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29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制服把持刀具的犯人等时可以消除被刀具刺伤危险性的钢叉。将钢叉本体(2)安装在柄部(1)的前端。钢叉本体(2)包括两股杆(21);基端被轴支在两股杆的两分叉杆(22)的前端部且在限制向两股杆外侧方向运动的同时仅可向两股杆内侧方向自由旋转地设置的可动开闭杆(23)、(23);由弹簧等的作用使两开闭杆(23)旋转且复归原位的复位装置(24);一端与一个开闭杆(23)的前端相连而另一端与另一个开闭杆(23)的前端相连且在所述两股杆的内侧部形成适合尺寸的箍(44)的制约用绳索(26),通过使两个开闭杆旋转,使两股杆的前端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警察等在压制犯人、暴徒或其它被压制者时所使用的钢叉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钢叉,例如如图12所示,将由分叉为半圆形、U字形或V字形等(图中 显示为半圆形)的两股杆104构成的钢叉本体103安装在由伸縮杆102等构成的柄部101 的前端而组成的钢叉是公知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4),对于这种现有的钢叉,警察等手 持柄部101,用所述两股杆104压住犯人的身体而进行压制,由此可以对犯人进行制约。 但是现有的钢叉存在下述问题。(1)由于现有的钢叉被构成的通过压住犯人的身 体而压制犯人,在不存在建筑物的壁和围墙或栅栏等阻挡物时,不能有效地使用,(2)由于 在离开阻挡物的位置,不能制止犯人等的运动,在押送犯人时,担心犯人逃跑,(3)由于用两 股杆压住身体,虽然可以制约身体的运动,但是犯人的手或脚可以自由运动。因而,在后续 行动也就是戴上手铐,在押送时作业时费事。(4)例如在制服持有小刀等刀具的犯人时,由 于所述犯人手腕部可以自由活动,在给犯人戴上手铐、押送犯人时,存在被犯人用刀具剌伤 的危险。 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下文所述的钢叉(现有示例)。该现有示例的 钢叉是在柄部的前端安装了钢叉本体的钢叉,钢叉本体包括两股杆、与该杆的两分叉杆前 端相连并在规定范围内沿相互接近,离开方向自由起伏地相对设置的可动开闭杆、当两开 闭杆起伏到规定角度时自由解除地限制上述两开闭杆的运动的限制装置、一端与上述一个 开闭杆的前端部相连,另一端与其它开闭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的具有适当长度的制约用绳 索。通过使上述两开闭杆起伏,开闭两股杆的前端,在两开闭杆起伏时,由上述绳索形成箍 (参考专利文献5)。 如果采用该现有示例,在闭合两开闭杆的状态下,一旦将钢叉本体压在目标部位 (例如犯人的手腕部)上,由于通过上述绳索在开闭杆的前端施加力,两开闭杆倒伏,在由 所述两杆闭合两股杆前端时形成闭锁。而且,一旦上述两开闭杆倒伏,由上述绳索形成环形 箍。此时,在制服持有刀具的犯人时,一旦用钢叉本体的前端压持有刀具的手腕部,两开闭 杆倒伏,同时上述手腕部进入由所述绳索所形成的箍内被闭锁。从而,由于把持刀具的手腕 部被绳索所形成的箍制约,限制其活动,可以消除被刀具剌伤的危险,容易押送犯人。 一旦 用钢叉压制犯人的脚脖子,由与上述相同的动作,脚脖子进入所述绳索所形成的箍内被闭 锁,被约束。由此,通过牵拉柄部等操作,可以简单地使犯人等左右回转,与上述相同,可以 轻易地押送犯人。 但是,即使在该现有示例中,仍有下述改良的余地。也就是,在现有示例中,每次使 用时,需要使可动开闭杆复归初始位置的操作。而且,例如由于闭锁手段等的结构复杂,制 造时费力,生产成本高。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03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技术第3089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技术第3041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技术第3083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2895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叉,在有效使用现有示例优点的同时进行改进,简单地构成,而且,在省略象现有示例那样使开闭杆复位的作业的同时,在制服持有刀具的犯人等时可以消除被刀具剌伤的危险,可以约束地、容易地押送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专利技术(第l专利技术)是一种由柄部和设置在所述柄部前端上的钢叉本体组成的钢叉,上述钢叉本体包括具有被分叉成两股状的一对分叉杆的两股杆、一对可动开闭杆、复位装置以及限制上述两个开闭杆向上述两股杆的外侧方向转动的限制装置,所述开闭杆的基端部分别被轴支地安装在上述分叉杆的前端部,且以上述轴支部为支点相对于上述分叉杆沿起伏方向自由旋转地相对设置所述开闭杆,所述复位装置可使上述两开闭杆沿相对于上述分叉杆能够起立的方向旋转,通过上述两个开闭杆的旋转,用上述两开闭杆开闭上述两股杆的前端。 