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针脚及组合织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898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长针脚及组合织针,长针脚用于带动舍针进行编织,其弹性复位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圆弧段、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第一水平段的一端与针本体段连接,并且两者的上侧面齐平,第一水平段的下侧面高于针本体段的下侧面,即第一水平段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的厚度;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通过圆弧段而连接,且第一倾斜段位于第一水平段的下方,第一倾斜段的厚度大于第一水平段的厚度,实际应用中证明此结构的弹性复位段的弹性性能大大提升,使用时长针脚能很好地被压入针板的针槽内,以及解除受压后能及时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针脚及组合织针
本技术涉及横编织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长针脚及组合织针。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电脑横编织机的长针脚的前端用于与舍针衔接,后端设置用于自动复位的弹性复位段,但是现有长针脚的弹性复位段存在弹性差的缺点,使用时长针脚不能很好地被压入针板的针槽内,导致长针脚上的针踵外露,从而与横机底板发生干涉,导致横机运行不畅,另外,现有长针脚的前端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其与舍针的衔接不稳固。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长针脚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弹性性能佳、以及能和舍针良好衔接的长针脚,并提供了一种包括该长针脚的组合织针。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针脚,用于带动舍针进行编织,其包括针本体段、走针段、推针段和弹性复位段;所述针本体段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和弹性复位段连接,所述走针段与推针段连接;所述走针段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一个针踵;所述针本体段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的上侧面,针踵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段包括推针本体,所述推针本体的前端向下延伸有用于连接舍针的圆弧凸头,该圆弧凸头的前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推针本体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的上侧面,推针本体和走针段通过一倾斜段连接,并且推针本体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舍针的嵌接凸块,该嵌接凸块靠近推针本体与倾斜段的连接处;所述弹性复位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圆弧段、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端与针本体段连接,并且两者的上侧面齐平,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下侧面高于针本体段的下侧面,即第一水平段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的厚度;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通过圆弧段而连接,且第一倾斜段位于第一水平段的下方,第一倾斜段的厚度大于第一水平段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圆弧段的厚度从与第一水平段连接处到与第一倾斜段的连接处逐渐变宽。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的厚度一致,且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均向下倾斜。优选的,所述针踵为矩形块状。优选的,所述嵌接凸块为梯形块状。本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织针,包括短针脚和选针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舍针和上述的长针脚;所述舍针上设置有用于与圆弧凸头相卡合的弧形槽,以及用于与嵌接凸块相卡合的梯形槽,通过将圆弧凸头卡合到弧形槽内以及将嵌接凸块卡合到梯形槽内,从而使长针脚的推针段与舍针相衔接;所述短针脚设置在长针脚后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选针脚设置在短针脚上面,并与之贴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长针脚的弹性复位段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圆弧段、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并且第一水平段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的厚度,第一倾斜段的厚度大于第一水平段的厚度,圆弧段的厚度从与第一水平段连接处到与第一倾斜段的连接处逐渐变宽,实际应用中证明此结构的弹性复位段的弹性性能大大提升,使用时长针脚能很好地被压入针板的针槽内,以及解除受压后能及时复位;2、推针段设置有圆弧凸头和嵌接凸块,配合舍针上设置的弧形槽和梯形槽,使长针脚和舍针良好衔接,不会发生脱离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合织针安装在针板的针槽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合织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长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舍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长针脚A;短针脚B;选针脚C;舍针D;弧形槽D1;梯形槽D2;针本体段1;推针段2;走针段3;弹性复位段4;针踵5;倾斜段6;推针本体21;圆弧凸头22;嵌接凸块23;第一水平段41;圆弧段42;第一倾斜段43;第二水平段44;第二倾斜段4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组合织针,安装在针床的针槽内,该组合织针包括长针脚A、短针脚B、选针脚C和舍针D。