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51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ATMEGA128的MCU芯片和与MCU芯片分别连接的矩阵键盘、型号为IMP706ESA的复位芯片、型号为MAX3221的RS232接口芯片、三个型号为SN75180的RS422接口芯片和四个型号为TBIC6B595的移位寄存器。通过对此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设计,将其应用到轨道交通无线通信设备调度终端中,使其完成列车运行中的通话和数据传输,满足行车调度的需要,以适应于轨道交通轻轨、地铁通信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无线通信调度终端。
技术介绍
该设备基于无线列调产品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为轻轨调度终端专门设计的,可以完成列车运行中的通话和数据传输,满足行车调度的需要。而目前的轻轨调度终端中的无线子系统设计一般不具有类似此功能的产品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现状和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将其应用到轨道交通无线通信设备调度终端中,使其完成列车运行中的通话和数据传输,满足行车调度的需要,以适应于轨道交通轻轨、地铁通信行业需求。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ATMEGA128的MCU芯片和与MCU芯片分别连接的矩阵键盘、型号为IMP706ESA的复位芯片、型号为MAX3221的RS232接口芯片、三个型号为SN75180的RS422接口芯片和四个型号为TBIC6B595的移位寄存器。所述的其中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矩阵键盘的按键S7、按键S6、按键S5、按键S4、按键S3、按键S2和按键S1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5脚;电阻R2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14、按键S13、按键S12、按键S11、按键S10、按键S9和按键S8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6脚;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1、按键S20、按键S19、按键S18、按键S17、按键S16和按键S15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7脚;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8、按键S27、按键S26、按键S25、按键S24、按键S23和按键S22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8脚;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30和按键S29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9脚;按键S1、按键S8、按键S15和按键S2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4脚;按键S2、按键S9、按键S16、按键S23和按键S29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5脚;按键S3、按键S10、按键S17和按键S24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6脚;按键S4、按键S11、按键S18和按键S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7脚;按键S5、按键S12、按键S19、按键S26和按键S30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8脚;按键S6、按键S13、按键S20、按键S27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9脚;按键S7、按键S14、按键S21、按键S28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50脚。所述的MCU芯片N1的33脚、40脚、41脚和42脚分别通过电阻R72、电阻R71、电阻R73和电阻R74分别与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发光二极管VD10、和发光二极管VD1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和发光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后接5V电压;MCU芯片N1的34脚连接复位芯片N2的6脚,复位芯片N2的1脚分别通过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7连接复位芯片N2的5脚和8脚,复位芯片N2的2脚接5V电压,3脚接地,4脚连接电阻R27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复位芯片N2的7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MCU芯片N1的21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8的一端后接5V电压,电容C7和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晶振G1和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和晶振G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XP1的4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同时接5V电压,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52脚;接口XP1的10脚和2脚连接后接地,6脚通过二极管VD1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同时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接口XP1的9脚、3脚、5脚和1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又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54脚、55脚、56脚和57脚。所述的接口XP2的1B脚、2B脚、3B脚和4B脚分别通过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和电阻R22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0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通过电容C4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5B脚、6B脚、7B脚和8B脚分别通过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电阻R66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1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通过电容C5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4A脚、3A脚、2A脚和1A脚分别通过电阻R67、电阻R68、电阻R69和电阻R70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2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通过电容C6接地,7脚接地;同时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相连后,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1脚,同时又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62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S422接口芯片N10的2脚、5脚、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3脚、4脚和5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5脚和26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61脚和60脚。所述的接口XP3的1B脚、1A脚、2B脚、2A脚、3B脚、3A脚、4B脚、4A脚、5B脚、5A脚、6B脚、6A脚和7B脚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脚、14脚、15脚、29脚、17脚和16脚,同时MCU芯片N1的17脚又通过电阻R61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6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16脚;接口XP3的9B脚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7和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6和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18脚,接口XP3的9A脚通过电容C1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的正极和二极管VD3的负极,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58脚;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电容C2、电阻R13和二极管VD4的负极,电容C2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二极管VD4的正极接地;接口XP3的10A脚和10B脚连接后接地;电阻R14的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5的负极和电阻R15的一端,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59脚。所述的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ATMEGA128的MCU芯片和与MCU芯片分别连接的矩阵键盘、型号为IMP706ESA的复位芯片、型号为MAX3221的RS232接口芯片、三个型号为SN75180的RS422接口芯片和四个型号为TBIC6B595的移位寄存器;/n其中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矩阵键盘的按键S7、按键S6、按键S5、按键S4、按键S3、按键S2和按键S1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5脚;电阻R2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14、按键S13、按键S12、按键S11、按键S10、按键S9和按键S8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6脚;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1、按键S20、按键S19、按键S18、按键S17、按键S16和按键S15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7脚;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8、按键S27、按键S26、按键S25、按键S24、按键S23和按键S22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8脚;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30和按键S29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9脚;按键S1、按键S8、按键S15和按键S2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4脚;按键S2、按键S9、按键S16、按键S23和按键S29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5脚;按键S3、按键S10、按键S17和按键S24