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72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包括车架、悬架总承和车轮,车架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有多根厢板外肋,厢板外肋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左弧形厢板与右弧形厢板之间形成存储物料的空腔,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履带式自卸车,由于车厢为U形形状,车辆两侧的物料其重力作用于左、右弧形厢板上,而不是施加在传输带上,解决了V形车厢所导致的物料重力全部作用于传输带上的技术问题,减轻了传输带的承重,避免了自动卸料装置的阻力过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辆重心高度,增加了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式自卸车,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
技术介绍
由于侧翻和后翻在升降卸货时会导致车辆重心发生偏移,容易引发翻车事故,国家正在逐步淘汰后翻和侧翻自卸车辆。取而代之的是履带式自卸车或推板式自卸车,对于履带式自卸车来说,其结构原理是利用液压马达带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链条转动,进而带动链条上的传输带(通常由搭扣在一起的橡胶板组成)由前至后循环往复运动,实现将车辆内的散装物料卸出的目的。为了保证传输带式自卸系统的稳定性,传输带的宽度通常要小于车厢的宽度,而又需要保证物料在自身重力下滑落到传输带上,以便经传输带运出,这就要求车厢要做成上宽下窄的形状。目前已经有上宽下窄的V字形车厢,以便车厢上部的物料可沿V字形内壁滑落到传输带上,以使传输带将物料带出。然而V字形车厢会导致车厢内的物料重力全部作用于传输带上,导致传输带运动过程中的阻力过大,容易使液压马达、链轮或链条发生故障或损坏,降低自卸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车辆后期运行和维护成本。同时,对于相同容积的车厢来说,由于V字形车厢下部比较窄,会导致车辆的重心偏高,降低了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包括车架、悬架总承和车轮,悬架总承设置于车架的下方,车轮设置于悬架总承上;其特征在于:车架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有多根厢板外肋,厢板外肋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左弧形厢板与右弧形厢板之间形成存储物料的空腔,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所述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所形成的车厢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U形形状。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所述左弧形厢板和有弧形厢板的顶部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支撑杆相连接。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所述自动卸料装置由液压马达、链轮轴、链轮、导轨、链条和传输带组成,链轮轴包括主动链轮轴和从动链轮轴,主动链轮轴和从动链轮轴分别设置于车架的后端和前端,液压马达与主动链轮轴传动连接;导轨沿车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主动链轮轴与从动链轮轴经链条与链轮的配合传动连接;传输带经支撑板固定于链条上,传输带由搭扣在一起的橡胶板组成。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所述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后端设置有自动开启式后门,后门的上方设置有油缸,后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水平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锁钩,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后端均设置有与锁钩相配合的锁销,转轴上固定有连接板,油缸的伸缩杆与连接板相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履带式自卸车,通过在车架上方的两侧设置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左、右弧形厢板之间形成了上宽下窄的U形状,这样,使得车厢中的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均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而且车辆两侧的物料其重力作用于左、右弧形厢板上,而不是施加在传输带上,解决了V形车厢所导致的物料重力全部作用于传输带上的技术问题,减轻了传输带的承重,既保证了自动卸料,又避免了自动卸料装置的阻力过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采用U形形状的车厢代替了V形形状的车厢,在车厢容易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了车辆重心高度,增加了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有液压马达、链轮轴、链条、导轨和传输带组成的自动卸料装置,实现了车厢内散装物料的自动卸料。通过设置由后门、油缸、转轴、锁钩和锁销组成的后门机构,实现了后门的自动开启和锁闭,保证了卸料的自动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横截面剖视图。图中:1车架,2悬架总成,3车轮,4左弧形厢板,5右弧形厢板,6厢板外肋,7后门,8油缸,9顶棚,10支腿,11转轴,12锁钩,13锁销,14连接板,15支撑杆,16传输带,17链轮轴,18链轮,19导轨,20链条,21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技术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图5给出了其横截面的剖视图,所示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由车架1、悬架总成2、车轮3、左弧形厢板4、右弧形厢板5、厢板外肋6、后门7、顶棚9、支撑杆15和自动卸料装置组成,车架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悬架总成2固定于车架1后端的下方,车轮3设置于悬架总成2上。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分别设置于车架1上方的左右两侧,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的外壁上均间隔固定有多个(图中为5个)厢板外肋6,厢板外肋6的下端固定于车架1上,以实现对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的固定,保证其位置和形状不变。左弧形厢板4与右弧形厢板5之间形成存储物料的U形空腔,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下方的车架1上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这样,由于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形成了U字形空腔,车厢内两侧物料的重力作用在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上,使得自动卸料装置卸料过程中受力不至于过大,减小了自动卸料装置卸料时的驱动力,对自动卸料装置是一种保护;同时,随着车厢内散装物料的不断卸出,上部的物料会沿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下落,保证物料的彻底卸出。其改变了现有V字形车厢货物重量会全部施压在自动卸料装置上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采用了U字形车厢,在容积相等的情况下,会降低整个车厢的重心,增加了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自动卸料装置由液压马达、链轮轴17、链轮18、导轨19、链条20、支撑板21和传输带16组成,链轮轴17由主动链轮轴和从动链轮轴组成,主动、从动链轮轴分别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和前端,其上均固定有两个链轮18,主动链轮轴与从动链轮轴上的链轮18经链条20相连接,液压马达经减速箱驱使主动链轮轴进行转动。车架1上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19,链条20位于车架1上方的部分置于导轨19上,两链条经若干间隔布置的支撑杆15相连接,传输带16由若干搭扣在一起的橡胶板组成,橡胶板固定于支撑杆15上,这样,在液压马达经链轮轴17带动传输带16右前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将车厢内的物料带出,直至卸料完毕。所示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的后端设置有后门7,后门7的上方设置有油缸8,后门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成水平状态的转轴11,转轴11的两端均固定有锁钩12,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的后端均固定有与锁钩12相配合的锁销13。转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接板14,油缸8的伸缩杆的前端铰接于连接板14上,这样,油缸8驱使伸缩杆回缩,首先使锁钩12与锁销13脱离,然后带动后门7升起,实现后门的打开。油缸8驱使伸缩杆伸长,驱使后门7关闭,锁钩12与锁销13扣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包括车架(1)、悬架总承(2)和车轮(3),悬架总承设置于车架的下方,车轮设置于悬架总承上;其特征在于:车架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有多根厢板外肋(6),厢板外肋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左弧形厢板与右弧形厢板之间形成存储物料的空腔,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履带式自卸车,包括车架(1)、悬架总承(2)和车轮(3),悬架总承设置于车架的下方,车轮设置于悬架总承上;其特征在于:车架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有多根厢板外肋(6),厢板外肋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左弧形厢板与右弧形厢板之间形成存储物料的空腔,左弧形厢板和右弧形厢板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所形成的车厢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U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厢板(4)和右弧形厢板(5)的顶部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支撑杆(1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型履带式自卸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波张保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畅达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