舍针D上设置有弧形槽D1以及梯形槽D2,长针脚A与舍针D相衔接。短针脚B设置在长针脚A后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选针脚C设置在短针脚B上面,并与之贴合。本实施例中,长针脚A包括针本体段1、走针段3、推针段2和弹性复位段4。针本体段1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3和弹性复位段4连接,走针段3与推针段2连接;走针段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呈矩形块状的针踵5。针本体段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针踵5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本实施例中,推针段2包括推针本体21,推针本体21的前端向下延伸有用于卡合到舍针D上的弧形槽D1内的圆弧凸头22,该圆弧凸头22的前端面为圆弧面。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推针本体21和走针段3通过一倾斜段6连接,并且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卡合到舍针D的梯形槽D2内的、呈梯形块状的嵌接凸块23,该嵌接凸块23靠近推针本体21与倾斜段6的连接处。通过将圆弧凸头22卡合到弧形槽D1内以及将嵌接凸块23卡合到梯形槽D2内,从而使长针脚A的推针段2与舍针D良好地相衔接,不会发生脱离现象。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段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41、圆弧段42、第一倾斜段43、第二水平段44和第二倾斜段45。第一水平段41的一端与针本体段1连接,并且两者的上侧面齐平,第一水平段41的下侧面高于针本体段1的下侧面,即第一水平段41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1的厚度。第一水平段41和第一倾斜段43通过圆弧段42而连接,且第一倾斜段43位于第一水平段41的下方,第一倾斜段43的厚度大于第一水平段41的厚度。圆弧段42的厚度从与第一水平段41连接处到与第一倾斜段43的连接处逐渐变宽。第一倾斜段43、第二水平段44和第二倾斜段45的厚度一致,且第一倾斜段43和第二倾斜段45均向下倾斜。此结构的弹性复位段4的弹性性能大大提升,使用时长针脚A能很好地被压入针板的针槽内,以及解除受压后能及时复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针脚,用于带动舍针进行编织,其包括针本体段(1)、走针段(3)、推针段(2)和弹性复位段(4);所述针本体段(1)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3)和弹性复位段(4)连接,所述走针段(3)与推针段(2)连接;所述走针段(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一个针踵(5);所述针本体段(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针踵(5)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n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段(2)包括推针本体(21),所述推针本体(21)的前端向下延伸有用于连接舍针的圆弧凸头(22),该圆弧凸头(22)的前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推针本体(21)和走针段(3)通过一倾斜段(6)连接,并且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舍针的嵌接凸块(23),该嵌接凸块(23)靠近推针本体(21)与倾斜段(6)的连接处;/n所述弹性复位段(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41)、圆弧段(42)、第一倾斜段(43)、第二水平段(44)和第二倾斜段(45);所述第一水平段(41)的一端与针本体段(1)连接,并且两者的上侧面齐平,所述第一水平段(41)的下侧面高于针本体段(1)的下侧面,即第一水平段(41)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1)的厚度;第一水平段(41)和第一倾斜段(43)通过圆弧段(42)而连接,且第一倾斜段(43)位于第一水平段(41)的下方,第一倾斜段(43)的厚度大于第一水平段(41)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针脚,用于带动舍针进行编织,其包括针本体段(1)、走针段(3)、推针段(2)和弹性复位段(4);所述针本体段(1)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3)和弹性复位段(4)连接,所述走针段(3)与推针段(2)连接;所述走针段(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一个针踵(5);所述针本体段(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针踵(5)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段(2)包括推针本体(21),所述推针本体(21)的前端向下延伸有用于连接舍针的圆弧凸头(22),该圆弧凸头(22)的前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3)的上侧面,推针本体(21)和走针段(3)通过一倾斜段(6)连接,并且推针本体(21)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舍针的嵌接凸块(23),该嵌接凸块(23)靠近推针本体(21)与倾斜段(6)的连接处;
所述弹性复位段(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41)、圆弧段(42)、第一倾斜段(43)、第二水平段(44)和第二倾斜段(45);所述第一水平段(41)的一端与针本体段(1)连接,并且两者的上侧面齐平,所述第一水平段(41)的下侧面高于针本体段(1)的下侧面,即第一水平段(41)的厚度小于针本体段(1)的厚度;第一水平段(41)和第一倾斜段(43)通过圆弧段(42)而连接,且第一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敏安勇强俞惠钟钟佳明韩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