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6脚;按键S4、按键S11、按键S18和按键S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7脚;按键S5、按键S12、按键S19、按键S26和按键S30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8脚;按键S6、按键S13、按键S20、按键S27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9脚;按键S7、按键S14、按键S21、按键S28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50脚;/nMCU芯片N1的33脚、40脚、41脚和42脚分别通过电阻R72、电阻R71、电阻R73和电阻R74分别与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发光二极管VD10、和发光二极管VD1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和发光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后接5V电压;MCU芯片N1的34脚连接复位芯片N2的6脚,复位芯片N2的1脚分别通过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7连接复位芯片N2的5脚和8脚,复位芯片N2的2脚接5V电压,3脚接地,4脚连接电阻R27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复位芯片N2的7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MCU芯片N1的21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8的一端后接5V电压,电容C7和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晶振G1和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和晶振G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n接口XP1的4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同时接5V电压,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52脚;接口XP1的10脚和2脚连接后接地,6脚通过二极管VD1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同时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接口XP1的9脚、3脚、5脚和1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又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54脚、55脚、56脚和57脚;/n接口XP2的1B脚、2B脚、3B脚和4B脚分别通过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和电阻R22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0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通过电容C4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5B脚、6B脚、7B脚和8B脚分别通过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电阻R66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1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通过电容C5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4A脚、3A脚、2A脚和1A脚分别通过电阻R67、电阻R68、电阻R69和电阻R70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2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通过电容C6接地,7脚接地;同时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相连后,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1脚,同时又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62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S422接口芯片N10的2脚、5脚、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3脚、4脚和5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ATMEGA128的MCU芯片和与MCU芯片分别连接的矩阵键盘、型号为IMP706ESA的复位芯片、型号为MAX3221的RS232接口芯片、三个型号为SN75180的RS422接口芯片和四个型号为TBIC6B595的移位寄存器;
其中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矩阵键盘的按键S7、按键S6、按键S5、按键S4、按键S3、按键S2和按键S1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5脚;电阻R2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14、按键S13、按键S12、按键S11、按键S10、按键S9和按键S8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6脚;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1、按键S20、按键S19、按键S18、按键S17、按键S16和按键S15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7脚;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8、按键S27、按键S26、按键S25、按键S24、按键S23和按键S22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8脚;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30和按键S29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9脚;按键S1、按键S8、按键S15和按键S2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4脚;按键S2、按键S9、按键S16、按键S23和按键S29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5脚;按键S3、按键S10、按键S17和按键S24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6脚;按键S4、按键S11、按键S18和按键S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7脚;按键S5、按键S12、按键S19、按键S26和按键S30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8脚;按键S6、按键S13、按键S20、按键S27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9脚;按键S7、按键S14、按键S21、按键S28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50脚;
MCU芯片N1的33脚、40脚、41脚和42脚分别通过电阻R72、电阻R71、电阻R73和电阻R74分别与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发光二极管VD10、和发光二极管VD1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和发光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后接5V电压;MCU芯片N1的34脚连接复位芯片N2的6脚,复位芯片N2的1脚分别通过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7连接复位芯片N2的5脚和8脚,复位芯片N2的2脚接5V电压,3脚接地,4脚连接电阻R27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复位芯片N2的7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MCU芯片N1的21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8的一端后接5V电压,电容C7和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晶振G1和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和晶振G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接口XP1的4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同时接5V电压,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52脚;接口XP1的10脚和2脚连接后接地,6脚通过二极管VD1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同时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接口XP1的9脚、3脚、5脚和1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又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54脚、55脚、56脚和57脚;
接口XP2的1B脚、2B脚、3B脚和4B脚分别通过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和电阻R22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0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通过电容C4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5B脚、6B脚、7B脚和8B脚分别通过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电阻R66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1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通过电容C5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4A脚、3A脚、2A脚和1A脚分别通过电阻R67、电阻R68、电阻R69和电阻R70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2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通过电容C6接地,7脚接地;同时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相连后,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1脚,同时又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62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S422接口芯片N10的2脚、5脚、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3脚、4脚和5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5脚和26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61脚和60脚;
接口XP3的1B脚、1A脚、2B脚、2A脚、3B脚、3A脚、4B脚、4A脚、5B脚、5A脚、6B脚、6A脚和7B脚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脚、14脚、15脚、29脚、17脚和16脚,同时MCU芯片N1的17脚又通过电阻R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