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冷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4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冷却模块,包括可供气流穿过以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组件,以及叠置于冷却组件一侧的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其中,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可转动的叶片,还包括构成各叶片间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以及与传动单元传动相连的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具有与传动单元相连的驱动轴,以及分别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开启部和关闭部;响应于冷却组件内的温度变化,开启部可驱使驱动轴以使各叶片打开,且因各叶片的打开关闭部可弹性蓄能,而形成有施加于驱动轴上的叶片关闭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冷却模块便于实现汽车冷却模块的平台化,并采用纯机械驱动,而可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冷却模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冷却模块。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行业,随着时间推移油耗和排放法规也在不断升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行产品技术升级,为此市场上部分车型搭载了主动式进气格栅,其可在发动机不需要冷却进风时关闭格栅,从而达到降低整车风阻,降低油耗的目的。但是,当前车辆搭载的主动进气格栅大部分采用电控式,即格栅开度调整为电动驱使。此类格栅系统由于有电驱动单元,成本较高,并且也因需要外部控制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和主动控制,使得逻辑复杂,不便于控制。此外,现阶段车辆搭载的主动进气格栅也主要为间距的布置在冷却模块前方,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由于不同的车型车架空间不同,故亦造成主动进气格栅难以进行平台化,而影响其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集成冷却模块,以可降低进气格栅成本,并便于其平台化,而能够增加适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冷却模块,包括可供气流穿过以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组件,以及叠置于所述冷却组件一侧的主动进气格栅单元;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可转动的叶片,构成各所述叶片间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以及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相连的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与所述传动单元相连的驱动轴,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的开启部和关闭部;且响应于所述冷却组件内的温度变化,所述开启部可驱动所述驱动轴以使各所述叶片打开,并因各所述叶片的打开,所述关闭部可弹性蓄能,以形成有施加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叶片关闭力。进一步的,所述开启部包括设于所述冷却组件上的可与所述冷却组件内的冷却液接触的壳体,一端滑动于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壳体间密封设置的驱动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与所述驱动件相接的相变膨胀物质;所述相变膨胀物质响应于所述冷却液温度的不同而可体积变化,且所述开启部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构成传动连接,以可由所述驱动件的滑动驱使而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铜壳,所述相变膨胀物质为石蜡。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一端滑动插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顶杆,且相对于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于所述顶杆的另一端构造有齿条,所述从动件为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与所述齿条啮合相连的从动齿轮。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凝器和散热器,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叠置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开启部具有设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冷凝器开启部,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散热器开启部;且响应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散热器内的温度变化,所述冷凝器开启部和所述散热器开启部至少其一可构成对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开启部中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从动件分别为冷凝器顶杆和冷凝器从动齿轮,所述散热器开启部中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从动件分别为散热器顶杆和散热器从动齿轮;所述冷凝器从动齿轮和所述散热器从动齿轮均转动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冷凝器顶杆和所述散热器顶杆分布于所述驱动轴的两相对侧,且相邻于所述冷凝器从动齿轮和所述散热器从动齿轮,于所述驱动轴上分别固连有驱动轴限位块,各所述驱动轴限位块上分别构造有弧形的凹口,并于所述冷凝器从动齿轮和所述散热器从动齿轮分别设有伸于对应的所述凹口内的凸台。