一消音孔与第二消音孔的纵切面均为梯形。上述的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所述第一吸音层设置于外壳本体前侧面、后侧面的内壁上,所述U型龙骨的材料为U型槽钢,外壳本体的上顶面、下底面与U型龙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消音柱体为正方体柱体,所述消音柱体的一侧面与隔音板紧密接触设置。上述的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还包括在左侧面的外侧壁上设有的左连接块,以及在右侧面的外侧壁上设有的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上设有插孔,所述右连接块上设有与插孔适配插接连接的插杆。本技术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隔音板与吸音结构间隔交替设置的构造,能够最优化实现消音降噪、减震的目的,其中,消音柱体中环形第二吸音层和环形第三吸音层上的第一消音孔与第二消音孔的相互交错设置,可使进入第二消音孔的声音不会从第一消音孔中传播出来,声音在第四吸音层上第三消音孔间相互传递、反射、碰撞,使声音的能量降低,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第一吸音层的设置与消音柱体、波浪隔音板相互配合,能进一步达到最佳降噪的目的;同时橡胶层及吸音腔的设置可以吸收建筑施工时发出的震动,来减小震动,对声音的传播,并对隔离板形成保护。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消音、减震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C部放大图;图4为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消音柱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3、4、5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包括由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组成的长方体形状空腔结构的外壳本体1,在左侧面、右侧面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层16,橡胶层16可设置成波浪形的,或在橡胶层上设置若干通孔,起到吸收噪音,减震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将橡胶层16设置为波浪形。在外壳本体1的上顶面、下底面对称设有U型龙骨2,外壳本体1的上顶面、下底面与U型龙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U型龙骨2的材料为U型槽钢,耐腐蚀,可延长使用寿命。在U型龙骨2的两侧边缘均固定有隔音板3,两个隔音板3分别与前侧面、后侧面围成前密封腔4、后密封腔5,在前密封腔4、后密封腔5内均填充有用于吸收建筑施工现场噪音的第一吸音层6,第一吸音层6设置于外壳本体1前侧面、后侧面的内壁上,第一吸音层6为波浪状的矿渣棉、毛毡等材料,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音层6为波浪状的矿渣棉。波浪状的第一吸音层6在前密封腔4、后密封腔5内与上顶面、下底面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可阻断震动力的传递,从而提升减震效果。为了能达到最佳消音、减震效果的目的,在两隔音板3之间设有若干消音柱体7,消音柱体7包括环形第二吸音层8,设于环形第二吸音层8内侧的环形第三吸音层9,以及设于环形第三吸音层9围成的腔体内的第四吸音层10,第四吸音层10为柱体,在柱体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三消音孔15。消音柱体7为正方体柱体,消音柱体7的一侧面与隔音板3紧密接触设置,以增强消音柱体7能牢固的设置。本技术在两消音柱体7之间还设有波浪隔音板11,波浪隔音板11与消音柱体7之间形成若干吸音腔12,吸音腔12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本技术的消音、减震效果。在环形第二吸音层8、环形第三吸音层9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消音孔13、第二消音孔14,将第一消音孔13与第二消音孔14相互交错设置,其中第一消音孔13与第二消音孔14的纵切面均为梯形设置,即第一消音孔13与第二消音孔14的直径分别沿环形第二吸音层8、环形第三吸音层9由外向内逐渐变大,噪音经过第一消音孔13、第二消音孔14、第三消音孔15进入第四吸音层10,并在第一消音孔13、第二消音孔14的内腔中进行漫射,由于第一消音孔13、第二消音孔14呈内喇叭状,可使得漫射后的反射波容易产生共振抵消,消音效果好,更优的,还有部分声波进入第四吸音层10,第四吸音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组成的长方体形状空腔结构的外壳本体,在外壳本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对称设有U型龙骨,在U型龙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有隔音板,所述两个隔音板分别与前侧面、后侧面围成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在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内均填充有用于吸收建筑施工现场噪音的第一吸音层,在两隔音板之间设有若干消音柱体,所述消音柱体包括环形第二吸音层,设于环形第二吸音层内侧的环形第三吸音层,以及设于环形第三吸音层围成的腔体内的第四吸音层,在两消音柱体之间还设有波浪隔音板,所述波浪隔音板与消音柱体之间形成若干吸音腔,所述环形第二吸音层、环形第三吸音层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消音孔、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与所述第二消音孔相互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噪隔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组成的长方体形状空腔结构的外壳本体,在外壳本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对称设有U型龙骨,在U型龙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有隔音板,所述两个隔音板分别与前侧面、后侧面围成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在前密封腔、后密封腔内均填充有用于吸收建筑施工现场噪音的第一吸音层,在两隔音板之间设有若干消音柱体,所述消音柱体包括环形第二吸音层,设于环形第二吸音层内侧的环形第三吸音层,以及设于环形第三吸音层围成的腔体内的第四吸音层,在两消音柱体之间还设有波浪隔音板,所述波浪隔音板与消音柱体之间形成若干吸音腔,所述环形第二吸音层、环形第三吸音层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消音孔、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与所述第二消音孔相互交错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希燕张勇赵永龙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