如果采用第1专利技术,由两开闭杆闭合两股杆的前端。因而,两开闭杆由限制装置限 制其向两股杆外侧方向的运动(旋转),当承受向两股杆内侧方向的推压力时,以所述轴支 部为支点沿相互离开的方向旋转,通过取消推压力,由复位装置的作用,两开闭杆返回初始 位置。从而,一旦用钢叉本体的前端压制目标部位时(例如犯人的脚或腿),两开闭杆对抗 复位装置的作用沿相互离开的方向旋转,开启两股杆的前端(两开闭杆的前端之间),将目 标部位(脚或腿)向两股杆的内部一侧引导。从而,在目标部位通过两开闭杆前端之间后, 两开闭杆由复位装置的作用复归初始位置,由两开闭杆闭合两股杆的前端之间。由此,目标 部位变成进入两股杆内的状态。 由此在压制犯人时,一旦用钢叉本体压制犯人的腿等,两开闭杆沿相互离开的方 向旋转,开启两股杆的前端,将腿等向两股杆的内部一侧引导。从而,在腿等通过两开闭杆 前端之间后,两开闭杆由复位装置的作用复位,闭合两股杆的前端,腿等变成进入两股杆内 的状态。从而,由于犯人的腿等被约束,限制其活动,可以轻易地押送犯人。而且,在上述那 样的腿进入两股杆内的状态下,通过牵引柄部等的操作,可以使犯人左右回转,由此,犯人 的押送变得容易。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其它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是一种由柄部和设置在所述柄部前端上的 钢叉本体组成的钢叉,上述钢叉本体包括具有被分叉成两股状的一对分叉杆的两股杆、一 对可动开闭杆、复位装置、限制上述两个开闭杆向上述两股杆的外侧方向转动的限制装置、 一端与上述一个开闭杆的前端相连的同时另一端与另一个开闭杆的前端相连且具有所希 望长度的钢丝绳等制约用绳索,所述开闭杆的基端部分别被轴支地安装在上述分叉杆的前 端部,且以上述轴支部为支点相对于上述分叉杆沿起伏方向自由旋转地相对设置所述开闭 杆,所述复位装置使上述两开闭杆沿相对于上述分叉杆能够起立的方向旋转,通过上述两 个开闭杆的旋转,用上述两开闭杆开闭上述两股杆的前端。 如果选用第2专利技术,由两开闭杆闭合两股杆的前端,在两股杆的内侧部(两分叉杆 之间)由上述绳索形成环形箍。因而,两开闭杆由限制装置限制其向两股杆外侧方向的运动(旋转),当承受向两股杆内侧方向的推压力时,以所述轴支部为支点沿相互离开的方向 旋转,通过取消推压力,由复位装置的作用,两开闭杆返回初始位置。从而,一旦用钢叉本体 的前端压制目标部位时(例如犯人的手腕部或脚脖子等),两开闭杆对抗复位装置的作用 沿相互离开的方向旋转,开启两股杆的前端(两开闭杆的前端之间),将目标部位(手腕部 或脚脖子)向两股杆的内部一侧引导。从而,在目标部位通过两开闭杆前端之间后,两开闭 杆由复位装置的作用复归初始位置,由两开闭杆闭合两股杆的前端之间。由此,目标部位变 成进入两股杆内的状态。 由此在压制持有刀具的犯人等时,一旦用钢叉本体压制持有刀具的手腕部等,两 开闭杆沿相互离开的方向旋转,开启两股杆的前端,将所述手腕部向两股杆的内部一侧引 导。从而,在手腕部等通过两开闭杆前端之间后,两开闭杆由复位装置的作用复位,闭合两 股杆的前端,手腕部变成进入上述绳索的箍内的状态。从而,由于持有刀具的手腕部被绳索 的箍约束,限制其活动,消除了由刀具剌伤的危险,可以轻易地押送犯人。而且,在用钢叉本 体的前端压制犯人的脚脖子时,由上述相同的动作,脚脖子变成进入绳索的箍内的状态二 被约束,限制其活动。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柄部和设置在所述柄部前端上的钢叉本体组成的钢叉,其特征在于:上述钢叉本体包括具有被分叉成两股状的一对分叉杆的两股杆、一对可动开闭杆、复位装置以及限制上述两个开闭杆向上述两股杆的外侧方向转动的限制装置,所述开闭杆的基端部分别被轴支地安装在上述分叉杆的前端部,且以上述轴支部为支点相对于上述分叉杆沿起伏方向自由旋转地相对设置所述开闭杆,所述复位装置使上述两开闭杆沿相对于上述分叉杆能够起立的方向旋转,通过上述两个开闭杆的旋转,用上述两开闭杆开闭上述两股杆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19 2004-10156一种钢叉,由柄部和设置在所述柄部前端上的钢叉本体组成,上述钢叉本体包括具有被分叉成两股状的一对分叉杆的两股杆、一对可动开闭杆、复位装置、限制上述两个开闭杆向上述两股杆的外侧方向转动的限制装置、以及一端与上述一个开闭杆的前端相连的同时另一端与另一个开闭杆的前端相连且具有所希望长度的制约用绳索,所述开闭杆的基端部分别被轴支地安装在上述分叉杆的前端部,且以上述轴支部为支点相对于上述分叉杆沿起伏方向自由旋转地相对设置所述开闭杆,复位装置使上述两开闭杆沿相对于上述分叉杆能够起立的方向旋转,上述钢叉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分叉杆的前端固定安装部件,在该安装部件上固定轴承部件,上述开闭杆的基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上述轴承部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恒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宝塔工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