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的一端设置,所述壳体布置于所述冷凝器或所述散热器的水室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关闭部为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卷簧,所述卷簧的中心一端和所述驱动轴相连,所述卷簧的另一端固连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的安装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于各所述叶片的转轴上分别设置的传动齿轮,且相邻的任意所述传动齿轮间啮合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由其一所述叶片的转轴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使得主动进气格栅单元与冷却组件叠置于一起,可利用主动进气格栅单元与冷却组件的集成设计,实现汽车冷却模块的平台化,而提高其适用性。同时,开启部响应于冷却组件内的温度变化打开叶片,关闭部因叶片打开储存有弹性力而用于关闭叶片,使得冷却模块采用纯机械驱动,无需采用现有的电控制单元,以此可降低成本,同时也方便控制。(2)开启部采用壳体、驱动件和相变膨胀物质构成,以实现开启部的纯机械控制,成本低,易于实现。(3)壳体采用铜壳,导热性好,相变膨胀物质采用石蜡,其对温度的感应比较灵敏,从而可以及时的作出体积变化,以便及时的控制主动进气格栅单元的叶片的开口大小,而保证冷却效果。(4)驱动件采用具有齿条的顶杆,且采用齿轮啮合进行传动,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精确,并便于安装。(5)相应于冷凝器和散热器,开启部具有冷凝器开启部与散热器开启部,可以基于最大需求来控制主动进气格栅单元的叶片的开口大小,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6)设置凹口以及与之配合的凸台,可匹配于冷凝器开启部与散热器开启部的设置,而适应不同温度下的开启量的不同。(7)壳体布置于冷凝器或散热器的水室位置,便于布置,且可使得温度响应更及时、准确。(8)关闭部采用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卷簧,结构简单,成本低。(9)各叶片的转轴上均设有传动齿轮,且相邻的任意所述传动齿轮间啮合相连,可以保证格栅的开度一致,也能够使各叶片转动平稳,而延长其使用寿命。(10)驱动轴由其一所述叶片的转轴构成,可使得整体模块结构简单,并便于实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顶杆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顶杆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传动齿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驱动单元在叶片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叶片开启最大时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冷凝器,2-散热器,3-叶片,4-驱动轴,5-冷凝器开启部,6-散热器开启部,7-卷簧,8-传动齿轮;101-插件,102-第一通孔;201-插孔,202-安装柱,203-第二通孔;401-驱动轴限位块,4011-凹口;501-冷凝器壳体,502-冷凝器顶杆,503-冷凝器齿条,504-冷凝器从动齿轮,5041-冷凝器凸台;601-散热器壳体,602-散热器顶杆,603-散热器齿条,604-散热器从动齿轮,6041-散热器凸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气流穿过以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组件,以及叠置于所述冷却组件一侧的主动进气格栅单元;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可转动的叶片(3),构成各所述叶片(3)间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以及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相连的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与所述传动单元相连的驱动轴(4),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轴(4)传动连接的开启部和关闭部;且响应于所述冷却组件内的温度变化,所述开启部可驱动所述驱动轴(4)以使各所述叶片(3)打开,并因各所述叶片(3)的打开,所述关闭部可弹性蓄能,以形成有施加于所述驱动轴(4)上的叶片(3)关闭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气流穿过以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组件,以及叠置于所述冷却组件一侧的主动进气格栅单元;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可转动的叶片(3),构成各所述叶片(3)间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以及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相连的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与所述传动单元相连的驱动轴(4),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轴(4)传动连接的开启部和关闭部;且响应于所述冷却组件内的温度变化,所述开启部可驱动所述驱动轴(4)以使各所述叶片(3)打开,并因各所述叶片(3)的打开,所述关闭部可弹性蓄能,以形成有施加于所述驱动轴(4)上的叶片(3)关闭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部包括设于所述冷却组件上的可与所述冷却组件内的冷却液接触的壳体,一端滑动于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壳体间密封设置的驱动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与所述驱动件相接的相变膨胀物质;所述相变膨胀物质响应于所述冷却液温度的不同而可体积变化,且所述开启部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轴(4)上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构成传动连接,以可由所述驱动件的滑动驱使而带动所述驱动轴(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铜壳,所述相变膨胀物质为石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一端滑动插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顶杆,且相对于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于所述顶杆的另一端构造有齿条,所述从动件为设于所述驱动轴(4)上的与所述齿条啮合相连的从动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凝器(1)和散热器(2),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单元叠置于所述冷凝器(1)与所述散热器(2)之间,所述开启部具有设于所述冷凝器(1)与所述驱动轴(4)之间的冷凝器开启部(5),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连青曹艳娜王美芳苗桂淋孙晓磊邹邦博王杰王兴坤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