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锡贤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0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包括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卷收在卷收轴上,所述防水卷材的内部安装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所述沥青层的顶部通过上粘合层贴覆有防水封面层,所述沥青层的底部通过下粘合层贴覆有防护膜,所述卷收轴设置为空心结构,且在卷收轴的中部设置有卷收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卷材卷收在卷收轴上,通过其方便防水卷材的携带,且防水卷材设置为预制结构,在防水卷材的内部设置有沥青层,在沥青层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通过流体泥浆槽可以储存预制的补漏泥浆,通过此种预先设计使其在堵漏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堵漏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水堵漏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用来对建筑渗水和漏水处进行密封堵漏处理,防水堵漏是防水工程与混凝土工程的组合名称,由于两种工程均能达到防水目的,业内一般统称为防水工程,找寻漏水原因必须深入“内脏”分析判断,才能对症下药,防水堵漏的基本知识有,水的特性、水与水蒸气的压力变化、正面防水优于负面防水等,水的特性,水是无孔不入的,它借着风压、对流、冲击、附着、毛细等力量,逐渐渗入建筑内部,而且在渗透的过程不易从表面发觉。目前阶段的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堵漏过程需要现场涂覆封堵处理,使用不方便,且效率低,堵漏的精确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堵漏过程需要现场涂覆封堵处理,使用不方便,且效率低,堵漏的精确度不够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包括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卷收在卷收轴上,所述防水卷材的内部安装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所述沥青层的两侧设置有易撕口,所述沥青层的顶部通过上粘合层贴覆有防水封面层,所述沥青层的底部通过下粘合层贴覆有防护膜。优选的,所述上粘合层贴覆在防水封面层的内侧面,且防水封面层通过上粘合层贴覆在沥青层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易撕口设置为啮齿状,且易撕口设置有两处,两处易撕口依流体泥浆槽对称设置。<br>优选的,所述下粘合层涂覆在沥青层的底部一面,且防护膜设置为可无损撕下结构。优选的,所述流体泥浆槽的底端与防水卷材的底端齐平,且流体泥浆槽的顶端与防水卷材的顶端通过防水封面层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卷收轴设置为空心结构,且在卷收轴的中部设置有卷收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防水卷材卷收在卷收轴上,通过其方便防水卷材的携带,且防水卷材设置为预制结构,在防水卷材的内部设置有沥青层,在沥青层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通过流体泥浆槽可以储存预制的补漏泥浆,通过此种预先设计使其在堵漏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堵漏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水卷材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水卷材的局部主视图。图中:1、卷收轴;2、防水卷材;3、沥青层;4、易撕口;5、流体泥浆槽;6、上粘合层;7、防水封面层;8、防护膜;9、下粘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包括防水卷材2,防水卷材2卷收在卷收轴1上,卷收轴1方便防水卷材2的卷收,卷收轴1设置为空心结构,且在卷收轴1的中部设置有卷收卡槽,防水卷材2的内部安装有沥青层3,沥青层3用来对漏水处进行密封,沥青层3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5,流体泥浆槽5用来填充流体泥浆,可以对泥浆进行预制,在堵漏过程进行自动流出堵漏,方便快捷,流体泥浆槽5的底端与防水卷材2的底端齐平,且流体泥浆槽5的顶端与防水卷材2的顶端通过防水封面层7紧密贴合,防水封面层7用来对防水卷材2的顶部进行防护,沥青层3的两侧设置有易撕口4,易撕口4可以将沥青层3的宽幅进行撕掉调节,易撕口4设置为啮齿状,且易撕口4设置有两处,两处易撕口4依流体泥浆槽5对称设置,沥青层3的顶部通过上粘合层6贴覆有防水封面层7,上粘合层6贴覆在防水封面层7的内侧面,且防水封面层7通过上粘合层6贴覆在沥青层3的顶部,沥青层3的底部通过下粘合层9贴覆有防护膜8,防护膜8用来对沥青层3的底部进行防护,且方便在贴覆后撕掉,使泥浆自动漏出,下粘合层9涂覆在沥青层3的底部一面,且防护膜8设置为可无损撕下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将防水卷材2贴覆在漏水缝隙处,使防水卷材2的中部正对漏水缝隙,然后将防护膜8撕开,在下粘合层9的作用下,将防水卷材2的内侧粘合贴覆在漏水缝隙处,使流体泥浆槽5内的流体泥浆自动填充至漏水缝隙处,使其将漏水缝隙进行堵住,通过卷收轴1方便防水卷材2的卷收,通过防水封面层7用来对沥青层3的外侧进行防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包括防水卷材(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2)卷收在卷收轴(1)上,所述防水卷材(2)的内部安装有沥青层(3),所述沥青层(3)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5),所述沥青层(3)的两侧设置有易撕口(4),所述沥青层(3)的顶部通过上粘合层(6)贴覆有防水封面层(7),所述沥青层(3)的底部通过下粘合层(9)贴覆有防护膜(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包括防水卷材(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2)卷收在卷收轴(1)上,所述防水卷材(2)的内部安装有沥青层(3),所述沥青层(3)的中部设置有流体泥浆槽(5),所述沥青层(3)的两侧设置有易撕口(4),所述沥青层(3)的顶部通过上粘合层(6)贴覆有防水封面层(7),所述沥青层(3)的底部通过下粘合层(9)贴覆有防护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粘合层(6)贴覆在防水封面层(7)的内侧面,且防水封面层(7)通过上粘合层(6)贴覆在沥青层(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防水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锡贤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高锡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