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德民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05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设置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之间的折叠组件,所述支撑杆一内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支撑板一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二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支撑板一的端部连接有转把,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且防护网连接在支撑杆二上,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螺纹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有墙体卡座一,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墙体卡座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便于折叠收纳、适用不同尺寸墙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在临边墙体处通常会设置一些洞口,后期再进行砌墙或安装窗户、栏杆,因此,在砌墙、安装窗户、栏杆之前,需要在洞口处设置多根防护栏对门洞和窗洞进行防护,防止工人从电梯井门洞或窗洞处落下,但是现有的临边防护栏安装不便,只能现场组装护栏且无法对防护栏以及防护网进行收叠,同时现有的临边防护栏不能根据墙洞的大小,自由调节进行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性强、便于折叠收纳、适用不同尺寸墙洞的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设置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之间的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杆一和折叠杆二,所述折叠杆一和折叠杆二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上且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铰接点处铰接有支撑杆三,所述支撑杆一内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支撑板二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一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二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支撑板一的端部连接有转把,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且防护网远离支撑杆一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二上,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螺纹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墙体卡座一,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墙体卡座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折叠杆一和折叠杆二便于根据墙洞的不同宽度调节折叠杆一和折叠杆二的伸长长度,同时又便于整个装置的收叠,支撑杆三的设置增加了折叠杆一和折叠杆二之间的稳定性,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且防护网远离支撑杆一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二上的设置可根据墙洞的不同宽度调节防护网的长度,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便于根据墙体的不同高度调节延伸杆伸出的长度从而将墙体卡座一稳固在墙上,墙体卡座二设置便于将整个防护装置稳固在墙体上。作为改进,所述墙体卡座一、墙体卡座二结构相同,均包括底座、夹板和L型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所述底座远离夹板的一端开设有长孔,所述L型夹板的下底板设有通孔且L型夹板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和长孔固定连接在底座上,通过旋松螺栓可调节L型夹板与夹板之间的距离,便于整个防护装置对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行固定。作为改进,所述夹板和L型夹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的设置增加了夹板、L型夹板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脱落。作为改进,所述转轴远离支撑板二的一端开设有环型槽,所述支撑板一上端面对称设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上螺纹连接有贯穿锁紧板设置的顶紧螺杆且顶紧螺杆的自由端抵触在环型槽内,通过设置顶紧螺杆可对转轴进行固定,防止防护网在受力的作用下继续伸长,安全性能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墙体卡座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1、支撑杆一,2、支撑杆二,3、折叠组件,3.1、折叠杆一,3.2、折叠杆二,4、支撑杆三,5、支撑板一,6、支撑板二,7、转轴,8、转把,9、防护网,10、延伸杆,11、墙体卡座一,12、墙体卡座二,13、锁紧板,14、顶紧螺杆,15、底座,16、夹板,17、L型夹板,18、长孔,19、通孔,20、环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3,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之间的折叠组件3,所述折叠组件3包括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所述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上且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的铰接点处铰接有支撑杆三4,所述支撑杆一1内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一5和支撑板二6,所述支撑板二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二6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一5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二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一5的端部连接有转把8,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9且防护网9远离支撑杆一1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二2上,所述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支撑杆三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10,所述延伸杆10远离螺纹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墙体卡座一11,所述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墙体卡座二12。所述墙体卡座一11、墙体卡座二12结构相同,均包括底座15、夹板16和L型夹板17,所述夹板16固定在底座15的一端,所述底座15远离夹板16的一端开设有长孔18,所述L型夹板17的下底板设有通孔19且L型夹板17通过螺栓穿过通孔19和长孔18固定连接在底座15上。所述夹板16和L型夹板17的内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垫片。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二6的一端开设有环型槽20,所述支撑板一5上端面对称设有锁紧板13,所述锁紧板13上螺纹连接有贯穿锁紧板13设置的顶紧螺杆14且顶紧螺杆14的自由端抵触在环型槽20内。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整个装置移动至墙洞处,首先根据墙体的厚度调节支撑杆一外侧面上的墙体卡座二使墙体卡座三稳固在墙上,并根据墙体的宽度使支撑杆二远离支撑杆一方向移动,并使支撑杆二外侧面上的墙体卡座二稳固在墙上,此时防护网会根据支撑杆二的移动而伸出不同的长度,旋拧顶紧螺栓,固定个转轴,防止防护网在受力的作用下转轴转动,此时可根据墙体的高度,旋拧延伸杆,根据墙体的厚度调节墙体卡座一使墙体卡座一稳固在墙上。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之间的折叠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3)包括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所述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上且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共点铰接有支撑杆三(4),所述支撑杆一(1)内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一(5)和支撑板二(6),所述支撑板二(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二(6)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一(5)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二(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一(5)的端部连接有转把(8),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9)且防护网(9)远离支撑杆一(1)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二(2)上,所述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支撑杆三(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10),所述延伸杆(10)远离螺纹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墙体卡座一(11),所述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的外侧面上均通过支撑杆安装有墙体卡座二(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之间的折叠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3)包括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所述折叠杆一(3.1)和折叠杆二(3.2)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在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上且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一(1)和支撑杆二(2)共点铰接有支撑杆三(4),所述支撑杆一(1)内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一(5)和支撑板二(6),所述支撑板二(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二(6)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一(5)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二(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远离支撑板一(5)的端部连接有转把(8),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护网(9)且防护网(9)远离支撑杆一(1)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二(2)上,所述支撑杆一(1)、支撑杆二(2)和支撑杆三(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延伸杆(10),所述延伸杆(10)远离螺纹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墙体卡座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徐德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